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1 题号:18596376

一双新鞋

埃尔西·菲利普斯

①“您不喜欢我的新鞋吗?”丽贝卡边说边把一双华丽的高跟鞋放在我的膝上。“多好的皮质!真漂亮。”“才八十五美元!”“天哪!我一定是老啦,丽贝卡,买双鞋要花那么多钱吗?”

②“好啦,别睡着哦,奶奶,您的晚会就要开始了。”丽贝卡俯身吻了吻我的面频,对我耳语,然后就溜出了房间。

③我凝视着餐桌上银杯里的黄玫瑰,那是庆祝我八十六岁生日的装饰。

④我抚摸着膝上的新鞋。每摸一下,就让思绪流走一次。我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另一双鞋。当时我才三十九岁,那是1939年夏天的一个热浪灼人的下午,我站在自家的花园里。

⑤“太太,嘿,太太!”一个沙哑的声音唬了我一跳。我急忙转过身来,只见篱笆外面站着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金黄色的头发乱蓬蓬的,衣服皱巴巴的满是灰尘。近年来,我常常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脸疲惫的男人从家门口经过,他们在四处流窜找活儿干。我那十七岁的儿子杰克也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⑥“太太,我能喝口水吗?”“进院吧。”我对他喊道,又指了指挂在门外水龙头上的搪瓷缸子。他大口大口喝着,慢慢地咽着,然后把水撩到脸上,用双手捋了捋落满灰尘的头发和脖颈。“这样的感觉好极啦。”他说道。接着,他意识到了什么,有些不自然,看到阳光下的水桶以后突然紧张起来。

⑦“我能给您干点什么活儿吗?给园子除除草或者浇浇水什么的?”

⑧这算是什么园子!豆秧和西红柿在龟裂干硬的土地里挣扎着活下来,那片稀疏的草坪也不怎么样。我有什么活儿能让他干?房子需要刷一层油漆,可油漆要花钱买,而我身无分文。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摇了摇头。

⑨看着他颓坐在草地上,双手抱着头,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绝望。我知道他一定是饿了,我能给他些什么?冰箱里的那点食物少得可怜:一点牛奶,一节黄油面包,几片大红肠,可那是女儿爱丽丝的午餐呐。

⑩“来,到门廊里坐坐吧,不要站在日头底下。”我说道,“我给你弄点吃的。”

⑪我拿起刀,恶狠狠地切下一片面包,猛地拉开冰箱,取出牛奶,拧开一罐自制果酱的盖子。这狂乱的举动好像可以掩盖我内心的复杂。等我把食物端到门廊,我看见那个孩子在一个桶里洗他的衬衫呢。我向他招了招手,把那点食物放下,转身回了屋。

⑫纱门刺耳的开门声把我惊醒,我吓了一跳。

⑬“妈妈,您在哪里?”我发现爱丽丝正坐在餐桌前,垂头丧气的,头也耷拉着。

⑭“妈妈,埃克姆商店下星期要招工,”她抬起头来盯着我的脸说,“职业介绍所的人说,只有穿着得体的女孩才会被录用。”她褐色的眼睛在分辨我是不是听懂了她所说的话。“这意味着要有双袜子和一双体面的鞋,妈妈,可您看看我!”她把脚从脏兮兮的跑鞋里抽出来给我看。

⑮我本能地扫了一眼自己脚上已经穿旧了的毡拖鞋。家里没有一双鞋符合埃克姆商店的要求,也没有钱买新鞋。我为打发年幼的孩子去找工作而心痛,于是走到椅子后面拥抱她,安慰她。

⑯“亲爱的,我们还有一周时间来想办法,”我吻了吻她那带着阳光温暖的头发,“也许我们会因为什么事顺起来。”

⑰“您总是这么说,妈妈,可老是憧憬又有什么用?”

⑱直到准备简单的晚饭时,我才想起了那个小伙子。他已离开了,我真想在他离开之前吻他的额头,道一声:珍重,小伙子。

⑲烈日继续烘烤着大地,我每浇一缸水,心中都期盼着秧苗长大,开花结果。拿着可怜的缸子在浇水的时候,我祈祷杰克和爱丽丝能够找到工作。我为这块遭受打击的可怜的土地祈祷。

⑳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一个信封,上面没有写姓名和地址,里面只有一张棕色的纸片,上面写着:

㉑花园里的女士:您让我吃饱喝足了以后,我在货栈找到了一份工作。是您帮助了我,使我有了自尊,也使我在别人眼里有了尊严。现在,让我来帮助您。

㉒纸里夹着三张一美元的纸币。

㉓我盯着手里的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头发蓬乱,衬衫上满是灰尘的小伙子。我的双唇开始颤抖。“爱丽丝,亲爱的,请你快点。”我一边叫喊着一边冲进屋里,“马上去商店买一双新鞋,明早你将成为埃克姆商店最整洁的女店员!”

㉔“妈妈,醒了吗?生日晚宴就要开始了!”

㉕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被所爱的人团团围绕着。

㉖“您在给自己讲故事,是不是,妈妈?”爱丽丝戏谑道,“那一定是个快乐的故事,妈妈,您的脸上还带着笑呢。”

㉗“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世界精品小说选》,有删改)


【小说阅读·关注情节】
1.小说中“我”回忆了一段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表。


【小说阅读·关注细节】
2.品味句子意蕴。
(1)下面句中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豆秧和西红柿在龟裂干硬的土地里挣扎着活下来,那片稀疏的草坪也不怎么样。
(2)下面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我拿起刀,恶狠狠地切下一片面包,猛地拉开冰箱,取出牛奶,拧开一罐自制果酱的盖子。
【小说阅读·关注语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近年来,我常常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脸疲惫的男人从家门口经过,他们在四处流窜找活儿干。我那十七岁的儿子杰克也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小说阅读·关注标题】
4.文章标题为“一双新鞋”,有人建议改为“一个美丽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于是架起两支撸,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4)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5)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6)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7)“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8)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9)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对第(1)−−(3)段大意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形。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优美景色。
2.对第(2)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描写了庄稼长势喜人,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通过写优美明丽的景色来烘托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C.描写了秀丽宜人的江南景色,重点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既烘托了即将看到社戏时的兴奋心情,又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3.“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这句话表现出的双喜的性格特点是( )
A.反应灵敏、考虑周到B.憨厚无私、嫉恶如仇
C.热情好客、聪明能干D.宽厚善良、天真淳朴
4.对第(7)段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2020-09-26更新 | 2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琴证》,回答问题。

琴证

①春雨潇潇,雨湖岸边的柳树,绿蒙蒙的,湿淋淋的,仿佛是一幅写意国画。不远处,是一条面朝雨湖的小街,开着一个个小店铺,卖画、卖古玩……街上很清静。蓟良真撑着一把油纸伞,来到了儿子蓟声开的“天风琴店”。

②“爹,今天下雨,你怎么又来了?”

③“我怕有人来换琴,就最后一把没换了,唉,我担心怕是等不来了。”蓟良真呷一口热茶,叹息道,“唉,我一世英名,就毁在那一年所制的琴上。这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换回啊。我就为等这一把琴撑着身活着。”

④蓟良真今年七十有六,是古城赫赫有名的专制京胡的高手。他十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京胡,后来古城成立了制琴厂,他就去当了一名技师。他自有制琴的秘诀:一是选料精;二是制艺精纯,无一处不费尽心思;三是他极熟悉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京胡便能因人而制,名角在台上唱起来,可说是酣畅淋漓。蓟良真制琴,往往在琴杆上刻上一行小字:蓟氏后人良真制于X年X月。

⑤此时,望着门外迷蒙的细雨,蓟良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样板戏”正风行全国,剧团铆足劲儿地演出,京胡也就成了抢手货。制琴厂忽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制出三十把京胡!任务交给了蓟良真,让他领着工人日夜制作。这么多把琴,时间又如此紧迫,蓟良真不能一一亲手制作,只能是大体上把把关。半个月,做了三十把琴!看着那些琴,蓟良真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这是什么玩意!更让他难受的是,厂领导还让他在琴杆上刻上这样一行字:东风制琴厂蓟良真小组研制于x年x月。交琴后,厂里受到了表彰。那面红锦旗像火一样,灼得蓟良真心痛了好多年。

⑥世道终于清平了。蓟良真一直惦记着那三十把琴,不知流落何方。那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想起来,就觉得真个是毁了他蓟家的名声。

⑦蓟良真满了一个花甲,退休了。蓟声在父亲的指点下,开了这家“天风琴店”,蓟良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艺,重做三十把京胡,换回当年那一批货色。十多年过去了,三十把京胡,换回了二十九把。换回的京胡,老爷子毫不留情地砸碎后烧了,这使他得到一种温馨的慰藉。

⑧那一把没换回的琴,还在人世上吗?

⑨蓟良真说:“给我把琴拿来吧。”这把琴是蓟良真的得意之作,琴杆、琴轴、琴筒、琴弓,形制、色彩、纹饰,没有哪个地方不妥帖,地地道道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这几年身手、眼力都不行了,这样的琴成了他的“绝唱”,再不可制作了。蓟良真接过琴,痴看,轻抚,然后甩开膀子拉起来。拉的是京剧名曲《夜深沉》。

⑩“好琴!”话音未落,店里走进一个中年人,腋下夹着一把京胡。他彬彬有礼地说:“敢问操琴的可是蓟老先生?我是博物馆陈列部的庄裕。因本馆登报征集有关文革的藏品,一位退休干部寄来了他数年前收购的一把京胡,携来请您一看,它应是出自蓟老先生之手。”

⑪蓟良真的身子仿佛被雷击了一般,起了一下,然后踉踉跄跄奔近柜台,双手端起那把京胡,上看下看,不由得老泪纵横,呜呜地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蓟良真抹干眼泪,说:“总算找到了,天意!庄先生,我有言在先:用我拉的这把琴,与你交换。太谢谢你了!”

⑫庄裕笑了笑,然后面色严肃起来,说:“蓟老先生,我知道你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听说换回的琴,皆毁之一旦,实在是可惜呀。你想,那个动乱年代,也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啊,我们征集实物,无非是让后人永不忘记。先生当时所制之琴,虽粗糙却是历史的佐证,何必要毁之无迹呢?”

⑬蓟良真愣住了,哑默了好一阵,突然用手拍了拍脑门,说:“谢谢庄先生提醒,我是老糊涂了。历史既然存在过,岂能抹去?我不换琴了,让它传之后世,这才是物尽其用哟。不过,我有一事相求,我欲将这把精心制作的琴,赠予贵馆。两琴一起陈列,不知行否?”

⑭庄裕向蓟良真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说:“老先生的得意之作能存于我馆,是我馆的荣幸,实在是太感谢了!先生有这般胸怀,更让人仰慕!”

⑮蓟声说:“庄先生,请在敝店坐下喝茶。我爹今日应是最快活的了。”

雨依旧在下着,湖光迷蒙。几只燕子剪剪而过,呢喃之声如珠子般跌落于地,脆脆的,圆圆的……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1.本文写了蓟良真与“京胡”几十年的情缘。阅读文章,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
(1)雨天来店等人换琴,期待担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年换回29把琴,心感慰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醒悟赠琴陈列展馆,心感快活。
2.文章结尾处的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3.对文章题目“琴证”的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A.胡琴见证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胡琴见证了蓟良真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敬畏,以及做人的良知。
C.胡琴见证了“天风琴店”十几年的发展。
D.胡琴见证了现代人们对于历史的反思态度。
2019-11-24更新 | 1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分“高利贷”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查分数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为难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菩萨心。不经意地瞧了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⑥“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1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10分,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⑦因为一直牢记着那10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后来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小男孩紧紧地抱着奖状和奖品,他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竹鞭都不哭的他,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⑧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⑨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的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对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小男孩才很为难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小男孩以前很贪玩,为什么在后来学习中却非常刻苦?
5.长大后的小男孩常去看望当年的秦老师,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写出他见到秦老师时想要说的话。
2023-07-23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