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94 题号:19091957
阅读下列三则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红、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节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泪泪。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枲(xǐ):也称花麻,泛指麻。②殊:这里。③踞:蹲坐。④锦幄:锦制的帷幄,亦泛指华美的帐幕。⑤藉:铺垫。⑥屡陟(zhì) 弥高:越走越高。
1.下列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鸡犬相闻:可以相互听到。B.子来或迟:有时。
C.阡陌交通:交错相通。D.石为泉:咬,这里指侵蚀。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属于序文,乙文是笔记小说,两文内容都是虚构的。甲文中渔人是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乙文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中大穴的。
B.甲文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丙文抒发作者对桃源中美丽景色的喜爱陶醉之情。
C.甲、乙两文中的人都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文中的渔人、杨氏最后都没有在桃源生活。
D.甲、丙两文中的桃源落花缤纷、环境幽美,但甲文是虚构之景,丙文是真实之景。
4.甲、丙两文中都描写了桃林之景,结合内容分析各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     二者之为B.设酒杀鸡作     之不能尽其材
C.太守即遣人随其     来而不绝者D.向所志     未果,病终
2.下面关于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溪流、桃林、山洞的描写既渲染了神秘色彩,又为桃花源的出现作铺垫。
B.桃花源和《礼记》中的“大同社会”都提倡安居乐业、老有所依的和美生活。
C.村中人淳朴善良,对渔人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毫无猜疑、防备之心。
D.作者写后人寻桃源不得是对桃源虚构的暗示,同时也表达了他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3.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之后,某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思考:“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其三要素为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那么《桃花源记》是否可以看作‘武陵渔人桃花源游记’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也在场,请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2022-02-09更新 | 3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伏:同“服”,信服。
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仿佛有光                                 柳絮因风起(《咏雪》)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三峡》)
C.众所服                                 天子动(《周亚夫军细柳》)
D.愿来就得否                           居天下之广(《富贵不能淫》)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二处)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老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这两篇选文中都寄托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023-04-19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坻,屿/具言所闻B.高二黍许/潭中鱼百许头
C.以其境过/水尤D.处处之/寻向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桃花源中的人们与世隔绝,自给自足,过着一种安定快乐、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C.渔人走出桃花源后,处处做了记号,太守派人沿着先前做的记号寻找,却迷路了。这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D.作者面对黑暗的现实生活,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幻想一个世外桃源,这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消极颓废的。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吠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2023-04-21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