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19300034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一家商号的历史

[俄]契诃夫

①安德烈得到母亲留下的四千卢布遗产,决定用来开一家书店。这样一家商店是极端必要的。这个城市陷在愚昧和偏见中,停滞不前了。老人总是到澡堂去,文官打纸牌、灌白酒,太太们背后说人坏话,年轻人生活没有理想,姑娘天天巴望出嫁、吃荞麦粥,丈夫打老婆,猪满街跑。

②“思想!要多一些思想才成!”安德烈寻思道,“思想!”

③他租下一间房子做商店用,然后坐车到莫斯科去,从那儿运回许多老的著作和新的著作以及许多教科书,把这些商品陈列在货架上。最初三个星期,买主一个也没登门。安德烈坐在柜台里边,读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书,努力按正直的方式思索。比方说,他偶然想到,现在吃点鳊鱼粥倒不错,他就立刻抓住自己这种思想说:“哎呀,多么庸俗!”每天早晨总有一个戴着头巾、光着脚穿一双皮雨鞋、冻得发僵的姑娘匆匆忙忙闯进商店来,说:“给我两个戈比的醋!”

④安德烈就带着鄙夷的口气回答她说:“您走错门了,小姐!”

⑤遇到有朋友来找他,他就做出意味深长的神秘脸色,从最远的一个货架上取下《皮萨列夫②作品集》第三卷,吹掉上面的灰尘,带着一种仿佛这个商店里还有些别的书而他不敢拿出来的神情说:“是啊,老兄……这本东西,不瞒您说,不大那个……”

⑥“小心啊,老兄,你可别惹祸上身!”

⑦过了三个星期,第一位顾客登门了。这是个身材很胖、头发花白的上流人,留着连鬓胡子,戴一顶镶着红帽圈的制帽,多半是地主。他要《祖国语言》第二册。

⑧“您这儿有石笔卖吗?”他问。

⑨“没有。”

⑩“不应该。……可惜了。为这么一点小东西真不高兴到市上去一趟。”“真的,我不该不卖石笔,”安德烈等顾客走后暗想。“这儿,在内地,狭隘的专业化是不行的,凡是有关教育以及用各种方式促进教育的东西都得卖。”他就写信到莫斯科去。不出一个月,他的商店橱窗里就陈列着钢笔尖、铅笔、钢笔杆、学生练习簿、石板以及其他学校用品了。

大约过了八个月,有位太太到他这来买钢笔尖。

“你们这儿卖中学生用的书包吗?”她问。

“哎呀,太太,我这儿没有!”

“唉,真可惜!既是这样,你们有些什么样的玩偶,拿出来给我看看,只要便宜一点的就行。”

“太太,玩偶也没有!”安德烈悲哀地说。

他没有迟疑多久就写信到莫斯科去,不久他的商店里就摆出书包、玩偶、小鼓、军刀、手风琴、球和各种玩具了。

“这都算不了什么!”他对他的朋友们说。“您等着瞧就是,我要定购一批教学用具和合理化玩具!您要知道,一句话,在我的商店里,教育用品这一部门,要奠基在所谓科学的最精确的结论上。……”他定购练习体操用的哑铃、槌球,儿童用的园艺用具和大约二十种很精巧的合理化玩具。

“您要知道,我还要给他们办些卫生用品来,”他搓着手,对他的朋友们说。“只要让我到莫斯科去一趟就成!将来我这儿会有出色的过滤器和种种科学改良用具,一句话,准叫您看得头昏眼花。科学,老兄,可不能小看,不能小看呀!”

他卖货积下许多钱后,就到莫斯科去买下大约五千卢布的各色货物。这里面有过滤器,有六弦琴,有儿童穿的卫生衬裤,有动物标本……他顺便买来大约五百卢布的上等食具,他为买下的这批货色高兴,因为美丽的东西培养优美的趣味,陶冶性情。他从莫斯科回到家里,着手把新货物陈列在搁板和架子上。这时候,出了一点小岔子:他爬上去收拾最上面一层货架,无意中使货架摇动了一下,不料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十册著作就一本跟着一本从搁板上掉下来,有一本砸在他头上,另外那几本一直掉下去,砸在灯上,打碎了两个灯罩。

“嘿,这些书……写得好厚啊!”安德烈搔了搔头皮,嘟哝说。

他就把所有的书收拾起来,用绳子捆紧,塞在柜台下面。

这以后大约过了两天,有人来告诉他说,他的邻居——杂货铺老板,由于虐待侄子而由法院判决去做苦工,因此那家杂货铺出让了。安德烈很高兴,叮嘱留下这个铺子,由他顶下来。不久墙上就凿开一道门,两家商店合成一家,装满了货物。可是到那半边商店去的顾客们,拗不过习惯,老是要买茶、糖、煤油,于是安德烈没有犹豫多久就办了些杂货来。

目前他已经成为我们城里一个最出名的商人。他在市集上盘进一家酒馆,据说,他还打算开一个带房间的家庭浴室。至于往日放在他货架上的那些书,包括皮萨列夫的三册著作在内,却早已按一卢布五戈比一普特的价钱统统卖掉了。

在安德烈如今讥诮地称之为“美国人”的旧日朋友们的命名日宴会和婚礼上,有人间或跟他谈起进步,谈起文学,谈起其他高尚的问题。

“您,看过最近一期的《欧洲通报》吗?”人家问他。

“不,我没看,先生,……”他回答说,眯起眼睛,摆弄着胸前的粗表链。“这种东西跟我们不相干。我们是干比较实际的工作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①米哈伊洛夫斯基:俄国民粹派理论家、文学批评家。②皮萨列夫: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③《祖国语言》:当时俄国学生用的文选读本。
(1)根据安德烈对书店的认知变化梳理情节,补全下表。
时 间行 为认 知
起初决定开书店______
过了三个星期卖与教育有关或促进教育的东西狭隘的专业化不行
大约过了八个月______不能小看科学
卖货积下许多钱后买下各色货物美丽的东西培养优美的
趣味,陶冶性情
目前顶下杂货铺,成为最出名的商人______
(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老人总是到澡堂去,文官打纸牌、灌白酒,太太们背后说人坏话,年轻人生活没有理想,姑娘天天巴望出嫁、吃荞麦粥,丈夫打老婆,猪满街跑。(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②遇到有朋友来找他,他就做出意味深长的神秘脸色,从最远的一个货架上取下《皮萨列夫作品集》第三卷,吹掉上面的灰尘,带着一种仿佛这个商店里还有些别的书而他不敢拿出来的神情说:“是啊,老兄……这本东西,不瞒您说,不大那个……”(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3)契诃夫运用对比手法,赋予小说浓厚的讽刺意味。文中的对比主要有:
①安德烈对书的前后态度;
②安德烈对不同顾客的态度;
③书的命运和各色货物的命运。
请从以上几处对比中任选一组,进行分析。
我选______,分析:______
(4)安德烈本来想通过书店改变人们的思想,最终被改变的却是他自己。小说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理解的礼物

[美国]保罗威利厄德

第一次到魏登先生的糖果铺的时候,大概四岁。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能清晰地记得那个只要花几美分就能买到各种糖果的神奇的糖果世界,甚至还能闻到它的香甜味。每当魏登先生听到门前的小铃发出的叮当时,他总是悄悄地走出来,站到柜台后面。他那时已是年逾花甲,满头银发了。

小时候,我还从未见过这么一大堆美味摆在自己面前。要从中选择一种,着实是件伤脑筋的事。每挑选一种糖,我都要先在脑子里想象一下它是什么味道,决定要不要买,然后再考虑第二种。每次看着魏登先生把糖装进小白纸袋,我心里总得后悔一阵子。也许,另一种糖更好吃吧?或者,更耐吃?这时候,魏登先生总是把你选好的糖果用勺子舀到纸袋里,然后停一停。他虽然不吭声,但每个孩子都晓得,魏登先生扬起眉毛是表示在给你最后一个改变主意的机会。只有当你把钱放到柜台上之后,他才把纸袋口一拧,你的犹豫不决也就随之结束了。

从我们家到有轨电车车站得过两条马路,无论外出,还是回家,我们都得经过糖果铺。有一回,母亲带我从城里回来。在我们下了电车往家走时,她把我领进了魏登先生的铺子。 “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她边说边领我走到那长长的玻璃柜台前面,这时,魏登先生也从挂着帘子的门后面走了出来。母亲和他谈了几分钟,而我却望着那些琳琅满目的糖果高兴得发愣。最后,还是母亲替我选了几样,并把钱付给了魏登先生。

那时,我对钱为何物一无所知。我只是望着母亲给人一些什么东西,然后对方就给她一个纸包或纸袋。从此,我心里渐渐也有了“交易”的观念。有一次,我竟决定独自穿过那两条漫长的马路,到魏登先生的铺子里去。我至今还记得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开那扇大门时,门铃所发出的叮当声。我像着了迷似的慢慢走向摆满糖果的玻璃柜台。

我挑了很多我自己以为很好吃的糖,魏登先生俯身问我:“买这么多,钱够吗?”“够!”我答道,“我有很多钱。”我把拳头伸出去,把用锡纸包好的五六颗樱桃核放在他手中。魏登先生站在那儿朝自己的手心凝视了片刻,然后又对我打量了很久。

“够吗?”我担心地问。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你给得太多了,”他说,“我还有钱找你呢!”他走到那台老式的收款计数器前,拉开抽屉,然后回到柜台边,俯下身,把两美分放在我伸出的手掌上。

这件当时让我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快被我忘却了。

六七岁时,我们搬了家。我在新的环境中长大,并结婚成家。我们夫妻俩开了一间鱼店,专门饲养和出售外来的鱼。

一个艳阳天的午后,有个小姑娘由哥哥陪着来到店里。他们俩大概五六岁。我正忙着刷水箱。这俩孩子就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圆圆的,紧盯着那些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美丽的鱼儿。“哎呀!”那男孩叫道,“我们能买几条吗?”

“可以,”我答道,“只要你有钱。”

“有,我们有很多钱呢!”那小女孩信心十足地说。

说来奇怪,她说话的神情,我似曾相识。他们看鱼群看了好一会儿后,便要我给他们拿几对不同品种的鱼。两人一边在水箱之间走来走去,一边把所要的鱼指出来。我把他们选好的鱼用网捞出来,先放在一个小水桶里,然后再装入一个不漏水的袋子里,以便携带,最后将袋子交给那个男孩。

“好好提着。”我提醒他。

他点点头,又转向他妹妹。“你拿钱给他。”他说。我伸出手。当她那握紧的拳头向我伸过来时,我突然间彻悟到这件事会有什么下文,而且就连那个小女孩接下来将会说些什么,我都猜到了。她张开小手,把手心里的三枚小硬币放在我伸出的手掌上。

顷刻间,我突然想起了魏登先生,感受到他多年前对我的影响和教益是如此巨大。也就在这时,我才明白当时我给那位老人出了个多么棘手的难题,而他却把难题神奇地解决了。望着手里的硬币,我仿佛又回到了他的小铺子里。正如魏登先生多年前所体会到的那样,我深深体会到眼前这两个孩子的天真无邪,也意识到自己有保护或毁坏这种天真的力量。回首往事,我的喉咙哽咽了。那小姑娘带着期待的神情站在我面前。“钱不够吗?”她轻声问。

“多了一点儿,”我竭力抑制着内心的感情,说道,“还有钱要找你呢。”我在装现金的抽屉里摸了一会儿,在她张开的手掌上放上两美分。我站在门口,望着那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提着他们的宝贝沿人行道远去了。

当我转身回店时,妻子正站在凳子上,把双臂没入水中,整理箱中的水草。“你可以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她问,“你可知道你给了他们多少钱的鱼?”

“大约值三十美元的鱼,”我答道,心里仍然很激动,“可是我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我把魏登先生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听后双眼湿润了,从凳子上下来,在我颊上轻轻一吻。

“我还能闻得到那软糖的香味。”我感慨万端地说。当我开始刷最后一个水箱时,我仿佛还能听见魏登先生在我背后的笑声。

(选自方卫平主编《成长的滋味》)

1.文章有四件事体现“理解”,请根据示范概括其它三件。
①魏登先生理解孩子们买糖时的犹豫,给他们改变主意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1)“这俩孩子就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圆圆的,紧盯着那些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美丽的鱼儿。”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魏登先生和成年的“我”,明知面前的小孩没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给他们所想要的?从中看出魏登先生和成年的”我”有什么共同特点?
3.“魏登先生站在那儿朝自己的手心凝视了片刻,然后又对我打量了很久。”针对句中加点词,以第一人称描写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个字。
4.作者为什么用“理解的礼物”作为文章的题目?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并结合本文主旨,说说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链接一】1951年,有个小女孩写信问爱因斯坦:“地球何时停止转动?”对于这样一个天真的问题,爱因斯坦郑重其事地回复:“地球已经存在了10亿年有余,它何时终了的问题,我的意见是:等等看吧!”

【链接二】临近春节,广州、东莞等城市出现一面面“爱心墙”,其功能是让市民把闲置的衣物清洗整理挂在上面,让有需要的人领走。“爱心墙”的创意来自伊朗,很快流传到多个国家。

2020-02-18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传递信任的钥匙

①忐忑不安的伍尔德慢慢走进小区。小区里的人看到伍尔德都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伍尔德甚至听到有人说:“瞧,那个小偷又回来了! 大家都得睁大眼睛啦! ” 伍尔德一阵强烈的心痛。是的,他是一个小偷。他曾无数次偷窃,偷过钱包,偷过自行车,偷过电脑,偷过珠宝。只要能卖钱的东西,他都偷。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警察抓住,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放出来,不过这一次,他决定痛改前非,做个好人。

②伍尔德知道,没有人会相信他能做个好人。邻居不会相信,母亲也不会相信。之后很多天,伍尔德没有迈出家门一步。

③一天夜里,伍尔德悄悄地离开了家。他到别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住下来。他每天都躲在屋里,只有购物的时候,他才出一趟门。伍尔德心里矛盾极了,他知道自己得想办法挣钱,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他觉得自己走投无路了。

④这天,伍尔德躺在床上思考自己的出路,突然,门铃响了。伍尔德一惊,谁敲门? 是警察吗? 来找我的吗? 伍尔德翻身爬起床,赶紧去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位老太太,她对伍尔德说:“小伙子,您好! ”伍尔德说:“您好! 你找我有事吧? ”老太太告诉伍尔德,她跟他是邻居,就住在他对面,她要出一趟门,她的先生也出门去了,可是他没有带钥匙,她把钥匙放在伍尔德这里,让伍尔德交给她的先生。

⑤是这么回事。伍尔德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老太太见伍尔德吃惊的样子,便说:“小伙子,你怎么了?”伍尔德告诉老太太,他曾经是一个小偷,他周围的邻居都防着他,他受不了人们的眼光,受不了人们的议论,所以才搬到这里来住。伍尔德说:“您把钥匙放在我这里,您放心吗? ”

老太太一把将钥匙塞到了伍尔德手里,笑着说:“小伙子,我知道你做过小偷,但那都是过去的事啦! 人嘛,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肯改,就是好的。我相信你,拿着吧! ”伍尔德热泪盈眶,他想老太太早就知道他是小偷,居然还肯把钥匙交给他,这是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防着他,还有人信任他,伍尔德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⑦第二天,伍尔德穿戴一新,回到了家里。之后,他找到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很快,所有的邻居都改变了对伍尔德的看法,因为他们听说伍尔德抓了小偷,还听说伍尔德在大火中救了孩子。大家这才明白,伍尔德真的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了。因此,每天见到伍尔德的时候,大家都微笑着主动跟他打招呼。伍尔德的脸上成天都洋溢着笑容———他挽回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

⑧后来的一天,伍尔德按响了那位老太太家的门铃。老太太见到伍尔德就笑着说:“小伙子,您好! 屋里请! ”伍尔德进了屋,他说他这是专门来感谢她的。是她给他一把钥匙,才让他打开了人生新的大门。伍尔德说:“现在我过得很好,我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拥有尊严,拥有快乐。要不是您的那把钥匙,我想现在我可能会待在监狱里! 谢谢您! ”伍尔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向老太太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伍尔德走后,老太太高兴地捧着她先生的相框笑着说:“你知道吗? 我救了一个人。这也是你的功劳,因为你告诉过我:只要给他人以信任,就能改变他人的命运。” 老太太的先生是一名警察,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答:①决定痛改前非,无人相信。
②外出租房,觉得走投无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登门感谢老太太让他拥有了新的人生。
2.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连续两次出现“一次又一次”,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
4.结合全文分析“伍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5.小说结尾写到老太太已经去世的丈夫,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017-10-09更新 | 2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忌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洋洋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⑪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⑫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⑬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⑭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⑮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⑯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⑰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选自《意林》2022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读初中时,_______——读到高中,忌恨老妈——高考之后,_______
2.请从描写角度简要赏析。
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
3.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4.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
2023-01-12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