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2 题号:19620385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不久,《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梳理了过去一年网络文学的新态势,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

②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海外传播中展示出强劲态势。从题材上看,2022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势头旺盛,共新增作品20余万部,题材多元、突出现实与科幻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从文化传播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③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小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筚路蓝缕;《关键路径》聚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投身国产大飞机发展事业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神。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_____________,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⑤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赵梦頔)


【注】①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③~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有哪些重要意义?
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怎样读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有特殊的兴趣。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乐趣。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③我们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遇到什么有疑惑的地方,就为它查一查。心中有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常写常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能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为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是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不发达,就连经史本身也不能被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等足以直接救国,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其之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有关联的其他学问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有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既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任何一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缘故。

(选文《读者》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
B.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
C.读书要善于思考、存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可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D.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2017-04-12更新 | 1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张伟昊的《把感动化为行动》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近日,一则“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再度刷屏:

②年逾六十的徐屹是山东青岛的一名送奶工。一天,他在某小区送奶时,突然发生了燃气闪爆。本可以快速撤离现场的他没有选择走开,而是毫不犹豫地深入险境、疏散住户。冷静处置火情、转移受伤老人、通知每家每户……23层,180户,直到全楼所有居民都安全下楼,他才离开,衣服上满是血迹,身上多处受伤。徐屹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善举让我们无比感动。

③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我们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

④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值班员徐前凯,奋不顾身推开横穿铁轨的老人,自己却失去了右腿;天津牛家牌镇的李士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冰河救人;辽宁丹东火车站,热心人自发接力,将病人安全送达沈阳……他们一次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但却总是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⑤古语有云,“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些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⑥然而,怎样把感动之心化作行动之力?怎样让见义勇为成为大家的自发选择?这些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⑦从社会来讲,多地都有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这就是一种正向激励。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守护好这些“身边的好人”,就是对善行的良好倡导。

⑧对个人而言,则不应该患得患失,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次举手之劳的帮扶、一场传递爱心的志愿服务,都会让整个社会多一份道德的温度。

⑨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这好比一颗种子,让它发芽、开花,我们就会把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这样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30日,有删改)

1.本文开篇引用了“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我们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⑤段引用古语,阐述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的观点。
C.见义勇为应是自发的选择,作者对于社会上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持否定态度。
D.第⑨段“种子发芽、开花”的比喻是为了阐述把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整个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这个道理。
E.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论述的,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2020-03-23更新 | 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面向未来,培植科幻文学肥沃土壤

郭峪良

①科幻文学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能带给人好奇心、惊奇感的巨大满足。作家阿来说,科幻文学是科技时代的文学。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克隆、太空旅行等创作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科幻文学内蕴的预见性又启发着科学思维,让许多曾经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海底两万里》启发了潜水艇的改进。“一定”限制“程度”,严谨准确地表明     ①     

②近代以来,中国科幻文学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在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③近年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嫦娥”探月、“羲和”逐日等工程中前沿科技的突破,激发了越来越多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力、对科技的好奇心,进而大力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发展。科幻创作的类型、题材越发丰富。软科幻、硬科幻得到长足发展;科幻小说、漫画等在畅销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进而拓宽了科幻文学的创作领域。科幻文学的创作群体也日趋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达4万多人,其中“00后”占了70%以上。“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今,中国科幻文学的规模令人惊叹,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领域之一。

④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呼应着科技强国建设的蹄疾步稳。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以培养更多优秀作者、催生更多优秀作品,这对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倡扬创新文化、探索精神,大有裨益。“蓬勃生机”照应了上文中有关中国科幻创作的类型、题材、规模等发展态势的内容。

⑤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科幻文学培植出肥沃的土壤呢?

⑥首先,尊重科幻文学创作规律,为创作者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要包容各种各样的新奇点子,鼓励科幻作者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挥洒想象力,编织缜密合理的故事逻辑线。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人如何想象、思考人类这个整体的未来,如何看待人类与科技、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中国科幻文学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原因。

⑦其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科幻文学的独特气质,从屈原“冯翼惟象,何以识之”的“天问”发轫,中国人开启了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浪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因应着国人对故土、对家园的不舍情怀。鲁迅先生所言的“经以科学,纬以人情”,对于中国科幻作者在创作中想象世界与未来,体认中华价值理念、美学精髓,可谓箴言。

⑧再次,营造良好生态,构建完整的科幻产业链。以科幻文学为龙头,推动漫画、出版、影视、游戏、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优秀科幻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游戏,让原创者获得丰厚的版权回报,这可以形成正向激励效应。通过设立科幻文学创作基金、举办科幻文学大赛等方式,会聚更多创作者,鼓励产出更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科幻文学。

⑨最后,推动青少年阅读科幻,筑基科幻文学未来,科幻阅读的价值,在于让人体验不同的世界。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热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文学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与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园创作比赛等,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段到第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四个提示词,使这一部分主次分明。

⑩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1.用下图表示文章结构,图中A、B、C、D处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2.下列对“肥沃的科幻文学土壤”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B.完整的科幻产业链
C.独特的科幻文学气质D.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3.选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充完整。
4.文章中的每一个材料都有相应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段落材料作用
第②段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
表明了科幻文学的创作群体也日趋壮大
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文学校本课程表明了近年来已有推动青少年科幻文学阅读的做法
2023-07-05更新 | 6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