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988418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拂乱其所为       行:行走
D.唯不终       惧:害怕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结合文章内容将批注补充完整。
例句批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以左边的例子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探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题,论述了“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戚戚:忧愁的样子。②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③兹:这。④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⑤俦(chóu):辈,同类。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
(2)是得为大丈夫乎                           焉:____________
(3)以顺为                                        正:____________
(4)便欣然忘食                                        欣然: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孟子的贫富观是_________,陶渊明的贫富观是_________
4.按照【甲】文中孟子所言的“大丈夫”标准,结合乙文说说陶渊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2021-02-01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二)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dī):公羊。④廩:储藏的米。⑤去(jǔ):储藏。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天下之大/不足为外人
B.居天下之广/不可久
C.之女家/独湖心亭看雪
D.威武不能/手指不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语段(一)中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中的哪句话写出了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语段(二)中的苏武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
2020-11-23更新 | 2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
B.是焉为大丈夫乎 / 志,与民由之
C.妾妇之也 / 独行其
D.天下之大道 / 三人,必有我师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能证明乙文中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
C.甲文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2019-03-09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