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947314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它体现了体育与旅游的社会性。体育旅游属于社会体育的一个产业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体育是用运动的方式对身体进行教育的过程,而旅游是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实现的过程就是体育运动的过程。

②从游客的活动方式来看,旅游活动的过程就是体育运动的过程。体育运动源于人们向往美好景观的思想动机,并形成于旅游实践。旅游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人因商品交换的需要开始徒步旅行,这是体育运动在旅游雏形中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旅游的功能从商品交换向游乐玩赏转变,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愈加凸显,体育运动在旅游中的呈现更加多样化。

③从旅游的转型升级来看,旅游发展的内涵需要体育运动来丰富。群众的旅游诉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游客开始钟情于综合了游览、品赏、体验、度假、评价的动态休闲旅游。全民旅游热的时代到来,体验式旅游包含的体育价值远远高于观光式旅游,这就意味着游客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更加强烈,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

④体育与旅游的联系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很多体育功能具有旅游价值,而旅游资源都具有体育意义。在资源利用上,体育和旅游拥有可共享资源,如自然风貌、人文元素等。在品牌塑造上,用体育元素刷新旅游模式,有利于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和综合体,对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在文化传播上,体育能够促进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弘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摘编自《知乎》,2023年3月3日)

【材料三】

   

(摘自《前瞻: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材料四】

①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盛会。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后一年间,随着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合理利用、冰雪产业稳步发展,北京冬奥会遗产已经融入了百姓生活。北京冬奥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自去年7月对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21万人次;在冬奥会举办地河北崇礼,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吸引了超过136万人次前来滑雪。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李克良说,为了把冬奥场馆用“活”,张家口正在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进行个性化、针对性、适应性改造和配套设施完善,推动其由单一体育功能向体育文化、旅居康养、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拓展。

②日前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显示,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2015年为2700亿元,2020年增长至6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万亿元。用好冬奥遗产,关键要把冰雪的底色、奥运的特色转化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就业的实招。张家口今年将围绕建设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举办品牌赛事、城市联赛、群众赛事等3000场次以上。目前,张家口依托2个冰雪产业园,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21项、落地102项、投产运营63项,打好把冰雪产业做强的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3月15日)

1.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体育对旅游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在推动体育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3.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旅游体现社会性,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以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
B.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游客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更加强烈,所以开始钟情动态休闲旅游。
C.2016~2019年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数量突降,说明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缺陷。
D.冬奥会后,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1万亿元,这是体旅融合的成功典范。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正面临一场逐渐显现的危机,访问实体图书馆的人数比例持续下滑,图书馆数量也不断减少。

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最大因素无疑是互联网和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然而英美书业、图书馆业资深人士的调查报告对此得出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结论:与其说是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如说是公共图书馆受到数字化发展理念的过多影响,没有更好地优化传统的纸质书服务。

现在,公共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数字化服务当然有利于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不应以牺牲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为代价。图书馆大幅削减纸质图书预算,把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由于购书预算紧缩,许多图书馆无法及时更新库存,在库书籍总量大幅下降,人们找不到想看的图书,以致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公共图书馆到访率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量下降越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图书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水平。调查报告表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社区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它还是所在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功能,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了公共空间、设备和资源,因此对当地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因而在数字时代减少了对实体图书馆的访问次数。

【材料二】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面临转型。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普通读者最大的痛点不是找不到图书来读,而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上海图书馆东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最合适的图书最合适的读者建立联系,帮助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图书馆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推荐最合适的图书。

苏州第二图书馆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可容纳700余万册藏书。书库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通过自动存取和分拣传输,实现便捷的读者借阅和图书调配功能。通过线上下单、线下社区投递,解决了大量上班族无暇到馆借书的问题。图书馆还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实现一网通办,并准备对接上海图书馆平台,促进沪苏同城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整个借阅区有开架图书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200余种,呈现开放式布局,实行借阅一体。

苏州第二图书馆有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苏州文学馆,有满足少儿阅读、学习等需求的少儿图书馆,有为公众提供高品质音乐鉴赏、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音乐图书馆,有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为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而打造的数字体验馆……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服务如何转型,都需要以优质的阅读空间为基础。毕竟,阅读是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图书馆服务向大文化领域延伸的基础。

【材料三】

①202010月,巴西国家图书馆迎来210岁生日。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和巴西最古老的文化机构,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图书馆见证着巴西的历史变迁,守护着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

早期,国家图书馆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如今,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现在,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万件,包括书籍、报刊、手稿、地图、文件、画作、照片和音像制品等。

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为此,图书馆设立数字化实验室,由专业团队对藏品进行高、中、低三种画质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图书馆馆藏、出版物印刷和网上展示的不同需求。民众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数字馆,即可免费查看里面的所有内容。

此外,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在举办实体展的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1880年,为纪念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逝世300周年,图书馆曾举办建馆以来的首场展览。如今,数字馆中仍保留着当年印刷的展览目录,访问者可以看到当时近500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图书馆将近年来举办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以这种方式保存在数字馆中。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

图书馆的多种创新举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来访。巴西国家图书馆基金会执行董事玛丽亚·马克斯说:在巴西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希望民众能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强认同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英美书业、图书馆业资深人士的调查报告显示,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因素与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无关。
B.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从而导致了在数字时代,经济发达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率更低。
C.苏州第二图书馆建成了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并实现与上海图书馆平台对接,将图书馆服务向大文化领域延伸。
D.作为拉美地区最古老的图书馆,巴西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出了多种创新举措,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来访。
2.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出自不同文章,但放在一起具有了内在联系。请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3.某市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的作用,向社会征集改进建议,请你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给相关部门提三条建议。
2024-04-17更新 | 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问: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时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条例确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的标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这个标准在上海已经实施了较长时间,沿用这一标准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第二,这一标准与国务院《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基本吻合;第三,多数市民和立法听证会的多数陈述人都希望分类标准不要反复变动。条例还明确,这一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为了便于市民理解,条例还特别注明湿垃圾即易腐垃圾,干垃圾即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之外的其他垃圾,并要求市绿化市容局提供便捷查询服务。

(节选自《青年报》)


材料二:

垃圾分类有意义还要有意思

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这可能需要我们在战术上作出一些调整,想一些好的点子和创意,来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养成行为习惯。

让孩子充当垃圾分类的先锋。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垃圾分类比赛及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熏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自然会倒逼家长提高分类意识,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让垃圾分类的过程游戏化。如果能够将游戏化的理念运用到垃圾分类的投放中,市民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必将有所提高。在西安,就设有网红垃圾桶,通过垃圾正确投放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增强了人们垃圾投放的体验感,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投放中来。

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当前,垃圾分类的推行处于初步阶段,通过一些正面的鼓励手段来激励市民是必要之举。扬州推出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市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广东东莞将回收的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向居民免费派发。通过激励、经济补偿等举措来撬动行为模式的改变,才能深化人们的认识、培养自觉性。

(节选自《无锡日报》)


材料三:

中医有一句话,叫“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弘扬新风尚、改易旧习俗,治标与治本皆不可忽视。比如作风建设,既离不开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整治行动,也离不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韧劲,否则就可能功败垂成。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铁杵磨成针”的功夫,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境界。

文明风尚养成,快慢结合更有效。在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人们相互交流垃圾分类做法,垃圾分类“金点子”频出。今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成为新风尚。这是应该予以肯定和赞扬的。也应看到,“变成法易,变世风难”。难就难在移风易俗最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因此更要强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我们全方位发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倡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理念,时时处处推广这种新风尚,就是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共识、绿色生活成为人人的生活方式。

切准文明风尚的快慢规律,在常和长上走心入脑、润泽灵魂,一定能让文明之花长开。

(节选自《新华网》)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
B.根据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可知,人们可以把喝光饮料的塑料瓶子投放到干垃圾桶里。
C.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以将游戏化的理念运用到垃圾分类的投放中,市民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会有所提高。
D.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共识、绿色生活成为人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全方位发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倡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理念。
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材料三”拟写一个标题。
3.材料二中说,为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让孩子充当垃圾分类的先锋”,请说说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当好“先锋”?(至少写出三条做法)
4.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1-08-25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班上组织召开“远离噪声·保护听力”主题班会。
材料一:

噪声对耳朵的影响

耳朵是我们用来聆听声音的器官。听觉和视觉一样,是人们学习、交流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影响听力的因素和疾病有很多,其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噪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调查显示,现代生活中因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最为常见。而且,在听力受损的成年人中,有53%的人并没有暴露于严重的工作噪声中,更多的病因是生活中的常见噪声。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电子娱乐产品所带来的各种噪声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能够引起听力损伤的噪声往往指的是过响的声音。研究认为,人与超过85dB(分贝)的声音持续接触超过半个小时,就会导致听力暂时性下降;如果持续接触,就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损伤。听力损伤程度与接触噪声时间、噪声强度和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


材料二

   


材料三:

如何预防噪声伤害

1)远离噪声源居住和避免长时间娱乐。尽量少去比较吵闹的游乐场所,或者缩短在游乐场所逗留的时间,参加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

2)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宜选择头戴式耳机,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耳机。

3)使用60-60-60原则。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天连续听声音不超过60分钟,以间歇收听为宜;周围环境声音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


(1)为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活动中展示了世卫组织一份《世界听力报告》中的统计图。请简要概括你从图中得出的结论。
   
(2)班长整理材料时,发现材料二缺少标题。请你给材料二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3)活动结束,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假如你是主持人,将说些什么?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2023-11-05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