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0 题号:1912055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折叠

①明晃晃的太阳把燥热倾泻在巷子里。巷内空荡荡,人们都缩进家里,在风扇或空调的庇护下喘息。风——当然没有,空气凝滞了,只有那两个上学的男孩经过时,才会有一丝扰动。

②巷口,秃顶爷爷把捡来的纸盒拆成长方形,嫌长,须折叠一次。

③爷爷用左手搬纸板的一端,右手压在中央,撅起屁股,用力摁下去,摁下去。纸板忽闪几下,没有折。火辣辣的阳光烧灼着爷爷青筋暴起的手臂,蒸腾的热浪弥漫在空中。爷爷喘着粗气,头脸上冒出粒粒汗珠,抬起头,想挺挺腰,可弓腰依然弓。

④爷爷背后那扇朽木门吱的一声响,走出一个干瘦的奶奶,搬出木墩,垫在纸板的一端叨咕:咋又忘了垫木墩呢?

⑤爷爷的脚颤巍巍地踏到纸板中央,纸板折出一道痕。接着,他蹲下来用黑糙又干枯的双手钳住两端,努力把纸板沿折痕处叠过来,可纸板挣扎着,还想翘回去。奶奶赶紧用脚踩在纸板中央,纸板不得不屈服,被拦腰折叠在一块。

⑥爷爷望着奶奶,嘿嘿笑,头脸上的汗珠扑较较撒一地。

⑦所有的纸盒都叠好了,奶奶回了屋。爷爷从兜里掏出塑料绳,绳有点宽,他劈成两半。一半揣回兜里,另一半铺在地上捆纸板。

⑧收破烂的小刘吆喝着走到巷口,没打招呼就秤了纸板,不讲价就付了钱,继续吆喝着走开——他和爷爷很熟。

⑨爷爷攥着钱,又嘿嘿笑,头脸上的汗珠扑簌簌撒一地。

⑩卖日杂的小王吆喝着走过来。爷爷伸开手,卷成球状的纸币湿漉漉。小王撑开纸币说只够买一个雪糕的。

⑪爷爷拿着雪糕,颤巍巍跑回屋,放进黑的杯子里,盖紧,捂在被窝里,又回到明晃晃的太阳底下,东张西望。

⑫放学了,一个男孩大汗淋漓地走过来。爷爷上前拉住他的手,往屋里疾走。奶奶笑盈盈地把盛雪糕的杯子捧到男孩面前,催他快吃。

⑬男孩轻轻推开奶奶手中黑默的杯子,下巴上的那颗红痣涨得通红,说道,天热,奶奶你吃。奶奶不甘心,又把杯子捧过去。男孩把杯子使劲塞回奶奶那粗糙的手里,往外跑去。一瞬过后,奶奶情不自禁地向前追去。男孩回头嚷,奶奶,我已经大了,以后别再给我买雪糕了,你和爷爷挣钱太不容易!

⑭她收住脚,看着远去的男孩,轻轻叹了口气。

⑮放学回家的第二个男孩出现在巷口,他一拐一瘸地走过来,笑着问,爷爷奶奶,大热天咋不回屋乘凉呢?

⑯爷爷赶紧拉着他的手,因身子晃动,头脸上的汗珠扑簌簌撒一地。

⑰奶奶送上黑黢黢的杯子,里面还是那个雪糕。瘸腿男孩说,俺大了,不该还吃奶奶的东西啦。爷爷奶奶都拉住他不放。他红着脸,接过雪糕,看向爷爷奶奶的那双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

⑱爷爷嘿嘿笑,头脸上的汗珠扑簌簌撒一地。奶奶干瘦的脸颊上泛着红。

⑲后来,爷爷奶奶用纸板换零钱,用零钱换本子、画笔、橡皮、小刀、文具盒、小儿书……再后来,日积月累,也能换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一张张汇款单……

⑳二十年后。

㉑瘸腿男在明晃晃的太阳下指挥巷子拆迁,有个戴白色安全帽的黑瘦男人和工人们一道在尘烟滚滚中忙来忙去,下巴上的红痣格外显眼。

㉒巷子没了,高楼拔地而起。

㉓可巷口那家安着一扇朽木门的矮屋却在高楼环伺下被完整地保留——政府把它辟为素质教育基地——那对无儿无女老人的挚爱将在此永存。

㉔瘸腿男和下巴有红痣的男人常一起来瞻仰,他们每次都在放着黑黢黢杯子的展柜前驻足凝视——它喂养了邻里中的几代人;更感喟展柜中那一张张汇款单——纸质泛黄,字迹蹈然,布满折痕,其中就有他们上大学时收到的几张,尽管每张金额只有50元,但他们还是舍不得花,小心保存了下来,就是为了记得岁月里的恩人。

(作者:木春。有删改)

1.一个黑黢黢的杯子承载了许多温情,请梳理文中与之相关的情节,简要概括。
2.作者是如何表现爷爷折叠纸盒的不易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写到爷爷的笑,请品味文中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他每次笑的心理。
4.作者在结尾段安排瘸腿男人和下巴有红痣的男人常去瞻仰“素质教育基地”的情节,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分析。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中之道

佟掌柜

①守庆正在茶园巡察雇工挑拣毛茶,时不时让他们将不符合要求的茶片放回装着大批新茶的箩筐。这时,南京通达茶庄的二掌柜风风火火跑进来,拽着守庆的胳膊就往安静处走。

②守庆喊人赶紧给二掌柜拿毛巾擦汗,倒茶,脚下没停,边走边问:“啥事让你急成这样?咋还亲自跑回来了?”

③二掌柜拽着守庆进得茶林,见周围没人,说:“掌柜的,后坑的王老二太不是玩意了,他看咱店里的茶销路好,竟然模仿咱家的做法并加以改进,制成什么‘王老二魁尖’。这下子倒好,他家的茶一公斤卖到二点四银圆,比咱们家的茶价足足高了百分之五十。这还不算,他家的茶一上市成了紧俏货,咱家茶的销路明显下降,赶紧想办法吧。”他顿了顿,咬着守庆耳紧根继续道,“要不咱们带些人,把他在凤凰尖浮水宕的茶园给砸了?”

④守庆听完二掌柜的话气往上顶,他习惯性地把火往下压了压,问:“你先别急,告诉我他家的茶是怎么改进的?”

⑤“掌柜的,这时候您还问这个,”二掌柜跺了跺脚上的泥,“您还别说,那小子还真有门道,咱家是在大批毛茶里挑选一芽两叶、大小整齐的叶片单独包装,他家则实行分批采、分批制的方法,专采两叶抱芽并且壮而嫩的茶片。味道确实比我们的魁尖好些。”

⑥守庆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暗忖,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办法呢?转念又一想,虽然我没想到这办法,但你王老二也太不讲究了,你也不过是受了我的启发才想到这种制茶方法的,还什么“王老二魁尖”,有能耐你别叫魁尖啊!

⑦二掌柜看守庆耷拉着脸不言语,急道:“掌柜的,你倒是说话啊!现在正是卖茶旺季,这一天不少银子呢。我现在就去喊人,把他的茶园砸了,看他王老二拿啥卖!”

⑧“你这火暴脾气真得收收。这事儿你不要对别人讲,先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容我想想。”守庆心想,即使砸王老二的茶园,也不能这样大张旗鼓去砸啊,得想个能说得出口的理由才行,不能让乡亲们说我不仁义。

⑨两人返回工坊,守庆嘱咐监工两句就和二掌柜往山外走。正值春季,山里雾气昭昭,石壁玲珑,耳畔涛声鸟语。若是往日,守庆行走在这山野之间,定会神清气爽,可今天他看啥都不得劲。两人出了山口匆匆告别,守庆叮嘱了句:“在家等我消息,千万别轻举妄动。”

⑩守庆回到家,也没和正在庭院内给兰花剪枝的媳妇打招呼就进了屋。他在堂屋里来回踱着,左思右想也没啥好办法压住王老二魁尖。媳妇进屋问他:“当家的,看你一脸不高兴的样,谁惹你了?”

⑪守庆沉吟了下,把二掌柜说的事原原本本说给她听。守庆媳妇念过几年私塾,她的父亲在县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经营木材的铺子在上海都有分号。

⑫守庆没想到,媳妇听完笑了。

⑬“你这是气糊涂了咋地,笑啥?”守庆问道。

⑭媳妇拽着他的衣袖来到院子,说道:“当家的,还记不记得我父亲讲过我们徽商的古训,斯商、斯业、斯买、斯卖、斯货、斯财、斯诺?”她见守庆的眉头还是皱皱着,知道他没转过弯来,指了指远处层峦叠嶂的高山和茶树旁边一簇簇兰花、一丛丛灌木,“你再想想咱家的魁尖为啥比别人家的茶多几重清香?万物共生才是守中之道啊。”

⑮媳妇的话让守庆有所触动,他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太小气了,就听院外传来嘈杂的脚步声。一抬头,见二掌柜带着一群人走进院子。这些人边走边喊:“掌柜的,后坑的王老二带着几个人往这儿来了,还挑着挺重的箱子。”

⑯“他们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啊!兄弟们,家伙什都放身边,听我招呼!”二掌柜对他带来的人吩咐道。

⑰“你们都别动,看这架势不像恶意,听听他们说什么吧。”守庆赶忙对兄弟们说道。大家都点了点头。

⑱两年后,大茶商刘敬之将以猴魁产地冠名的“太平猴魁”送往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那天,守庆和王老二坐在南京的一家小酒馆里对饮。酒至半酣,两人把酒杯撞得山响,异口同声地说:“咱们的猴魁,稳拿金奖!”

(选自《岁月》,有删改)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遭遇竞争,商讨对策→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合作守中,猴魁参赛
2.王老二带人挑着箱子来到守庆家做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在⑰段之后补写一个画面。
3.结合原文,分析守庆媳妇的性格特点。
4.请说说你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5.请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2024-01-22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谁与我同行》,回答后面小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5.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2015-06-12更新 | 1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那年,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坐在副驾驶位置,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金边墨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就算驾车端直前行,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之中!现在,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这代步的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听天由命的最坏打算。这时,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工具),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将他那镶了金边的墨镜推至头顶,活像一个整装待发的宇航员。他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那平头细腰的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立刻,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绥德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推起遮住半张脸的墨镜,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我要去的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只有要出租车去,但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进丛生的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我心情忐忑,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住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来了:“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他十分珍爱地将墨镜在衣角上擦一擦,然后端端正正地架放在高挺的鼻梁上,说:“对噢,都不能要嘛!谁叫你是咱的客人呢?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滴滴”唱了几声,再次启动,两厢车窗洞开,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

1.根据全文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完成下表。
文章情节(1)____回村喊人(3)____再次前行
“我”的内心情感沮丧焦虑(2)____愧疚感激(4)____

2.文章多处设置悬念,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4.请说说标题“微尘远,山花近”的含义。
2023-05-07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