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994064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一样绽放

①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是我生命中最难熬也最难忘却的一段记忆。

②那年,我所在的单位改制裁员,我成了下岗工人。半月后,父亲又突患疾病猝然离世。意外的双重打击折磨得我憔悴不堪。

③朋友说:“小惠,咱们去金佛山走走吧!”我却提不起兴致,她们不由分说,将我架上车。

④车子进入南川境内,在狭窄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金佛山“生态石林”。它造型奇特,规模庞大,如一片浩瀚的石海。坚硬的石头上生长着一棵棵鲜活的树木,根须深深扎进石头缝顽强地生长。“树缠石、石抱树”,树与石相依相存,远看是树近看是石,分不清是林海还是石海,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情灵动,充满活力。

⑤暮春的金佛山,风有些凉,太阳光斑驳地洒在小路上。山间雾气氤氲,脚下溪流淙淙,耳边不时传来小鸟“啾啾”的欢叫。走着走着,不经意地抬头,竟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刹那间迷了双眼。

⑥家乡的杜鹃花为灌木,这里一丛那里一簇,而金佛山的杜鹃花则灌木与乔木并存,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低处的杜鹃于草丛间温婉绽放,高处的杜鹃冲破丛林傲然挺立。一朵朵花儿缤纷多姿,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层层叠叠,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烈绽放,洁白若雪,粉红似玉,红艳如霞。站在山巅,云海缭绕起伏,山间苍峦叠翠,满山杜鹃如天然锦缎,摄人心魄。

⑦我们在山脚下一处“如霞人家”的小院住下,房间不大,用木头修葺而成,干净、整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接待了我们,她说:“我叫如霞,有事就叫我,我准备晚饭。”

⑧四周很静,厨房顶上炊烟袅袅。院子墙角处,一大簇杜鹃花开得正艳,红彤彤的,无拘无束热烈奔放,一朵朵花儿铆足了劲儿,争先恐后向上攀爬,挤挤挨挨,交头接耳,显现出自然、朴素的美。

⑨“这花开得真艳,好养活吗?”我问如霞。“金佛山的杜鹃花生命力特别旺盛,年年常开不败,象征着爱与幸福。”如霞笑着说。杜鹃花不与百花争艳,默默开在山间、角落,顽强生长,认真地开出灿烂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爱与幸福,一股暖流在心中充溢。

⑩晚饭后,我们散步回来,如霞邀我们去她的小屋坐坐,并泡上温热的金佛山蜂蜜茶,喝下后顿觉暖了许多。“就你一个人打理这个旅店吗?”我问她。

⑪“我家在山上,丈夫瘫痪在床,家里有个儿子五岁,年迈的婆婆身体不好,每年旺季我就来这里挣点钱,冬天就回山上。”

⑫“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小旅店挣不了多少钱,不敢请人帮忙,不过我还扛得住,丈夫治病要花钱,儿子大了,我想让他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她笑着说,看不到半点忧伤。

⑬我点点头:“嗯,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我对她说,也对自己说。

⑭第二天一早,我又来到那簇杜鹃花跟前,每朵花儿都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神气得不得了。一缕风过,散发出淡淡芬芳。我一回头,只见如霞披一身霞光朝我们挥动双手,依旧一脸笑容,自然、淳朴,如同她身后那簇盛开的杜鹃花,让人心生温暖与感动。

⑮愿做一株杜鹃花,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我的心中已是春意融融,温暖而明亮。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将“我”的心情补充完整。
“我”受到双重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被友人拉去金佛山,看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遇到杜鹃般的店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告别如霞店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3.结合全文,说说如霞是个怎样的人?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________,第⑤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从含义的角度赏析:
3.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2013-02-23更新 | 2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二)

去年,我读初一,父亲所在镇上的那个煤矿倒闭了,使得我们本来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开学已一个星期,我还没有领到新书,原因是交不上那一百元钱的学费。父亲那天突然对我说:“娃,学费有着落了,山外建筑工地要担土零工,一个工日十块钱呢!”翌日,父亲带上母亲准备的烙饼,还有一军用水壶白开水上路了。工地在山外十多公里的地方,父亲为了省车费,上下班便步行。往返一次得三四个小时,父亲总是天黑了才回家。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湿漉漉的内衣袋里摸出带着体温、被汗水浸湿的十块钱,用劳累了一天的双手递给母亲,母亲用小手帕包好压在床板下。

“还差九十。”

“还差八十。”

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这时他还不知道儿子正开始逃学。

逃学的秘密是被老师揭穿的。父亲虔诚地送走了老师,转身便冲到我面前,随手操起一根篱笆条。父亲已气得说不出话,半天才憋出一声:“没出息!”然后藤条像雨点儿似的抽到我身上。“爹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也要做睁眼瞎不成?”半夜,我听见一个男人蒙头伤心的呜咽声……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上路了,可一连三天没回家。母亲吓坏了,抓住我的手说:“娃,该不是你爸他……”我的心也开始发毛。我们母子俩决定第二天去工地上找他。

深夜,我被一阵轻微的声音惊醒。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很兴奋地说:“娃他娘,有个小工生病,我顶了他的班,一天挣得二十块钱。三个通班就是六十块钱呢!这下我娃能交上学费了,还能给他买纸和笔呢!”“那一个通班得干十几个小时呀!”“咳,咱有力气,只要娃能念书。”

父亲说着,狼吞虎咽地紧扒了几口母亲热的饭,然后掏出一盒药:“给娃敷上吧。”我趴在床上,眼泪打湿了半个枕头……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雪上加霜:(         ) (2)翌日:(        )
2.“娃,该不是你爸他……”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你能试着补充省略的内容吗?
3.“父亲每天回家都这么欢快地喊叫着……”“喊叫”多用于贬义,你认为用在这里恰当吗?
4.你能简述一下文中的父亲的性格特征吗?
5.谈一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与父母沟通。
2017-11-28更新 | 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寻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到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的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的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本文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填写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情节“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A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B
遥见草色C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第⑦段文字中的“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请你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分析一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
B.第⑤段和第⑥段这两段文字写作者看到衰草和初春的萧条景象,为下文写遥见草色的欣喜做铺垫。
C.“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第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
4.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2023-07-08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