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980935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免疫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疾病侵袭的能力,免疫力下降,也就意味着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从而患上疾病。免疫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天生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先天免疫力就比较差,身体较弱,这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而大部分人免疫力变差,是因为感染、药物、营养不良、不良生活方式和其他疾病所致;另外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饮食混乱、缺乏锻炼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节选自“腾讯新闻”2022年4月7日)

材料二:


   

材料三: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而疫情期间免疫力较弱的人更容易中招,因此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增强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会对人体免疫力系统产生影响。这三种饮食习惯要避免:

一、大量吃甜食。甜食中通常含糖量较高,大量吃糖不仅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而且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后,可促进皮质醇分泌,这种物质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人体免疫能力。

二、大量吃罐装食品。罐装食品中不仅含有色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而且一些罐装食品的内衬中通常会涂装双酚A,经常食用会破坏人体免疫力。

三、大量喝酒。大量饮酒会消耗体内大量的维生素B,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B,就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人体抵抗力。

(选自《澎湃新闻》2022年4月2日)


(1)免疫系统是如何给人体健康建立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的?
(2)小姨因为工作忙、应酬多,早出晚归,生活没有规律。最近,她总觉得浑身乏力、头晕脑胀,还容易感冒。请你结合材料,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分享给小姨。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5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


材料二

家书何以“抵万金”

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17日

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 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中科院教授李蓝

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李正中


材料三

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张海鹰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

华南理工教授桂萍

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大学生蔡锐


(1)探究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材料二,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优点。
(3)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你的观点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阐述。
2021-08-29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举行升旗仪式、班会、文化艺术节这类集体活动的时候,学校都要求学生听从特殊安排,对学生统一着装严格强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由于校服的标志性,它在穿着时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睛示:要遵守纪律,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德育的作用水到渠成;美观、得体的校服还会使学生从小接受美的信息,美的文化,完成美育的目的;优秀的校服还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材料二:

某市针对校服着装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表如下:

校服满意度比例

外出穿校服比例

参与校服征购

讨论意愿比例

学校征求学生

意见比例

很满意12.5%经常穿27.5%
比较满意27.5%偶尔穿22.5%希望60%12.5%
不满意28.75%基本不穿31.25%不希望12.5%没有87.25%
很不满意31.25%从来不穿18.75%无所谓27.5%

材料三

《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对校服的质量提出了严标准、高要求。如在安全性方面,校服中的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含量应达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技术规范》B类要求;燃烧性能、附件锐利性、服装绳带和残留金属针等应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为保证校服穿着舒适性,标准中特别增加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不低于35%的规定,不允许在衣领处缝制任何标签等提升的细节要求。较一般服装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结合材料一,说说校服有哪些教育功能。
2.下列对材料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对校服满意度偏低。
B.走出校园穿与不穿校服的学生比例差不多。
C.学生参与征购讨论意愿比较低。
D.很多学校征订校服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
2021-08-05更新 | 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本一:日前,河南省卫健委报告一例新增本土病例,系无症状感染者。一时间,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核心传播人的话题甚嚣尘上,引起公众不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感染者。相对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来说,这一类人群更为隐蔽,不易被发觉,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目前,依据现有标准,无症状感染者不算在确诊病例内,也没有公布其行动轨迹。若不及时筛查出这一类人,很容易让公众置身于潜藏的风险之中;若不及时公开这一类人的相关信息,会造成公众新的恐慌,不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先发现确诊病例后,再通过倒推追查才得知。这就给我们捉了个醒,要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从事医护工作等相关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筛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杜绝隐患;而不是等到发现确诊病患,再去倒推追查。即便检测无恙并安然度过14天隔离期,也应对其进行密切跟踪观察,以确保万无一失。

文本二:从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看针对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感染他人的情况,必须保持警惕,严加防范,强化监控、检测、排查力度,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将其传播病毒、感染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强调,对无症状感染者无须过度紧张、恐慌。其一,在目前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现象。比如,新闻中曾有武汉出行史的无症状感染者刘某某,曾自行隔离14天。这意味着,刘某某是因超长潜伏期"而成了个别漏网之鱼"而在大量感染者中,超长潜伏期的无疑只是极少数,不大可能改变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基本格局。其二,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也能传染他人,但相比有症状的确诊病例,其传染性相对较低。如专家所言,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较低。此外,个人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就不难做到防止感染。

文本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各地也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日前广东、河南、甘肃等地再现多例本地病例、提醒我们不可忽视无症状感染者,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比如,甘肃新增1例湖北输入确诊病患,这--病患此前从湖北咸宁返兰,持有湖北健康绿码,3月28日确定为疑似病例,3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也就是说,不是绿码,肯定有问题。是绿码,未必没问题。

对于各地防疫工作来说,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新的不确定性,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要尊重专业工作者的建议权,敢于让时刻出现的风险立即亮相,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从而带来防疫隐患。

这给全国人民提了一个醒,,现在仍然不到彻底放松的时候。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有一句话非常值得重视,他说: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最有效的药,就是人的免疫力。也就是说,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防不胜防,这些人自身携带病毒,但自己可以自愈,他们传染的人,有的免疫力强,或者抵抗了病毒,或者成了无症状感染者。有的免疫力弱,必须进医院治疗。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出门戴口罩、坚持不参加非刚性需求的活动。既不要过于恐慌,也要有更多的耐心保持警惕。每个人做好自身的防控,才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控。

1.结合文本内容回答:面对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无须过度紧张恐慌”?
2.文本三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针对日前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你会向疫情防控部门提出哪些建议?
2021-03-04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