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915140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谈青年的责任担当

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该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⑤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担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身影和光辉的形象。

②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革命前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现场,在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飘扬;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担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无数平凡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脸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绽放。

③青春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亮丽的底色,更是因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给它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
B.文本一第②段引用诗句来突出理想的作用,强调青年应早日树立崇高理想。
C.文本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文本一的论据的一项是(     
A.李大钊在《青春》中寄语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B.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磨炼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
D.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团员青年要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3.文本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两个文本都围绕“责任担当”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①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②“自找苦吃”就是要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在经历大风大浪、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青年人要成长成才,就要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练锻造,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③肯吃苦、能吃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犹记上世纪60年代,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迎难而上、不怕啃“硬骨头”,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将红旗渠渠线延伸了最艰难的616米。进入新时代,无论是逐梦星辰大海的年轻航天队伍,还是积极参与支教支边、用脚步文量祖国大地的青年学生: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汗水和未诚践行驻村诺言的第一书记,还是在边防一线为保卫祖国本献青春的95后、00后……                         

④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本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有驻村第一书记坦言,基层工作艰苦、琐碎,但正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业务优势的切入点。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白找苦吃”、进村“读研”,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无数的“甜”,也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一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谈;从只会理论知识不会种地,到能够独立管护30亩油菜花田……刀在石上磨,铁在火中烧,人在事上练。对于青年而言,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真正长本事、长才干。

⑤越是美好的梦想,越需要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拿出“事不避难”的劲头。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不忘“自找苦吃”,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锤炼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广大青年定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文/吕晓勋,有删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出对事例的分析。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4.文章第⑤段有何作用?
2023-11-08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说善良

马军

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影响极为深远。那么何为善?《了凡四训》给了堪称经典的解释:“有益于人,是善。”英国哲学家培根亦然:“利人的品德就是善。”对此概念,中西方高度一致,存心只为他人好,一心一意利于他人就是善。

②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古往今来,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的大德高古,君子贤士不胜枚举。

③范仲淹被贬浙江时,一名小吏死在任上,家贫子幼,不能回乡安葬。遂善心大发,重金相赠,并为之雇了一条船,将其灵柩和一家老小送归家乡。为免途中关卡阻滞,特派一位老成持重的属下全程护送。临行前,还交给他一首诗,并嘱咐他,过关过卡,把这个拿出来就行了。原来诗是这样写的:“十口相携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凄然。关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每个睹诗之人无不感动落泪。

④与人玫瑰是善,兴利除弊也是善。苏轼当年所住地区曾流行溺婴的恶俗,让他十分难过。他向武昌太守痛陈其弊,恳请改变,又自行成立救儿会,让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然后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和衣裳等。苏轼自己率先垂范,每年都捐出十缗钱,他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就是他心头最大的喜事。

⑤激浊扬清,除恶务尽更是善。俗话说:“锄一恶,长十善。”清代名臣于成龙任职直隶时,刚到任即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严惩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以儆他人效尤。赴任江南时,入境即微行私访,了解民情,随之颁布《兴利除弊约》,对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尽行痛革”。又制订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令“官吏望风改操”。他的猛药治疴,果毅除恶,赢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高度评价。

⑥毋庸讳言,为官者手中资源确非常人可比,造福万民也确有先天优势,但善是发于内心,出于赤诚,只要心中有爱,有悲天悯人之情,则人人皆可为之。正如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实“不为也,非不能也”。晋代医学家葛洪就直言不讳地说:“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⑦慈溪人沈周行,幼年丧父,家贫,设小药店于湖州,遇瘟疫流行,非犀黄不能治疗。一点犀黄,价格昂贵。一次,沈周行误将假犀黄放了一些,发现后急忙将其打碎并投入火中,说:“别人靠它救命,我如果把假的给人家,耽误治疗,就相当于我在杀人。”

⑧善无大小,至善是善,小善积累多了,也是了不起的大善,就是令人敬重的好人,故而刘备在《诫子书》中才殷殷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他深知,滴水能穿石,积羽可沉舟,天堂与地狱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日行一善,时时行善,常见常行,可成大器。

⑨为恶最苦,为善最乐,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捧给世界的都是心灵的玫瑰,生命的余香也定会绵绵不尽,食则香甜,寝则安眠,怡然平和,波澜不惊,幸福快乐不就是这样的状态吗?

【文本二】

超过保修期的手提电脑出了点小问题,我自己在家鼓捣不好,只好拎去电脑店里,老板娘很快就帮我修好了,而且没收费,她让我加了她微信,说以后有啥事尽可以在微信上联系她,能帮上忙的一定不会推辞。

哎呀,真的是太感谢了!

偶与好友说起此事,他却觉得我的感恩之心太过矫情,他说:“顾客是上帝,她干的就是侍候上帝的活,不过是举手之劳,有啥可谢的?”

我惊异于他的说辞。想起网上的说法:“人不可太过善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总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应当、没有感恩之心,这就是“恶小”。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冷漠和自私的,他们永远不可能理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更难享受到很多的快乐幸福。举手之劳便是善小,真诚感谢也是善小,文明社会,大善该弘扬,细微处的善同样可贵,绝对不该被轻视,更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小”而丢了自己善良的本性。善良从来就没错,错的是那些不懂感恩,贪得无厌的人。

1.文本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2.文本二能不能放入材料一中?为什么?
3.文本一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一种结合例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2-11-29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路上

①每天驾车蜗行在北京拥堵的道路上,脑中经常闪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日子长了,发现这些想法有时其实挺有意思。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条漫漫长路,这些想法就有了一点儿人生启示的味道。

②常常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拥堵不堪的路段,明明谁也无法按规定的时速前行,但总有车技高超的好汉,驾驶或豪华或不豪华的轿车从身旁呼啸而过。忽而突然并线,忽而强行超车,东穿西拐,愣是能在无法奔驰的路段找到狂奔的感觉,总是能从无路可走的地方杀出一条坦途。在他一路车技表演的过程中,像我等驾龄不长也不短的二把刀,只有心生艳羡或行注目礼的份儿。有几次这类好汉从身旁一闪而过,若不是做过门将的我反应还算迅速,没准儿就要发生车毁人亡的悲剧。正当我气愤难当的时候,却闻重金属打击乐伴着狂放而得意的笑声从车中飘出。我自认活得没人家潇洒,也无力与其较量车技,只好甘拜下风,继续在自己的车道中蜗行。

③有趣的是,行至前方红灯处,竟意外发现那辆潇洒之极的飞车也乖乖地停在横线等候,一路狂奔历尽艰险,似乎并未使它遥遥领先,把我等菜鸟远远抛在后面。忙活了半天,原来大家仍然在一条起跑线上。既然如此,这一路闪转腾挪、横冲直撞,又是为了什么呢?一个红灯处情形如此,到达终点大家是不是也难分先后呢?看来,规规矩矩驾驶,与绞尽脑汁、争先恐后、使出十八般武艺在路上折腾,从结果上说实在没有多大不同。

④其实人生的路也差不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目标,达到目标的路都很漫长。是按照既定的交通规则不疾不徐、舒缓有致地前行,还是费尽心机,争先恐后,在人们的一片唾骂声中踉跄前冲、勉强硬行,甚至摔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每个人当然有自己的选择,无需别人操心。在我看来,人生的路况是相对固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抱怨道路狭窄、路面不平、道路发展速度赶不上汽车发展速度没用,指责红灯太多、骑车人不守规矩、行人乱穿马路也不起多大作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外在环境的改变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很长时间。与其指责抱怨,不如反求诸己,选择一种相对平和自救的方式,将自己置于更加安全有效,别人看来也不闹心的人生状态里。

⑤而人生路上的潇洒君子可能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他们奉行的是一种自以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处处要强,事事争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们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还是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忧,乐不可支,此乐何极!

⑥相对而言,前者活得可能比较单纯、比较简单、比较没有色彩,过程的丰富性远不能与潇洒君子相媲美。你看人家潇洒君子是多么丰富、多么充实啊!只要有一辆车走在自己前头,就要设法超过去,哪怕冒着被警察抓获的危险,也在所不惜;只要有一辆车挡了自己的去路,就要把喇叭按得山响、车灯闪得贼亮,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来了。他为过程的丰富性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劳,承担了常人根本不愿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他从中的确得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路人的白眼和鄙视。或许他真是一个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只重过程,不看结果的超拔之士。但在常理看来,他却不免有些可笑。因为在一路超越的过程中,他不是算计别人,就是被人算计;不是冒犯别人,就是被人冒犯;不是加害于人,就是为人所害。他比一般人多付出了智慧和力量,也比一般人多承受了危险和恐慌。他的人生成本无疑是很大的,而他的实际收获可能是很可怜的。至于过程的丰富,那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别人未必作如是观。想想那些我们身边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惜机关算尽的聪明人吧,想想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生路上的抢跑者和越位者吧,与人们的无情否定和彻底不屑相比,他们收获的那点可怜的实惠又算得了什么呢?

1.阅读①~③段,请简要概括人们开车出行面对“拥堵不堪的路段”不同的行为表现。
2.阅读第④段,作者认为面对“人生的‘路况’”应该怎么做?请简要概括。
3.阅读⑤⑥两段,思考“潇洒君子”这种人是否真的“潇洒”?请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说说作者的观点及其理由。
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2024-01-15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