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9487022
阅读《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一文,回答问题。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 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害气体。【甲】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乙】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丙】 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丁】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⑤在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箱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选自《科普之友》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1)“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句话应该插入选文第④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面对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举例子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法国人的塑料垃圾数量很大。
B.运用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法国人的塑料垃圾数量很大。
C.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法国人塑料垃圾的数量巨大,媒体的关注度高。
D.运用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法国人塑料垃圾的数量巨大,媒体的关注度高。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的方法(措施),写作中采用了空间顺序。
B.本文第③段中“还不能完全取代”,如果删去了“完全”二字,语义没有变化。
C.塑料污染在法国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别的国家要好很多。
D.在国家治理之外,日常生活中应该提倡:自备购物袋,尽量少购买和使用新的塑料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将塑料袋加以回收等。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紫禁城疏璃瓦的智慧

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紫禁城,有着无数吸引公众向往的然力,而其中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就是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琉璃瓦顶。

②琉璃亦作“骝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古人也叫它“五色石”。我国古人早在西周时期就具有琉璃制作技术,而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烧造建筑琉璃的制品,并逐渐应用到了皇家宫殿和庙宇建筑中。在明清时更是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应用。紫禁城屋顶上的琉璃瓦的使用,有着多方面的科学性。

③首先,琉璃瓦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防水性是琉璃瓦的重要特性,也是琉璃瓦取代普通陶瓦的主要原因。《记砚·铜雀台瓦》有这样一段关于琉璃瓦的描述:“相州魏武帝故都,所见铜雀台。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之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千耳”。这说明当时对琉璃瓦的使用,正是利用其不渗水、雨后干燥快、不会增加瓦顶重量等优点。琉璃瓦表面施釉,不会吸水,因而不会增加屋顶的重量,从而保护了建筑的安全。

④其次,琉璃瓦有利于保持建筑恒温。紫禁城的建筑冬暖夏凉,有着多种措施,而琉璃瓦的使用,则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琉璃瓦属于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其除了具有较好的强度外,还具有热阻大、导热系数小的特性。琉璃瓦的上述特性有利于反射夏天的太阳光,亦有利于阻隔冬天的寒气渗入,因而有利于保持建筑内部的恒温。

⑤再次,琉璃瓦有利于防止瓦件风化。与普通陶瓦不同,琉璃瓦不存在风化的问题,能够长久保持完好。其主要原因在于瓦的胎体表面有釉面层。由于釉面层本身光滑且不吸水,当雨水落到釉面瓦上时,一方面,釉面层的封闭性使得空气中的水分无法渗入胎体;另一方面,琉璃瓦表面光滑,且在屋顶上有着明显的排水坡度,因而水流能够顺着瓦面迅速排向地面;基于以上两种因素,瓦件很快保持了干燥,因而不会渗水,避免了风化的产生。

⑥最后,琉璃瓦有利于屋面保持洁净。紫禁城的琉璃瓦顶通常是明亮而有洁净的。在紫禁城的屋顶上,很少看见有鸟粪,其主要原因在于琉璃瓦本身的光滑、明亮及鲜艳的色彩。紫禁城的琉璃瓦有着明亮的光泽,并且多为鲜艳的黄色,而大面积的鲜艳色彩对鸟类而言会产生较强的刺激效果,使得鸟儿避而远之。

⑦紫禁城屋顶采用琉璃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能丰富建筑立面效果,突出建筑的功能。我国古建筑专家林徽因女士认为,“本来轮廓已极优美的(古建筑)屋宇,再加以琉璃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几无瑕疵可指”,可充分说明琉璃瓦的装饰功能。从功能上讲,紫禁城里的琉璃瓦多用黄色,而在古代,黄色正是皇权的体现。可以说,琉璃瓦也反映我国古建筑丰富的艺术和文化。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建筑琉璃的制品出现在西汉时期,在明清时期已经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应用。
B.琉璃瓦本身的光滑、明亮以及鲜艳的色彩,是紫禁城的屋顶上很少看见鸟粪的主要原因。
C.琉璃瓦隔热性能好,除了具有较好的强度外,还具有热阻小、导热系数大的特性。
D.紫禁城的建筑为了保持冬暖夏凉,有着多种措施,而其中的一种便是大量使用琉璃瓦。
2.请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面句子中的哪个字最能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请分析。
从功能上讲,紫禁城里的琉璃瓦多用黄色,而在古代,黄色正是皇权的体现。
2022-06-09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的习俗,便不难发现,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在古代,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

戴什么样的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以及戴什么样的,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1.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
2.判断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正确标记“√”,不正确标记“×”。
⑴“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所以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戴冠。(     )
⑵“冠”既有显性的功能,也有隐性的功能。“冠”是古代人身份的象征,也约束了人们的言行举止。(     )
⑶选文大量引用文献资料,起到必要的佐证和解释的作用。(     )
3.选文④⑥两段内容均与场合有关,是否可以将这两段的顺序调整到一起?为什么?
4.简单阐释你所理解的孙文子、宁惠子谋反与冠礼之间的关系。
2022-09-21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今别月宫去,采得月壤归》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⑤段中的“神器”具体指什么?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4.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项科技成就。
2021-06-26更新 | 7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