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995354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学非易事,贵在有恒

尹义高

①立身于世,谁不想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然而。学习有益,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坚持学习的,原因就在于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学习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满腔的热忱、谦虚的态度、吃苦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就很难学有所成。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②先要有知不足的清醒。爱因斯坦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事实上,画圆圈画得越大的人,越有知不足的清醒。常言道,知不足者好学。一个真正懂得学习、热爱学习的人,明就明在知不足,强就强在不自满知不足而后勤学,不自满而能进取。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未知的存在又不计其数,这就需要我们找准方向、抓住重点,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力争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

③还要有下苦功的决心。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学习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更需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不能知难而退,更不能投机取巧。学习如滚石上山、逆水行舟,一松开劲头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懒散懈怠只会难有所成。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也要有善于学习的本领,把苦读善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增才、学以修身。

④更要有学到底的韧力。学习没有毕业,只有毕生。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周恩来同志躬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信条,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营大者不计小名,图远者弗拘近利。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真正搞清楚自己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胸怀远大志向,切实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并坚持下去不松懈,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选自《解放军报》2020年9月29日,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把“学习”比作“滚石上山、逆水行舟”,有何作用?
3.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让优雅汉语成为网络风尚

(李映雪)

①2015年6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由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逗比”位列前三位。如何净化网络语言,构建网络空间的“绿水青山”,成为热议的话题。

②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像山岳一样伟大,绵延的历史那么地长,用着它的人那么多。一度与汉语一起称雄于世的其他古代语言大多已经风华、干缩,唯有它,竟历久不衰,陪伴着这颗星球上最勤劳的中华民族。汉语从孔子的《论语》中吟诵,从庄子的美丽哲学中流出,从李白杜甫苏东坡嘴里哼出,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湖草泽。美丽而优雅的汉语,又一次在电子信息时代,响起在了网络环境中。难道美丽已经过时,浮躁才能长存吗?难道说涵养已经过时,粗俗却可以大行其道吗?“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流中。”这样优美的汉语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个普通的外国商人吟出,那时候,汉语的美是全世界人们共同仰慕的一种艺术。

③让优雅汉语成为网络风尚,这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是一种正能量与正能量的对碰。汉语的使用,笔者深知其难,因其像山峰一样高耸,学好汉语,远远比学好英语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她饱经历史的沧桑,虽然步履有些蹒跚,然而,却更有一种从容之美,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网络时代,在另一个遍布语言的环境里,更应该优雅而从容。如果说,现实世界中,美景和垃圾是有形可见的,那么,在网络环境里,那无处不在的网言网语不正是一处处美景或垃圾吗?然而,我敢说,再也没有比网络环境更充满着各类抱怨和负面情绪的能量了。

④越是低俗的语言,越说明了我们词语的匮乏,而这种匮乏的网络表达,竟然还会有数以千万计的搜索,这反映网络传播的规律,越是负面的能量或词语,越是会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不经意间,负能量或低俗的词语就从我们手中或口中,一次次传递着。就比如说,咱们的环境,你看到别人东边扔个烟头,西边吐个痰,心中便也会无所顾及,而吐痰、扔垃圾,这是一种从众的心理,随大流的心态。当看到在非常整洁、干净的地面没有垃圾时,便也不会随意地污染环境了。我们喜爱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看到的是美景而不是垃圾。同样,在网上游览,我们看到优美的句子时,也仿佛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美景,如沐春风,更能陶冶情操。

⑤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一处有空气、土壤、森林、河流组成的栖息地,如此美丽的世界,需要什么呢?我们的珍惜和保护。而与现实的自然世界的绿色生态一样,另一个虚拟世界的网络环境,同样也需要我们保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采用了哪种论证方式?
2.简要说说文章第①段以新闻素材开头的作用。
3.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材料链接。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并谈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捍卫母语的尊严。

材料一:调查显示,80.8%的人认为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

材料二:《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撰文《“语言癌”正侵入华语圈》指出一种啰嗦、累赘、不合常规的病态表达现象——“语言癌”:到理发店里“洗头”,理发师会详细地跟你介绍:“在理发的程序里,先为您做一个洗头的部分”;不把“饿”说成“饿”,而说“肚子里有一种想进食的生理反应”……

2021-11-17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沈童睿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②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缩不前,就无法从经验教训中获得滋养,成事、成才更无从谈起。而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浇铸。【甲】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千难万险,不但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令我们变得愈益强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乙】躲在“舒适圈”中坐而论道、驰于空想,是难以收获成长的。到现实中、在奋斗中摸爬滚打,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才能不断提高本领、积累经验。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线,锤炼意志、磨练本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④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生逢伟大时代,青年要增强紧迫感,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读观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逻辑】
2.朗读时,小雅同学认为下面两句话说理形象深刻,放在文中可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将句子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相应的位置。
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
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甲]_____[乙]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
【读思想】
4.阅读第④段,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3-07-06更新 | 5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完成下面小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总之,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 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列语句填入【甲】【乙】【丙】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②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③“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4.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放到第④段中?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爱迪生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没有希望了,但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材料二】

古时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四岁前从没有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爸爸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从此以后,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他不仅能够立刻完成,而且所做的诗很有文采和道理。

2019-01-22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