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9120557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宋元嘉九年,有樵人于山左见羣鹿,引弓将射之。有一麛所趋险绝,削壁奇峰峰顶一巨石,石有穴焉。了无登路,攀葛乃得至。进入石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旷,邑屋连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云:小成都。一叟呼之,如与之有旧,即要还家,有胡麻饭山羊脯甚美,食毕求归。後往寻之,不知所在。

(节选自乐史《太平寰字记》。有改动)


[注释]羣:同“群”。麛(mí):幼鹿。後:“后”的繁体字。
1.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中的“鲜美”是“新鲜美好”之意,突出了芳草鲜嫩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B.“黄发垂髻”中的“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髻”,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来此绝境”中的“绝境”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强调了桃花源的荒凉闭塞。
D.[乙]文“阡陌周通”中的“周通”和[甲]文中的“交通”都是用来形容田间小路的四通八达。
2.把[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以“渔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桃花源与小成都的相似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注释】①茹:吃。②膏:给车轴上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与之酒而之歌曰       其名
B.谷也,宅幽而势阻       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
D.友人李愿       居天下之广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②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
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4.【甲】【乙】两个语段中,自然环境都很A________【甲】文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句能体现这个特点,【乙】文中,通过直接描写自然环境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 ”。 两个语段中,人们的生活都C________________ ,【甲】中有“D___________ ”句能体现;【乙】中有“起居无时,惟适之安”“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句能证明。(A、C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B、D处用原文回答。)
2022-06-05更新 | 5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①以自况曰: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②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③,箪瓢屡空④,晏如⑤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⑥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⑦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①《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所作的自传。②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③短褐穿结:形容衣衫褴褛。④箪瓢屡空:形容吃的喝的匮乏。⑤晏如:安然自如的样子。⑥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⑦畜:同“蓄”。
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往来种作                  亲旧知如此
B.不足外人道也             乡邻之所贵
C.具答                            或置酒招
D.自况曰                    此自终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A.【甲】文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返回,这与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B.【甲】文寄寓着陶渊明的美好向往,【乙】文记述了陶渊明著《桃花源记》的缘由。
C.【乙】文指出陶渊明有三大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D.甲乙两文中有一些词语虽然沿用至今,但词义发生了变化。如交通、妻子、绝境、不求甚解。
3.请结合提示,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词语

义项

①同“嘱”嘱咐,嘱托。②聚集。③撰写。④专注。

①符合。②时机,机会。③领悟,理解。④必然,一定。
①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4.作者虚构的桃花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有这样的魅力?   
5.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2024-04-28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文后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
②芳草鲜美 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______     
④便还家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
B.从选文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4.把文中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19-04-2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