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8781334
阅读《花生失窃记》,完成下面小题。

花生失窃记

①晴朗的午后,正在阳台上看书,如一丝飞絮飘过,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

②那时,我家住在城乡接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是个二楼朝东只有12平米的小房子,东窗之外,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关虎屯的村子。顾名思义,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驯,你想啊,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但好在有墙,我们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妈妈在二楼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下午收,却发现只剩一半了,傍晚,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起。

④门打开,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那少年低着头,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随时准备挣脱抓着他的铁腕,落荒而逃。进门坐定后,少年偷偷地抬起头,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老头申明来意:他是隔壁关虎屯的农民,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等他发现时,花生已经被他们吃掉了不少,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好让他记住: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⑤说实话,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而且多半是关虎屯的人,但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而少年也不过稍稍有点顽劣罢了。后来,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方急着道歉,还要打孩子。另一方则忙着劝: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教育就行了,千万别打孩子!

⑥而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之间有高墙之隔,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的窗台。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

⑦夏日午间,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午睡正酣,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

⑧这时,一只竹竿偷偷伸来,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见无人察觉,才奋力捅,啪 啦一声,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它们靠近。好,都装好了!俺马上回来。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的另一侧。

⑨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接住!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一个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姿势虽不雅观,效果倒还不错。

⑩墙这边的少年已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天然屏障,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⑪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

俺俩本来是打赌嘞,看谁能翻过这道墙。谁知道,看见簸箕里的花生,俺就馋了……后来,俺想着城里人有钱,不吃白不吃。再后来……再后来……没想到你们…… 对不起,俺错了!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我还在发呆,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

⑬多年后想起此事,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似乎仍在眼前,我忽然明白,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儿时“我”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
B.写“关虎屯”民风剽悍,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C.两次出现的“墙”既指实际的墙,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
D.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城乡接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生动地写出少年看到了“我”家_____(形容词)的条件,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___________(情感/心理)而脸红的样子。
3.(第⑤段画线句“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中的“这一幕”指的是_____________,而它“着实令我们吃惊”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对“人生重要的一课”所阐释的道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
B.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先入为主。
C.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
D.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草原人家过春节

当雪花在各家各户院子的墙头,将屋檐装饰进统一的白色情调里,冰凌花把窗子玻璃成吉祥图案,那个让草原上大人孩子们盼了一冬的春节来临了。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欢乐的节日。你看春节是敲锣打鼓踩着高跷扭着秧歌来的,我和邻居小伙伴拉着手每条街都跟着走,全然感觉不到天寒地冻。事实证明欢乐的气氛是可以驱寒的。春节是从贴着的大红对联、各家各户连绵不断的二踢脚鞭炮声中走来的,满满的喜气洋洋,如果不拿出盛装和笑脸是配合不上基调的。桌上也是炒米奶茶手把肉、酸菜猪肉炖粉条,交相辉映。最美味是排骨汤里下干豆角、海带丝、冻豆腐,堪称最佳菜肴。

③腊月二十三,本地小年这一天大清早,父亲开始扫房子刷房子,随后用白面和水熬制出糨糊,崭新的蓝花棚纸覆盖在去年以来已经烟熏火燎发黄发黑的棚纸上。棚顶和墙壁焕然一新,我把精心挑选来的年画挂在最适当的位置上,画里要有鱼,意为年年有余,还要有马,最好是八匹马,蒙古族人家认为马象征着好运升腾。把新买的炕单铺上,并把平时草草卷起的被褥叠成方方正正的被垛,上面盖上我喜欢的被单。再把高脚的果盘拿出来,盛上瓜子、糖块、花生,还有我和母亲亲手炸出的果条。

④年三十,在傍晚天擦黑时,父亲和母亲至为郑重地把买来的蓝布、白布,奶豆腐、红枣、白糖红糖,以及炖肉、炒菜和煮好的饺子,在没有任何人动过筷子之前,都集中放在一个盘子里,蒙古族人家叫作“得格吉”,用来敬给祖上的。再拿上白酒和酒盅,父亲和哥哥就去外面祭祖去了。

⑤到了初一,开始东家串西家,家家户户都串门,平时不来往的亲戚,手提两瓶罐头两瓶酒,上置一方比手帕大一点儿的白布,是“哈得嘎”,象征意为吉祥。晚辈进来鞠躬行礼,我父亲就用一长串的吉祥祝词回馈给晚辈,多是长寿富贵吉祥如意类的,晚辈不住点头,接受长辈的祝祷。除了看看扭秧歌外,春节更多时候是商铺都紧闭门扉,只留大红对联和福字在寒风中迎春纳福,可谓风情独特。冷清的街道恰反映出了家家户户在闭门幸福,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中盘点一年的生活。

⑧春节,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在春节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在春节氛围的其乐融融里,各民族融为一体,成了心心相通的一家人。

(选自《人民日报》)

1.阅读文章,比较一下草原与文登的春节风俗。看看哪些细节体现了草原独有的特色。
2.品味文章中划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当雪花在各家各户院子的墙头,将屋檐装饰进统一的白色情调里,冰凌花把窗子玻璃成吉祥图案,那个让草原上大人孩子们盼了一冬的春节来临了。(从加点词语表现力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春节是从贴着的大红对联、各家各户连绵不断的二踢脚鞭炮声中走来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②段可否挪到③④⑤的后面,为什么?
4.春节是喜庆的,为什么要写“冷清的街道”呢?
2023-01-28更新 | 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①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②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③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④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⑤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⑥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⑦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⑧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⑨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⑩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⑪“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⑫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⑬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略读选文,说说在这两天里,哪些人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③段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3.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4.请你根据选文内容或主题,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2023-04-03更新 | 2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回忆我的母亲》选段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壮、强健、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勉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贵重、宝贵、珍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     (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⑩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依据课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2.结合选文,概述母亲对我产生的影响。
3.结合加点字,赏析选文第一段划线句。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4.“母亲是一个      平凡、普通、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5.“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里“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022-11-08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