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20104111

杏花·烟雨·江南

陈爱芳

①杏花开放之际,正值江南的春末夏初。这时的雨,也是最有韵味,最富诗意的。

②雨下了一整天。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青烟袅袅,天边偶尔掠过几只归雁。

③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你可以想象,一阵小雨过后,远处的几处农舍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雨丝,烟囱上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仿佛是哪位农家妇女准备着晚饭。丛林里,鸟儿在自己的窝里唱着歌,鱼儿在小溪流里吃着小虾米。花儿沾着雨露,蜜蜂弄湿了翅膀停在花朵上。小溪边,几位妇女正在洗衣物,互相交谈着新鲜事儿。几个小男孩在溪的尽头捕捉着小鱼小虾,踩着溪底的鹅卵石,哗哗地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们好像隔绝了人间的纷争烦扰,无忧无虑地过着自由恬静的生活。他们以水为伴,以山相依,自由地游荡在干净广阔的天地之间,享受着最单纯的快乐。

④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那荷花立在荷叶上就像是碧玉盘里一道芬芳扑鼻、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地开枝,枝干多得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荷花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

⑤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河中流淌的是江南永不停息的生命,从另一面装饰出江南的柔情万分。河使江南的老屋不再寂寞。河清水秀,映入老屋的倒影,雾往河上遮上了一层薄纱,使人陶醉于此而不能清醒。这时河上一艘扁扁的小木舟滑过,浮起了江南人情世故的波纹。河与小木舟融合为一体——河看似不动,却因为有了木舟而活了起来。河道曲折,我与木舟寻觅着河的源头,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处于江南老屋的怀抱呢!

⑥江南的雨缠绵,悠长;江南的人温柔,从容;江南的景含蓄,优雅。漫步在青砖石上,迫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原文有删改)

1.选文中的景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请根据全部将下面标注序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选取的场景描绘的景物景物的特点
_______雨丝,青烟,鸟、鱼,花,蜜蜂,村民恬静而自由
江南的荷塘_________生动而雅致
江南的老屋白墙,木门,小巷,河流,木舟________
2.下列对选文结尾朗读的重音处理中,最能表现出作者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的一项是(     
A.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B.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C.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D.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3.为了表现江南景物之美,作者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试在文中找出两处具体的画面,并简要分析。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谢谢你,允许我曾经不爱

①早晨,我既紧张又兴奋,因为市级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次竞赛课的级别很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做评委,还有各校领导到场。年轻的我非常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②教导主任特意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千万不能延迟下课,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很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一双眼睛,一只画上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手竟然涂成了怪诞的紫黑色。

④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急匆匆地走进教室。我上的是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的陌生人,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变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一样。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不久,学生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簇一簇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并且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了赞许的表情。教导主任眉开眼笑,给我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⑤快下课了,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竞赛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我也似乎感受到了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脸憋得通红。

⑥教导主任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为了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以后,他还会信赖我温暖的目光吗?我没有打断安锐。

⑦“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⑧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秋天里,每天他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⑨这时,下课的铃声刺耳地响了起来,我做了一个手势,请安锐继续说。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但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短暂的哽咽,“我非常爱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⑩没有停顿,没有犹豫,我用力地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来表达我对安锐的肯定。在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的,有老师的,也有专家评委和校领导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纯真、最幸福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⑪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允许我曾经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更加用心地去爱,现在,我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在10岁那年,我感受到了世上最好的爱!

(原文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情节,评价一下选文中的“我”。
3.第④段“面对众多陌生人,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变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冰镇过一样”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文中“我”能否得到奖杯。
2023-03-04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章《木瓜树的选择》,完成下面小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①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②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③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④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⑤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⑥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⑦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⑧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⑨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⑩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辛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真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阅读全文,请概括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状态:
1)在水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刻画出吸毒者怎样的生存状态?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3.文中⑭段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4.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写了作者由木瓜树生发的人生感悟,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20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

朱自清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③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④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⑤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以《绿》为标题。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行踪并完成填空。
走到山边,发现瀑布→①________,细看全景→来到潭边,②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任选一题)。
⑴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⑵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4.仔细研读文中的第①段和第⑤段,发现这两段句式相近,内容相同,能否去掉其中一段以避免重复,为什么?
5.细读原文,概括出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021-05-1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