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1938055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A】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舜皇山原名红云山,每当旭日东升时,山顶红云翻滚,山涧瀑布有如丹霞升腾,深秋时节,满山红叶,一片灿烂,因此得名。更名舜皇山是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此山一条修炼多年的孽龙得道后,作恶多端,荼毒生灵,轩辕黄帝的后裔舜帝巡山到此,决心为民除妖。他得天神之助,浴血奋战,几经劫难,终于除去孽龙。人们为纪念舜皇功德,将此山更名舜皇山。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车前的山景,总是在雾帘里若隐若现,难得一睹它的真容。

⑥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站在这里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间奔跑。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B】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汇入资江了。最后,统统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了它们的终极目标。

⑦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块碑石告诉我们,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当年,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五、红八、红九军团从桂军白崇禧开放的西线进入湘桂边境的新宁县,走进舜皇山,翻越老山界,到达广西资源县油榨坪集结。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⑧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他们是长沙邵阳商会一批成功的商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到来的前夕,来到老山界,重走红军长征路,学习红军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⑨如今, 有一个汉子,又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他不进行任何人工干预,只组织当地村民采摘散生在涧谷间的野茶,又聘来农大的茶叶专家,指导加工,生产出了香型独特的野生红茶、白茶和黑茶,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他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眼下正是野茶开摘的时节,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叶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⑩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阅读全文,按照作者的游踪填空。
驱车前往舜皇山→(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如今生活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个游览者的视角来写此次拜会老山界的行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引用舜皇山的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与后文红军为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惧艰险的精神相呼应。
C.作者写三地皆立老山界碑石之事,并对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具体位置感到遗憾,体现出作者的求真精神。
D.文章中山民之子老唐回乡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创业思想契合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文章对春景的描写富有表现力,请从【A】【B】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4.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结合作者在文中的见闻与感受,分析如今的老山界为何让人赞叹。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6日第20版)

1.按要求赏析语言。
(1)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赏析加点词语)
(2)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2.第⑥自然段写道“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综合全文,说说杏花经历了哪些考验?
3.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读了本文,你会把它推荐给下面的哪一位同学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甲同学:处事张扬,甚至有些霸道,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乙同学:很自卑,畏惧强势的同学,遇事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2022-07-12更新 | 1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胎记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②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③我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④一片竹林。

⑤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雅致起来。

⑥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大针,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里,“一号针”是最粗的了。套被针便宜,三分钱一根,一个鸡蛋也能换两根。我妈是猜不出鸡窝里怎么老是少鸡蛋的了。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她不会想到我会拿鸡蛋去换“笔”的。套被针的短处是刻字的时候不得力,常常是在竹上刻了几个字之后,由于用力,拇指和食指上会凹下去很深,甚至留下血印,刻字力道把控不好,也易断。

⑦针锥最好,它有把,刻字要省力得多。这会让我放纵起来,不断地在竹上写字,直至把针锥上的针写折为止。针锥上的针,也是套被针,这针是镶在把里的,中间有锥型的三瓣咬合金属。这个金属体又是嵌在一个金属箍内的。换针很麻烦,要用钳子把三瓣咬合金属帽子卸下来,装上针,再镶进箍里。我们自然是不会换套被针的。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

⑧一般我们只是在竹上刻自己的名字,也会写“秋老根是大坏蛋”之类的长文。秋老根发现了,他哪里饶人,紧接着就在我的“长文”旁以牙还牙,写上我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大坏蛋”。估计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词,想到了也未必会写。那会小,斗大的字也没识一箩筐。有人写,有人和,唱和之间,不也儒雅了许多。“大坏蛋”无恶意,有点像现在人玩手机给个“点赞”。人长,竹长,字也长,节节高,那些字写得原本就很丑,长大的字就更滑稽。有好些年,我们会到竹林里去,对着“大坏蛋”们笑。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

⑨遍地的竹叶堆在竹林里,“沙沙沙”,像沙发,也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也躺在上面。阳光努力地向竹林里张望,竹逗它,风逗它,还有密布在竹叶上面的斑鸠们的翅膀也有麻雀、白头翁们的翅膀。遮天蔽日,阳光像是怎么努力,也是钻不进来似的,只在我们脸上洒几个光点,一晃,便又倏地逃开。我们就这样惬意地躺在竹林里的竹叶上。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斑鸠是低音部的,麻雀的叫声像是竹笛,黑乌鸦叫声有点野,粗粗的,野雉是冷不丁“嘎”地吓你跳,接着便是扑翅的声响,它的出场和入场都有动静。鸟归林。我也多半会被野雉吓下醒,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从竹林里走出来,回家吃饭。

⑩苇不过墙,竹不过沟。故乡人十分了解竹子的脾性,在竹林周围挖了条沟,竹子都很乖,待在用沟围成的园子里,一天天地绿。这块绿色的斑块总是很葱郁。它是故乡的一颗痣,一颗毛痣。思绪如风,如阳光,一任摩挲,呓语呢喃。

“胎记在腰,骑马挎刀”。马老,刀钝,锋芒不再。那天我忽然想起这句老话来,试着去解问那个纠缠我整个童年的谜题。我妈坐在院内,阳光好像也跟着依偎在她的眼镜框边打盹,受了惊扰,在我妈坐起的时候,一晃一晃地来了精神。

“呵呵,怕你丢了呗……”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像是释然了,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我却是眼睛发涩。妈妈是孩子的故乡。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胎记

我的情感

腰上的黑痣

(1)

竹上的刻字

(2)

(3)

对家乡的热爱


2.第⑨段中划线部分的表述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⑤~⑨段内容分析第⑤段中“雅致”的丰富内涵。
4.有一种语言学观点认为,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⑫段中画线句有哪些理解。
2021-10-14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三)(15分)
⑴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⑵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⑶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⑷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⑸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⑹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⑺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⑻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⑼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⑽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随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雪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⑾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⑿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⒀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子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⒁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雪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⒂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⒃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⒄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子真正熟透的日子。
⒅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⒆雪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景。                                          
(选自《散文鉴赏词典》,有改动。)
1.第③段中“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中“秘密”一词指的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第⑩~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4.选文中的向日葵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2011-12-09更新 | 9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