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9091959
阅读文章《气味的印痕》,完成小题。

①有些没有形质的东西,往往会于不觉间在心上留下不可察的印痕,只在多年以后,在某些酷似从前的情境里,蓦然触动,才唤醒了所有的昨日。比如气味,一生的记忆中,仔细回想,似乎很少有留下印象的,可是在某些时刻,一缕似曾相识的气味,便会引出难忘的人和事。

②就像有的人一闻到某种气味,便会想起儿时母亲做的某种食品,便会记起那段岁月的深情。我小的时候,外公是木匠,每天都在外屋的空地上打造着各种木制品。那时一进门,便是满屋的木屑味儿,不同的木头有着不同的气味,平时闻不出来,当它们在锯子下流淌出粉屑,清新的气味便飘满了屋子。外公几乎每天都这样忙碌着,那些木头的气味伴随着我的成长。后来外公去世,那些木头便没有了,气味更是消散,而我家也搬到了县城,更远离那些树。那种气味在生命中渐远渐淡,直至遗忘。

③直到十多年以后,有一次我偶尔经过一个空房子,便闻到了熟悉的木屑味儿。那一瞬间,我忘了迈步,就像时光深处飘来的一缕水汽,让我找回曾经失去的温暖海洋。想起当年的草房,想起屋里的散乱木头,还有挥舞着锛刨斧锯的外公,他的发上沾满了细碎的木屑,仿佛只是刹那间,这一切便如轻烟飘散。原来以为淡去的,其实一直在心底。那个下午,我就站在那个门口,看着房子里的人打家具,一如看着我永不再来的童年。

④与气味的重逢,有时也不必到多年以后。我家附近有个中药店,不知哪天起,下班时总能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坐在药店门前的台阶上发呆,不知他在想些什么。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便去问他,他说,他每天放学后来这儿坐会儿,就是为了闻药店里熬中药的味儿。从他记事起,他的妈妈就一直卧病在床,每天都喝着中药,他也每天给母亲熬中药。后来,妈妈去世,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再后来,转到新的学校,那天放学后路过这里,他闻到了熟悉的中药味儿,一下子想起了妈妈。所以,每天放学,他都会来这里,闻闻曾经的气味,想着妈妈。

⑤也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人。他在一个偏远小镇的中学当教师,患了绝症,住院治疗,可依然没能留住生命。弥留之际,家人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他只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家人从附近的商店买来粉笔,他就在熟悉的气味中微笑着离去。也许,那一刻,他只是想从那熟悉的气味中怀念曾经的讲台岁月,最后纪念不再重来的洁白时光。是的,悠悠的粉笔香,染白了他的发,也将他的生命洇染得清澈无比。

⑥真的,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草气花香,寻常烟火,那种种不同的气味,都可能记录着曾经的感动和怀念,那些气味,总会有一种在我们心里刻下无形的印痕,盛满着眷恋,也是心灵憩息的花园,累了倦了时,或不期而遇时,为我们献上不期然的美好。

(选自包利民新浪网博客)

1.围绕“气味”,体味情感,完成表格。
气味情感
木屑味(2)___________
(1)___________怀念去世的妈妈
粉笔味(3)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3.文中身患绝症的老师,弥留之际只想再闻闻粉笔的味道,最后微笑着离去,从中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具体说说下面材料中的气味为我们献上了什么?

梵高在阿尔勒画的画,几乎都有麦田的气味,看着看着,好像把一束麦穗放在齿间咀嚼,麦粒上还带着夏天的日光曝晒过的气味。

莫奈晚年,因为白内障失明,失去了精准的视觉。但是那一时期,他作画没有中断,好像依凭着嗅觉与触觉的记忆在画画。一张一张的画,一朵一朵的莲花,从水里生长起来,含苞的蓓蕾,倒映水中,柳梢触碰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我在那画里听到水声,触摸到饱满的花苞,我嗅到气味,水塘里清凉的气味,莫奈并不只是用视觉在画画。

——节选自蒋勋《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第①段划线句对母亲运用了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
(3)第②段加点的“阳光灿烂”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4)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
(5)文中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2-07-27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北平

老舍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堪司坦丁堡我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宣,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莱圃与农村。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摘编自老舍《想北平》1936年)


【注】“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
阅读提示:

羁旅在外,思念故土,这是人之常情。老舍的《想北平》以其平淡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了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北平”,表现他对北平的眷恋之情。“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寄寓了作者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围绕“想北平”来组织全文,塑造了一个爱北平、爱家乡的清贫知识分子的形象。
B.散文语言通俗朴素,作者写出他对故乡亲如母子的关系,表达无限眷恋之情,引起情感共鸣。
C.散文将北平与巴黎进行对比,一个冷清,一个热闹,作者因出身贫寒,所以才更爱北平。
D.散文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写景、状物,具有生活气息。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1)试从动静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试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老舍反复强调自己“说不出”,事实上却又说了很多。请谈谈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对比艺术,表达对北平的爱的。
4.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本文抛开大家司空见惯或耳熟能详的北京名胜古迹,写的是“我的北平”,能否将标题改成“我的北平”?说说原因。
2022-03-22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1.阅读第1段,概括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2.“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里的“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3.“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4.“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一句中“这种科学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5.联系选文,说说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27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