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9257537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缘崖,涉水于草莽间。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而饮之。杖藜蹑屐,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有删改)


【注释】①鸟径:鸟走的山道,形容十分狭窄的小道。②艺:种植。③余思:余兴。④薪水:打柴、汲水。⑤杖藜蹑屐:拄着拐杖,穿着木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桑竹之   属:
(2)如外人   悉:
(3)鸟径   缘:
(4)水时种桃梅   临:
2.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鸡犬之声,但作用却不相同。【甲】文提到“鸡犬相闻”表现了桃花源人①_______;【乙】文通过写鸡犬之声表现村落②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田园风光及生活场景,但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其不同情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大泽起义》)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后遂无问津者词语推断法:无人问津(1)__________
王侯将相有种乎查阅词典法:(nìng) ①宁可, 宁愿。②竞,乃。③岂, 难道。(摘自《古汉语字典》)(2) __________ (填序号)
入陈课内迁移法:出, 得其船(《桃花源记》)(3)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你认为武陵郡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样吗?请结合【甲】文和链接材料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桃花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苏轼《和桃源诗序》)

4.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陶渊明与陈胜的态度和做法有何不同?
2024-05-16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歘然下地,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筿,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人无私积囷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

(节选自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


注释:①歘(xū),快速。②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 ③簵(lù),竹名 ;筿(xiǎo)细竹。④哳(zhā),声音烦杂细碎 。⑤囷(qūn),存储。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             为人知
B.桑竹之             引凄异
C.答之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D.不为外人道也       学然后知不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甲文段是虚构作品,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为什么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甲文段中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乙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26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缭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此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
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时间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处处志之、无人问津。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便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雪始晴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7.【乙】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03-06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