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00884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凭借《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厚积薄发,掀起综艺荧屏的文博热;河南卫视通过“中国节日”系列的爆火,从地级卫视队列里强势突围;今年春晚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抹穿越千年的青绿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迅速刷屏社交网络……当下,国风文化正以不同形态出现在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中,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成为荧屏上新的“流量密码”。

②新国风之所以谓“新”,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当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或广泛融合舞蹈、情景剧等备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态,或采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或加入趣味游戏、深度访谈等环节设置,为观众营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这些文艺作品还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为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并从诗词歌赋、衣食器物、民风民俗等微视角切入国风的大主题,用稀松平常之物铺展出立体生动的中华文化画卷。《典籍里的中国》《国乐大典》等节目聚焦不同的国风垂直领域,以深入浅出的内容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则用绮丽的视听技术,编织起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

④以国风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新国风文艺作品为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创造了绝佳的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创造和创新,这正是其具有的另一重“新”之所在。在《国乐大典》建造的“国乐之城”中,传统民乐与说唱、世界音乐、电子摇浪等曲风相遇,碰撞出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新国乐;《青春守艺人》则为鼓曲、功夫、京剧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开辟出一方舞台,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守艺人”……这些作品真正让传统文化在破圈流行中抵达了更远的远方,更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获得了面向当下和未来的全新生命力。

(选自《新国风蔚然成风》《光明日报》2022年3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绘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如此的国潮产品,降低自身文化品位事小,阻碍文脉传承事大。

②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到底是品牌营销的策略手段,还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矮化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

③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度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因此,国潮产品不能投机取巧,其发展的动力及意义应该落脚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新,用现代商品的新颖形式实现文脉的自觉传承。

(摘自2021年9月22日《光明日报》唐尚书《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包装》)


材料三: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之源。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表达,让古老文明对接现实找到正确“打开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②大美中国,气象万千。从爆款舞蹈《洛神水赋》,以衣袂翩跹的飞天形象再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到重阳奇妙游开篇舞蹈《云窟万象》,选取代表性石窟彰显古代造像之美,相关作品无不以绝美意境先声夺人。艺术必须是美的,好的文化产品必须以美动人。丹青水墨的秀美,编钟古琴的优美,宫廷建筑的壮美……岁月打磨出的中国文化中包含太多美的元素。深入挖掘、真诚表达,传统文化的呈现才更“对味”。

③好作品要给人以视觉的触动、听觉的享受,也要给人以知识的增量、情感的共鸣。正如重阳节包含着辞青观菊的风俗、酒脱自在的态度,印刻着陶渊明、王维等人的千古辞章,寄寓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受众需要作品的题材广度,更需要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浓度。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走红,《国家宝藏》《登场了!教址》《舞千年》等综艺的热播,也是得益于深耕传统文化某一领域,满足观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④应该看到,在大众传媒上呈现的传统文化题材作品,不是修旧如旧的文物复原,而要为广大受众播撤文化的种子。如何跨越时光的沟壑,让千百年前的文化感染更多人?从内容上,要寻找跨越古今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在形式上,不妨在技术、理念等方面大胆创新。时下不少节目,不再局限于方寸舞台的限制、晚会串联式编排。实景虚景、室内户外皆舞台,真人演员、虚拟形象同竞技,展才艺、讲故事相结合,有助于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直击人心。

⑤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让更多年轻受众倾心中华民族的宝贵造产,带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使其成为顶级的“流量”,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选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①段通过列举事例,表明国风文化广泛出现在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引出下文论述国风的话题,增加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近年来,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也是得益于深耕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C.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
D.好作品不仅要给人以视觉的触动、听觉的享受,而且需要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浓度。
2.结合材料一,说说“新国风蔚然成风”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3.我们中山也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包括五人飞艇、灯酒会、飘色、赛龙舟、六坊云龙舞等,请结合材料二、三,说说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焕发活力,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2020年疫情时期的世界读书日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图书惠民月活动;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融媒策划,读者可以在快手、抖音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贵州举办2020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参赛者用6个小时阅读一本指定的书……

曾经,阅读的场景相对局限,书店、家中或图书馆最为常见。如今,公共阅读设施越来越便利,24小时书店”“社区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设施开进社区、街头、商场和超市。

在北京隆福寺,一家名为更读书社的新型书店,读者不但可以购书,也可以借书。它开发的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读者凭借一卡通或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书房借书或阅读,在宁夏银川,随着纸享阅读智能书柜的出现,纸质书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触手可及:读者线上下单,送书上门,最快3小时内就可以将借阅的纸质书送到读者手中。

材料二:

阅读离生活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网友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人觉得,更近了。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50万种,精深的、经典的、时新的,都能读到。互联网也提供海量读物,且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刷新阅读的内容、体验、场景,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距离更远了。尽管信息唾手可得、阅读触手可及,但仍有不少人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萌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焦虑。此外,信息爆炸、良莠不齐,也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隐形成本。

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肢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的习惯。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指导。

阅读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智慧。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材料三:

我国每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了,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1.分点概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和贵州举办的2020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各有特色。
B.在宁夏银川,纸质书像共享单车一样:读者线上下单,送书上门,最快3小时内主河以将借阅的纸质书送到读者手中。
C.有人觉得阅读离生活更近了,是因为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丰富,互联网也提供海量读物,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D.阅读不仅让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让人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3.结合材料,简述国民年均阅读量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的原因及对策?
2024-04-10更新 | 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朝仲康时期中国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为仲康日食;春秋时期(前613年)更是最先有了哈雷彗星的记录;中华民族很早就有许多关于月球的神话传说与诗词歌赋,如“嫦娥奔月”“夸父逐日”,表明了中华民族对太空的向往与崇拜。

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了木鸢(即风筝),为最早的飞行工具之一;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天灯,为现今热气球的鼻祖;元黄头成功从金风台飞下落地,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飞行的人物;明朝的官员万户为了实现飞上太空的梦想,于是把自己绑在装有47支火箭的椅子上,让47个仆人点燃火箭。结果火箭爆炸,万户不幸逝世。1970年国际天文联会为了纪念万户飞天的壮举,将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击坑命名为“万户撞击坑”。

上世纪50年代,航天人白手起家,艰难起步,70年代航天人埋头苦干,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开启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首次将3名航天员送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3位航天员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任务;6月5日,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航天事业正大步迈向国际最前沿!

【材料二】

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

【材料三】

“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开始,中国“天眼”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式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人、中国梦的敞开式和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

【材料四】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在航天道路上的发展历程。
2.阅读【材料二】,探究中国航天的起名艺术。
3.如果给【材料三】加上一个小标题,你认为以下哪一个标题更准确?(     
A.“天眼”的性能B.“天眼”的意义C.“天眼”的外观D.“天眼”的起源
4.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
2022-07-14更新 | 1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5G来临的那些事你知道吗?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是它的突出特点。5G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物联网内的“成员”都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点。

在此基础上,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提升,人和机器人、产品和原料全都被直接连接到工厂的各类数据库中,机器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和沟通。AR增强现实技术得以实现,它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空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历史与未来

在移动通信初生的时代,摩托罗拉发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大哥大,美国因而掌握着1G时代的话语权。2G时代,欧洲各国联合研究技术标准并向全球推广。1997年,摩托罗拉持续了20年的辉煌被来自欧洲的诺基亚终结。1999年,芬兰首先发放3G牌照,欧洲与日本国家联合制定第三代通信标准。此时,中国提出了自己的TD—SCDMA标准,得到的回报是全球市场的突破,形成了欧、美、中三足鼎立的布局。2013年,中国正式发布4G牌照,使中国厂商在国际通信领域从3G时代的跟随者,变成了4G时代的参与者。

1G、2G是短信,3G是照片,4G是图像,5G是什么?曾有人这样描述:路上每一台车都具备5G车联网和无人驾驶能力,整个城市的车流都可协同调度,实现零拥堵、零事故。工厂里,机器人按需到达各个地点,协调生产,分工协作,完成人难以操作的一些高难度工作,成为人的高级助手。SG时代,也许人们逛街购物可以足不出户,通过AR技术就能远程试衣服、试化妆品等等。

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无数运营商投入了巨额资金。中国、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均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展开5G商用部署。5G发展的领先能力,突出体现在对5G标准制定的主导能力上。目前,全球5G标准立项并通过的,中国21项,欧洲14项,美国9项,日本4项,韩国2项。中国己逐步站在全球5G技术的前沿。

准备好了吗?

中国许多地方正在做着迎接5G到来的准备。以宝钢为例:智能车间里,捞渣、拆捆、起重这些最苦最累的岗位,已被机器人取代,工作人员像打电子游戏一样对着屏幕就能操作,理论上不开灯车间也可照常运行,所以被称作“黑灯工厂”。到了真正的5G时代,“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会大幅度提升。机器和人的工作将不再严格分工,机器人可以成为中、基层管理人员。机器发生故障需要由人来修理时,即使人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可通过AR技术控制工厂内的机器人到达故障现场,实时同步模拟人的动作,如同人亲临现场进行施工一样。工厂内,运输、巡检、修理等无人驾驶车辆往来穿梭,相安无事。

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实时联网,生产更加便捷。中国拥有良好的3G、4G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基础,拥有遍地开花的电子商务,拥有世界第一的庞大应用市场……对于SG时代的到来,中国有着充足的准备和坚实的应用基础。

中国无线模组市场规模及进口占比(无线模组:物联网接入网络和定位的关键设备)


九年级(1)班开展“我们的5G时代”语文实践活动,班主任为大家收集了以上材料,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你不知道的中国”中图表的主要内容,并选择“准备好了吗?”中的语句对这一图表反应的事实做出评价。
(2)活动结束,作为班长的你要进行总结发言,发言主题为“5G,让未来更美好”,请你把发言内容写下来。
写作提示:从以上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思路清晰,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
2021-12-2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