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语言应用场景 > 应用句子 > 对联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930003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阳春三月,春暖花开。2023年中考的号角已然吹响,jué(  )胜中考迎来最后100天!为鼓舞初三师生士气,点燃拼搏激情,3月3日下午,学校为初三学子举行了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②校领导号召:同学们要抓住分分秒秒的时间,弃杂念,牢记目标,做好规划,脚踏实地,树立信心,坚持到底。

③学生代表发言:百日策马闯雄关,_______。十年磨剑,一朝试锋,且看我莘学子再铸辉煌!

④教师寄语:穿过冲刺门,沿途是鲜花与掌声,脚下是赛道与红毯。走出成功门,远方是宇宙与星辰。眼前是书山与卷海。对未来真正的慷kǎi(  ),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jué胜 ______
②慷kǎi ______
______ (A.bǐng B.bìng)
莘学子 ______(A.shēn B.sēn )
(2)根据语境,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为学生代表的发言补全下联。
上联:百日策马闯雄关
下联: ______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10月1号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A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旗的群众,但是秩序井然,大家B屏息敛声     )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C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         ”。这份记忆,会深深地juān     )刻在我的生命里,我由zhōnɡ     )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首以待            juān(        )            由zhōnɡ(        )
(2)文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个是(       
A.器宇轩昂B.屏息敛声C.抑扬顿挫D.振聋发聩
(3)文段结尾处与“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稳的一项是(       
A.花开四季丽山川B.花红似火报国心C.花开满园映神州D.花团锦簇妆河山
2022-01-03更新 | 254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学校开展“相约云端,开启生活新方式”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一段引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借助线上技术,“云生活”在这个春天悄然走进千家万户【甲】线下课堂变身“云课堂”,我们在线上与知识“亲密接触”;精心策划的“云展览”,让文化盛事触屏可赏;居家在线“云旅游”,让我们足不出户拥有诗和远方【乙】丰富多彩的“云生活”已(溶/融)入我们的日常。同学们,未来(以/已)来,让我们相约云端,开启生活新方式。


(1)依次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融       ②以                                B.①溶        ②以
C.①融       ②已                                D.①溶        ②已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冒号     【乙】逗号               B.【甲】句号     【乙】省略号
C.【甲】句号     【乙】逗号               D.【甲】冒号     【乙】省略号
2.语文老师带领大家通过“云课堂”开展学习活动。结合语境,完成后面小题
(1)名著专题复习课上,大家在空中讨论室交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感受。这三篇文章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书法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关于历代名篇的书法作品。对下面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钱坫书     《醉翁亭记》(局部) 苏轼书

《陋室铭》 赵孟頫书

《岳阳楼记》(局部)   祝允明书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匀称,开阔舒展。
B.《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隶书,蚕头雁尾,刚健峻拔。
C.《陋室铭》的字体属于行书,字形宽扁,稳重遒劲。
D.《岳阳楼记》的字体属于草书,笔势牵连,自由奔放。
(3)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同学们针对“冠”字展开了讨论。阅读大家的发言(见下图),请你作出判断。


依据发言,可以判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的“冠”读作______,“既加冠”的“冠”读作_____
3.老师和同学们相约参观“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荒漠戈壁发射成功,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今年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云展厅开幕。

“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紧扣“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活动主题,分为“太空奏响东方红”“五十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强国立新功”四个单元。云展览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数字资源,展出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嫦娥”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诸多品类。       


(1)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这些珍贵的物证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时刻和巨大成就,阐释了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   
【乙】为了阐释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这些珍贵的物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丙】这些珍贵的物证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了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台手摇计算机格外引人入胜,它似乎让我看到了邓稼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计算的日日夜夜。
B.借助AR技术,我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东方红一号”发射的那一刻,耳边传来地动山摇的轰鸣声。
C.五十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依然在遥远的太空守望着你我,灯塔般照亮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征途。
D.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鼓舞着我们中华儿女,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3)下面是一位同学观看本次云展览后在直播间写下的一句留言。请你依据本次参观活动补写一句话,与其构成一副对联。
上联:烈焰腾空,东方红直指天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02更新 | 302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寻和平文化之根源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和平文化       )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儒家的秩序和平论,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墨子反对战争,倡导建立太平社会,认为只有兼爱就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就能保证兼爱,就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中国古代的兵家大多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孙武认为,战争不是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战术,古代圣贤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和平文化,和平文化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       )。

1.给文段中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zī(        )             (2)骨(        )

材料二: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为了这太平盛世,多少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用生命(       )民族尊严,(       )万里山河。北宋儒学家张载《横渠语录》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继承和弘扬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以及保家卫国的精神,为开创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和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风云变幻,唯愿天下太平,山河永秀,人间皆安。

2.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文段(二)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     守卫     爱护B.保卫     捍卫     保护
C.捍卫     保卫     维护D.维护     保卫     守卫
3.材料(一)(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其中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二)的横线上。
①四海和谐添锦绣        ②亲情民情挂心间            ③建功立业英雄无悔
④家事国事系于心        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⑥八方各地皆欢喜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诵古诗听时代和平之声

材料三:

和平安定的生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时代动荡不安,人们怎能安定幸福?没有人愿意“为了养活别人天黑了还在泥中劳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也没有人愿意“居无定所,独宿寒冷的地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但文人自有傲骨,“即使环境不好他们仍矢志不渝,坚守高洁人格”,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更有推己及人、济世为民的大爱思想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世安稳,才能感受“竹林掩映下小路弯曲宁静,寺院周围树林茂盛的静谧祥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才能赏春花秋月,品生活甘甜。

5.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6.下面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概括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和平安稳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B.我们应继承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大力弘扬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C.古代圣贤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和平文化。
D.只有兼爱就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就能保证兼爱,就能实现“天下太平”。
2022-12-15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