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7 题号:2015462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为祖父种棵树

叱狼

①祖父生前爱种树。在老屋后面的野坡上,800多棵树都是他种的。

②我小的时候,跟他去野坡上刨坑种树时,他曾自言自语地絮叨过很多次:种树就等于给子孙种下了财富!我懵懵懂懂,于是忍不住问:啥财富哩?等树长大喽,砍了去卖钱吗?他用粗糙的大手捏捏我的小脸蛋,笑着摇摇头: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哩!

③在祖父心目中,树的品种不同,分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白杨树和洋槐树,祖父会高看一眼,所植的地方往往地域开阔、土质优良、光照充足。祖父究竟是怎样考量的呢?我暗自猜度,大概这些树种不仅适应北方老家的气候环境,而且更容易成材。而枣树,祖父则冷眼相看。祖父不好烟酒,平日里,喜欢抓把干枣塞进布褂子的口袋,干活累了,就半蹲在田间地头,掏出来三五颗,嚼着吃。然而,那些让他一饱口福的枣树,他竟然种在野坡的边边角角。

④野坡上碎石遍地,土壤是很贫瘠的,可祖父所种的树苗都很茁壮。种树时,祖父会背几筐好土,培壅在树坑里;旱季里,祖父又往坡上一担担挑水,一棵棵浇灌;农闲时,他还挖了圈肥去秧树苗。

⑤修剪树木,祖父差不多是自学成才的。他年轻时,仅在镇政府大礼堂听了半天果树修剪讲座,就自己琢磨着干起来。冬季的暖阳天,他把人字木梯搭在树旁,拎着锯子或者大铁剪子,爬到枝杈间。他修剪一枝一杈,都要左瞄瞄右瞅瞅,生怕锯错了,或者剪得长了短了。他神情投入、神态严谨,如同雕琢一件心爱的艺术品。经过祖父打理,那些树个个昂首挺胸,八面威风。

⑥祖父对那些树是有感情的,从来不许任何人去攀爬或折枝。那年槐花盛开时节,邻居家的毛驴蹿上野坡,啃了一棵一人多高的洋槐树,还撇断了两个侧枝。祖父过后见到了,气得嘴唇打哆嗦。后来,他找来白石灰,搅拌成浆,用刷子在槐树伤口处涂抹,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生怕弄疼了那棵已经受伤的小槐树。

⑦为了我,祖父曾忍痛割爱砍过树。我尚未读小学,父亲就撒手人寰了。我读高中时,祖父已年近七旬,体质也每况愈下,每年除了粜粮食换钱,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面对捉襟见肘的家境,高二时,我背着祖父放弃了学业,跟随同乡去煤矿打工。两个月后,祖父知道了,硬把我拖回去。在土炕东边的木柜里,他翻出一摞钱,说:学业为大,万万耽误不得哟!这些钱够你两个学期哩。我正开心着,却得知这钱是祖父伐树换来的。祖母说,被伐掉的那棵杨树,比我还要年长四五岁,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了。一口气跑上野坡,找到挖掉树墩留下的土时,我鼻尖顿时酸得要命,眼泪也扑簌簌落了下来。祖父拍拍我的肩膀,强笑着说:坑,不填咧。明年开春,再种!

⑧被伐掉的那棵树,延续了我的学业,后来我考取了一所军校。这让村里人很羡慕,都说我的福运来自祖父种树积德,滋养了好风水。祖父每次听了,和善地笑一笑,不接话茬。我毕业后第四年,祖父突发疾病,驾鹤仙逝了。祖父在秋天打枣的时节,邻居说,祖父最后的愿望是想吃颗鲜枣,但把枣塞进嘴里,他却怎么也嚼不动了。

⑨转眼很多年过去了,祖父所植的那些树木依然茂盛地生长着,早前那片荒芜的野坡已然成了郁郁葱葱的林田。记得明朝散文家归有光曾在《项脊轩志》里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祖父离世那年春天,他也曾种下三棵白杨树,如今已有碗口粗细了,可是,曾经培植它们的人早已远去。

⑩春天又来了,清明节也快到了,我想回一趟老家,去野坡林地里走一走,摸一摸祖父手植的那些树,然后再为祖父种棵树,种上一棵枣树,就在他的墓旁……

(选自《中国绿色时报》,有删改)


(1)文章叙述了祖父与树的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
不同树种在不同地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救助受伤的小槐树→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经过祖父打理,那些树个个昂首挺胸,八面威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后来,他找来白石灰,搅拌成浆,用刷子在槐树伤口处涂抹,小心翼翼又战战兢兢,生怕弄疼了那棵已经受伤的小槐树。(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文章引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为祖父种棵树”含义的理解。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这就是母亲

蒋勋

(1)一月七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2)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惊扰,回头张望。

(3)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贴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4)然后,七车厢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5)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6)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厘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7)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它较远的空位上。

(8)我曾在公交、地铁、火车、飞机上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还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9)我没有想过,身体有这么多艰难。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10)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容而的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11)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12)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便一直被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 ”

(13)另一个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黝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算硬朗,脊背僵硬地挺着。她即刻从一个手投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14)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15)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16)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17)她点点头。

(18)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

(19)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满车厢的乘客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20)母亲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21)一位年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曾经厌烦过吗?愤恨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22)我在斜后方,陷入深思,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23)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着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在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上,发丝由白变黑。

(24)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选自《读者》略有改动)[注:蒋勋,生于1947年,男,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1.文章题目中的“母亲”,既指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说“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3.结合语境,揣摩文中(7)段和(19)段两处加点词“惊惶”的原因,选择其中一句体会。
(1)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的空位上。
(2)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满车厢的乘客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4.第(13)段划线句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请你分析此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5.文章结尾说“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请结合文章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说说作者要做的“生命的功课”可能是什么呢?并阐述理由。
2020-02-04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月球的行李

【菲律宾】迪恩·佛朗西斯

①萨米闭着眼睛,瘦小的肩膀斜靠在枕头上。

②“萨米?”我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房门,“你睡了没?”她猛地睁开眼睛,笑容满面地说:“爸爸,如果我睡着了你就没法叫醒我了。”我笑着点头,坐到了她的床边:“你该睡觉了。明天是个大日子。”“我知道,”她轻轻叹一口气,答道,“但我还能听个故事,对吧?”她眨了眨棕色的眼睛,一下,两下。“可是,小宝贝,”我有些无奈地说,“我的故事都讲完了啊。”“今晚再讲一个吧,爸爸,”她打了一个哈欠,“讲完我就睡。”

③“好吧,让我去拿本书。”自从她七岁生日之后,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们几乎在故事里周游了整个世界,通过我在网上给她订购的那本厚厚的精装故事书。“现在,我们到哪里了,宝贝?”“中国。”她说,“我们已经读了灯笼还有渔夫的故事,还有长城的故事……”

④我一边看着插图,一边说:“是《公主和月亮》。”我给她看那幅插图:一个公主还有一艘似乎用烟花作动力装备的火箭船。“看着不错。”她在床上挪了挪位置,躺好,微微眯着眼睛——这是让我开讲的暗示。

⑤给萨米讲故事是我一天中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我清了清喉咙开始讲了,现在我的角色是那个任性的想要到月亮上去的公主的父亲。我指示宫廷的专家去劝她,说那种旅行是不可能的,去月亮需要带很多东西,而且月亮上也不适合一个小女孩居住,更别提一个帝国的公主了。

⑥我告诉萨米,公主气急败坏地跺着脚又哭又闹,最后,国王屈服了,火箭船被造了出来,用爆竹作动力——就像插图上画的。公主高兴极了,她大声喊道:“我成功了,爸爸。”我列出了所有需要的东西,上佳的食品和最好的衣服,各种器具摆设:新鲜蔬菜,时新水果,美味的糕点;整箱整箱的礼服和蚕丝被子,甚至还有阳伞、扇子和手帕应有尽有。为了防止公主在月亮上无聊,还安排了很多侍从,有乐师、驯马师、说书人、杂耍艺人等。一大批武士咬着牙一箱箱不断地往船上搬着。

⑦但等这些东西都塞进小火箭船后,却没有地方留给公主了。所以国王最后不得不断然下令,取消了这次危险的旅行,以免悲剧收场。

⑧萨米撇了撇小嘴:“真是个蠢女孩。”“为什么?”我把书合上,放到床头橱上,问道。“嗯,她带的东西太多了。”萨米很肯定地说,“如果是我,就只带最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来列个清单吧,爸爸,只列最重要的。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我们明天从医院回来就写,好吗?”

⑨“好的。”她皱了下眉但随即就开心地笑了。“我爱你,爸爸。”“我也爱你,萨米。”我亲了她三下,脸蛋两边各一下,额头一下。我看着我的小勇士和小女儿进入了梦乡。希望她有地球上最甜美的梦。

⑩医生说要做更多检查,估计我们至少要连续四昼夜留在医院。两周后,检查结果说癌症回来了,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⑪她会好起来的,因为她是萨米。因为她是我的女儿。因为我相信她的毅力,她一直很坚强,我的小斗士。她比我知道的任何孩子都要坚强。

⑫我最后一次看见萨米时,她的呼吸很缓慢,已经不能睁开眼睛了。我坐在她身边给她讲每个我记得的故事,所有她喜欢的和所有她可能并不是真喜欢的。我无法停止,也不想停下来。我像个要溺死的人,因为这打击来得太过沉重,太过真实,太过迅速了。

⑬感觉房子空落落的。我在心里想象着她还在餐厅看电视,或在楼上看书,或在卧室刷牙。我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睡觉。整天都在睡觉。直到毫无睡意。

⑭我上楼站在她的卧室门外。我握门把的手颤抖着。让她在屋里吧,让她在床上吧,让她的小脚温暖地裹在毯子里。让她睡着,或让她醒着,让她在吧。

她不在

⑯我不知道我在她的床边坐了多久,我感觉我内心的空虚在不断膨胀。我把脸埋进她的枕头里。我看到放在床头橱的那本厚书,便拿了起来。有一张纸条夹在书里,在中国部分的那个故事——《公主和月亮》那一页。那是一张清单。我尽力地读着上面的那一行字,直到我的视线完全模糊。

⑰去月亮要带的重要物品:1.爸爸;2.空气;3.宇航服。

1.小说围绕“去月亮的行李”,贯穿了虚与实的两个故事,请分别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好的。”她皱了下眉但随即就开心地笑了。“我爱你,爸爸。”(试根据加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
(2)她不在。(仅仅三个字,单独成为一节,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小说的结尾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你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
4.小说中的萨米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分析。
2019-12-23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家书上的爱

梁柱生 沈骋宇

①1982年秋,杨福考上县重点高中。因离家远,加上经济困难,每周星期天他都待在学校里。

②在当时,写信还是主要的通信形式。杨福虽然从未收到过一封信,但是每天下午都是第一个跑到收发室去把同学们的信件和班上订阅的报纸拿回来,风雨无阻,乐此不疲,令人费解。

③杨福、那隆、沙坪被同学们戏称为言而无信三人行,因为他们从未收到过一封信。不过,杨福跟班上的收信大王葛阳相处得不错,因为他们是同村老乡。

④葛阳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一封信,这令班上的同学眼热不已。葛阳的母亲是村小学语文教师,她跟葛阳天天书信来往,除挂念儿子外,还为了帮助儿子提高写作能力。杨福除了佩服外,还有无尽的羡慕。

⑤杨福的父母是文盲,母亲还是截瘫残疾人,靠编织斗笠为生。杨父在靠公路的墙壁上开一个窗口,再从镇上进些日用品回来。这样,老伴就能一边编织斗笠,一边卖东西,增加收入。

⑥镇上的邮递员每天下午骑车到村里来送信时,就把邮件放到小卖部,让杨母转交。久而久之,小卖部就成了村邮电分所

⑦葛老师天天给儿子写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照顾一下杨母的生意。对葛老师的这种照顾,杨家自是感激。所以,葛阳每次写好信后,杨福都主动帮他把信拿到收发室去。

⑧一个学期快过去了,这些天杨福的情绪越来越低沉。到了星期六,他向葛阳借钱,要回家一趟。我妈病了,我想回去看看。他着急地说。

⑨葛阳吃了一惊:你家给你写信了?杨福说:没有,我爸妈都认不来宇。葛阳笑了:那你怎么知道你妈病了?别疑神疑鬼了,好好学习吧。

不,我一定要回去看一下,不然我连书都看不进去。杨福固执地说。

⑪一周后,杨福才返校,果然是母亲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不过现在已经出院,回家调养。

⑫葛阳很惊奇:既没写信,又没打电话,你怎么知道你妈病了?

⑬杨福见他追根问底,就说:请把你收到的信件都拿出来。葛阳不解,但还是打开箱子把信拿出来。

⑭杨福说:秘密就在这些信封上。

⑮药阳这才发现信封背面右上角那里有用圆珠笔画的小图案,很不起眼:几个小圆点,或三撇斜线,或一小段波浪线,或一个小三角,或一个小圆圈……

这就是我妈借你的信封传递给我的信息。

⑰杨福说他母亲从葛老师手里接过信后,在交给邮递员之前,就把要对他说的话画到信封背面右上角:小圆点表示饭粒,意思是要他吃饱饭;三撇斜线表示起风了,天气转冷,要他添加衣服;波浪线表示水,意思是天气干燥,要他多喝水;小三角表示山峰,意思是要他勤奋学习,勇攀高峰;小圆圈表示圆满,意思是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不要挂念,安心学习……杨福说:为了一睹                                                为快,我天天跑到收发室去取信。上上一周,我看到你的来信上都没画符号,这说明我妈没在小卖部。她有腿疾,一连几天没在小卖部,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她病了,人没在家,所以我急着要赶回去,果不出所料。

另外,杨福说,我帮你交信时,也用同样的方法给我妈回信:画小圆圈表示一切如常,我在学校里很好;画小五角星,表示最近考试平均分数在九十分以上;画小正方形则表示在九十分以下……”

⑲正说着,那隆和沙坪进来了,两人手里都拿着一封信:杨福,谢谢你的好心!

咋啦?这不关我的事。杨福一脸无辜的样子。

㉑两位朋友说:你就别装啦,这两封信都是你写的,虽说是假信,但还是要谢谢你。原来,杨福见那隆和沙坪从未收到过家书,情绪低落,便在镇卫生院护理母亲时,抽空以家长的口吻给两人各写了一封信,想给他们一个惊喜。

但我一收到信就知道是假的,因为我爸是个盲人。那隆说。

我爸更不会给我写信,永远不会。沙坪说,他四年前就去世了。

㉔原来是这么回事!葛阳动情地对那隆和沙坪说:从现在起你们也给家里写信,邮资我出!”

㉕那隆和沙坪很高兴,当即写信。半个多月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们都收到了复信:所说的内容是各自的家事,叙述的语气是各自妈妈的口吻,而书写是由村里的团员代劳,邮资则是村团委所付!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6期,有删改)

1.本文从杨福上高中时每周星期天都不回家写起,主要记述了杨福的哪些事情?请从杨福的角度简要概括。
2.小说以“家书上的爱”为题,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请从下表的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分析这篇小说中设置悬念所运用的方法及产生的表达效果。
运用方法表达效果
叙事的延迟《故乡》中母亲与“我”的谈话从一开始就提到闰土,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制造悬念
调整叙事的顺序《我的叔叔于勒》中没有以于勒糟蹋钱被送往美洲作为故事的开端,而是从全家人期待他回来开始叙述,制造于勒为什么迟迟不回的悬念
2024-05-15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