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18822528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陶盏

①浓稠的黑夜,我们需要一点光明。哪怕火光如豆,也能点亮简单的烟火日月,哪怕只有一丁点微光,也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②陶是温厚的,在制陶匠人的手里,那些来自大地的泥土,还散发着植物芬芳的气息,陀螺般转动,转动的泥土也能开出小小的花朵。你看那双粗糙的手,这双手耕耘大地,收获谷物,一样能如儿女般细心呵护泥土盛开的花朵。在水的滋润下,浸入远年的履痕。祖先们一路走来,在祖先一路走来的荒野上,我们才有了温暖的家园。那煅烧筋骨的火焰,在一座小小的土窑里,将陶盏的前世今生,塑造成型。也许,一只陶的器皿并不精细;但一只陶就是如此憨厚的模样,在烈火的熔炼下,终被铸入乡村简朴的生活。

③它实在太小了,小小的陶盏,一如父亲的拳头大小。薄铁皮的盖子,薄铁皮卷成的油柱,攒进一根软软的棉线,就成了一只会发光的陶盏。

④做针线活的母亲,她的眼中满是慈祥与温暖。摇曳的灯光,把母亲的影子投射在山墙上,山墙上就有了一个端坐的佛像。我们的母亲啊,尽管没有可以静坐的莲台,但一样轻拈针线,为我们缝缀出一个美好的将来。你看她将一根闪亮的银针,在鬓发间轻轻一抹,一根线在昏黄的灯光下飞舞。温暖的衣,结实的千层底的鞋子,就这样穿在我们的身上与脚下。不管前方再多风雨,不管来日的长路有多少寒冷与崎岖,我们都能平安度过。

⑤手摇纺车的母亲,她的心地如棉。艰难的日月,为了省下一点点灯油,总是嘱咐我们将灯捻拨小一些。其实你不用担心,母亲的眼神在那时从来很好。驾轻就熟地手摇纺车,就像转动自己人生的寰球。嘤嘤,嘤嘤,洁白的棉条在她的手中一寸寸缩短,细细的棉线在棉锭子上越缠越长。乡间的日月,就是母亲的日月。乡下的灯火,母亲总是在摇曳的灯光下操劳到很晚。等到月上中天,你看哪一个母亲不是轻捶疲累的腰肌,站起身,像一个巡夜的哨兵,把庄稼院里清查一遍。锄头挂在树杈上,犁杖靠在土墙上,鸡们在高高的枝桠上做梦,那只忠诚的老狗,低低地吠了两声,以示自己并未擅离职守,一定会看护好我们简陋的家园。

⑥走在夜路上的母亲,将一只陶盏捧在胸前。不听话的风,左吹右撵,妄图熄灭黑暗中小小的火苗。可母亲识得风的伎俩,背迎着风,用胸膛和另一只手看紧这引路的灯盏。村后的小学其实并不太远,夜黑漆漆的,我凭着天空疏离的树枝,也能记得回家的路。只是,谁的小小的胸膛里没装过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呢,总觉得漆黑的夜里有一双低沉的脚步,跟在身后。心,揪紧着;脚步,更加不安与恐惧,眼里只盼着那盏熟悉的灯火出现。

⑦有时候,你想也不用想,那个把你的生命当做自己生命的人是谁,那个把你的心跳始终和她的心跳接连在一起的人是谁。乡间的母亲站在空旷的路口,像一棵迎向春夏秋冬的老树。把风霜雪雨踩在脚下,扛在肩头,只为呵护我们小小的身影,渐渐长大。

⑧我不能忘记一只小小的陶盏,就像永远不能忘记母亲的眼神。那质朴的陶,是母亲温和而亲切的面容。那细细的灯芯,是母亲短暂的一生。那盛装在陶里的是母亲的汗水,血液与泪水,无声的燃烧,换取黑夜中微弱的光芒。

⑨每一位乡间的母亲都是一颗闪烁的星辰。她们手捧陶盏,手捧一豆摇曳的灯火,在漫漫的夜空,闪烁成漫天星辰。你试着走出家门,你试着走向旷野,你试着走向那条绵延的记忆长路,一定会在某个熟悉的路口,重逢我们亲爱的母亲。

⑩轻轻拂去陶盏上的尘埃,薄薄的釉彩,依然像流动的云。能听见毕剥的火苗,能听见小河的流水,也能听见母亲手中的针线穿过岁月轻渺的叮咛。

一豆灯火,化成生命中永恒的航灯。


(1)文文认为文章第②③节写制陶盏的全过程显得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2)意象叠加法是一种摄影方法。请仿照第④段,为第⑤⑥段的画面命名,并参照知识卡片和示例,为第⑤段或第⑥段的画面选择拍摄方法,并阐述采用此法的原因。

知识卡片


意象叠加
把多个不同的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交汇、融和效果的意象组合方法。
镜头分类
1:远景:有开阔的视野,除了拍摄人物,还可以拍摄环境等,以便渲染气氛。
2:近景:表现人物和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3:特写:聚焦人物的某个细节,如外貌、动作、色彩等。
段落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
画面穿针引线图1①__________
③选择镜头:第_____段,拍摄方法及原因:_____
示例:第④段特写镜头。摇曳的灯光,端坐的身姿,闪亮的银针,穿针引线间,凸显一个慈祥质朴勤劳能干的母亲形象,表现母亲对儿女深沉无私的爱。
(3)文文和雅雅对文题《陶盏》有不同的看法,请帮雅雅陈述理由。
文文:文章大部分是写“母亲”的,应将文题改为《母亲》。
雅雅:文章以《陶盏》为题,有很多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目的。
A.第一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背影》
B.第二单元:《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父亲的城池

马德

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suī)河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

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炎热,我们放下手里的事物,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像发现了异族的入侵,朝我们暴怒地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父亲竟如此对待我们!强烈的刺激,使我的头脑清醒起来,我的心中凉意渐生。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地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

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1)本文标题“父亲的‘城池’”中的“城池”有哪些含义?
(2)请说说第⑤段中作者感到“凉意渐生”“丝丝寒意”“不寒而栗”的原因。
(3)结合语境揣摩文中“父亲”的心理。
①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②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4)结合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说说结尾的梦境反映了“我们子女”怎样的愿望。
2022-08-20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下列对选文第④段中的句子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B.“或钻石觅缝,……哀哀打旋。”一句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气势、生动地写出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和活力。
C.“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一幅写意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
D.“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立意深刻。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山是青冷的灰,……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一句属于环境描写,以静衬动,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B.第④段中“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五百米宽的河道,“窄”具体指的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
C.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小小的壶口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特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D.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3.黄河水流经壶口时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2022-08-09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长)出来。
2.下列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中“赶趟儿”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
B.表现花开得多,开放得很及时。
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
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个分句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9-08-08更新 | 1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