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6 题号:1973540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选自《东坡志林·记六一语》)

【丙】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中有足乐者 / 尝乘间文字问之
C.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有味 / 水清冽
D.身试此说之效耳 / 竹柏影也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甲文作者讲述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向学。
C.乙文“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的断句是错误的。
D.丙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4.学有所成者,都有自己的学习之道。请从甲乙两文中,概括出3条有益于学习的办法。每文不少于1条。
5.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批注。
选文语句阅读批注感悟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一个“略无”,(1)_______他人锦衣玉食,宋濂不羡慕;风吹雨打也好,阳光照耀也罢,苏轼都能随遇而安。能如此,正应了甲文语句:(2)_______________
丙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个“也无”,更强调了顺境不骄,逆境不惧。
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诗歌鉴赏 读书学习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义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焉。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复来,啮骡尾足。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龁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关说;通关节、说人情。③私:小便。④歘(xū)然:飘忽迅疾的样子。⑤腰囊:腰包。⑥候关:守候城门开放。⑦冲衙:交通要速。⑧逡巡:迟疑犹豫的样子。⑨冢:坟墓。
1.下列带点的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驱如故(并且)B.野有麦场(照顾)
C.屠乃奔其下(倚靠)D.其一犬坐于前:(一只像犬的狼)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静修身俭以养德B.东临碣石,观沧海
C.刀劈狼首D.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是(     
A.首联以对偶句开头,其中“客路”“行舟”表明诗人漂泊在外,人在旅途。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风正”正好赶路。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季节,诗人被江南早春美景所陶醉,内心无比喜悦。
D.尾联中“乡书”与“归雁”让读者体察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4.下面对《狼》理解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这篇神话故事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终狼毙命于屠户刀下。
B.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梳理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等四个部分。
C.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狼贪婪、狡诈、阴险的形象。
D.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狼亦黠矣”点明了文章主旨。
5.对《义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反复渲染黑犬的一举一动,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文章波澜起伏,跌宕而有情趣。
B.主人“呵逐”“鞭逐”“以石投犬”,不让黑犬跟随,惹怒了黑犬,于是它“似欲阻其去路”。
C.义犬一直在暗中跟随着主人,至死不渝,忠义之情令人感动。
D.义犬为保护主人的百金,与行人搏斗,最终毙命,主人深受感动,“买棺葬之”。
6.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划3处)。
既 走 则 又 从 之 鞭 逐 不 返 从 行 数 十 里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021-12-05更新 | 2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篇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乙】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乐府诗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代掌管经学书籍的学官
B.蒙辞军中多务                           以:介词,用
C.愿为鞍马                                 市:买
D.气传金柝                                 朔:北方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看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 ,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叙事。甲文根据史书改写,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乙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B.甲乙两文都用对话表现人物。甲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如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如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木兰停机叹息,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心事。
C.甲乙两文都精心安排详略。甲文重点写了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对于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一笔带过,突出文章主题;乙文详写木兰的生活场景和女儿情态,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D.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的孙权平易近人,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善劝;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善学;鲁肃坦诚实在,爱才惜才。乙文塑造的木兰形象集劳作不已的勤、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女扮男装的智、征战的勇等优秀品质于一身,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2022-04-23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甲】诗与【乙】文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刘禹锡,【甲】诗是一首________(诗歌体裁)。
2.解释乙文与丙文中的加点字。
(1)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 (2)清静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对丙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是自己预料的事,虽然能富贵也不去做。
B.(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虽然能富贵也不去做。
C.(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是自己预料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D.(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与【乙】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失意之时。
B.【甲】诗与【乙】文都运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
C.【甲】诗与【乙】文都做到了景、情、理的结合。
D.【甲】诗与【乙】文都体现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6.阅读乙文和丙文,刘禹锡与扬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扬雄的可敬之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17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