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2018990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双抢记忆

①上小学时,对暑假的期盼远不及寒假那般殷切。在我们童稚的眼中,暑假是一段喜忧参半的时光,喜的是每天早晨不必早早起床去上学,每天晚上也不必伏在桌子上写那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忧的是要在炎炎烈日下跟着父母下田干活。

②可是,不管我是喜抑或是忧,时间总是不紧不慢地流逝。吃过端午的杏儿,割完地里的麦子,阳光一日日的炽烈起来,知了的歌声一日日的嘹亮起来,暑假就如期而至了。

③我总是赶在暑假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作业完成。每天吃完早饭我就搬出大小两把椅子,在门前的树荫下静静地写暑假作业。早晨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没有灼人的温度。偶尔来一阵风,吹动翻开的课本,也送来丝丝凉爽。

④这样轻松惬意的日子,在母亲“稻子快黄了”的絮叨里渐渐走近尾声。等到一个晴好的日子,让我忧心生畏的“双抢”就拉开了帷幕。

⑤母亲将割下的连着禾秆的稻穗用半人高的筐子一担担地挑回来,早晨的露水重,湿漉漉的稻穗更显沉重。身材矮小的母亲每一趟回来,额上都有豆大的汗珠,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我早早地给她凉好开水,等她回来端给她,我再忙不迭地将筐里的稻穗抱出来,摊在门前的空地上。母亲喝完水又挑着筐子去田里,我等稻秆上的露水晒干后,就取出连枷打稻子。连枷一次次举起又一次次落下,稻场上响起一声声单调的“嘭嘭嘭”的声音。一筐稻子没打完,我的额头上也如母亲一般渗出细密的汗珠了。

⑥割稻、打稻只是“双抢”中的第一抢——抢收,抢收之后还有第二抢一抢种。收割完早稻后还要插晚稻。母亲请人将收割后的田犁好耙平,然后将秧田里一尺来高的秧苗拔起来,扎成一把一把的,挑到耙好的田里,均匀地抛散开,开始插秧。夏日插秧可是一件顶苦的差事,脚下是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水,头顶是火辣辣的日头,有的田里还会有吸血的蚂蟥,到了傍晚成群的蚊子轰炸机似的飞来。母亲一个人在偌大的田里弓着腰插秧,偶尔直起身子,看看那一行行碧绿的秧苗,捶捶酸痛的腰身。有时,邻近田里的人们插完了自家田里的秧也会过来帮忙。

⑦我虽不会插秧,但我也不曾歇息,那些打下来的稻谷要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晒干。母亲出门劳动之前,会将头天晚上收回家的稻谷挑到门前的空地上。我用木锨将稻谷均匀地铺开,然后每隔一个小时冒着毒辣的日光去翻晒一次。

⑧可是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转瞬就乌云密布。满场的稻子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家。于是用木锨推,用扫把扫,用筲箕往家里收,忙得我大汗淋漓,气都喘不过来。在田里插秧的母亲往往也会跑回家一起收稻子。若是幸运,会在暴雨来临前将稻子收好,可有时稻子还没收好,雨点就啪啪啪地砸下来,刚晒干的稻子又被淋湿了。夏日温度高,如果碰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湿稻子不及时晒干就会发芽变质,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酒味,我们辛苦的收割、脱粒就白费力了。

⑨那些黄澄澄的稻子就在我的提心吊胆中慢慢晒干,收到谷仓里了。我那颗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不再担心那倏忽而至的暴雨。

⑩匆匆流逝的时光带走了那一个个忙碌劳累的暑假,可是那些悠悠夏日留下的记忆却一直伴随着我,让我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日晒、雨打、风吹……

(选自“六尺巷文化”,有删改)


(1)作者围绕“双抢”,记叙了“记忆”中的哪些事情?请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母亲割稻挑稻;②____;③母亲一个人插秧;④____;⑤暴雨来临前收稻。
(2)结合文章大意,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的作用。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于是用木锨,用扫把,用筲箕往家里,忙得我大汗淋漓,气都喘不过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悠悠夏日留下的记忆”教会了“我”什么,从而“让我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日晒、雨打、风吹……”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家园

杨尚清

①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攀爬上山项,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类、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

②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

③那一年,林场来的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

④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傲。

⑤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待,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

⑥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

⑦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

⑧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

1.请围绕“父亲的家园”,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童年时,父亲的家园是一个叫做壕沟的山村→(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
2.本文真挚的情感浸透在朴实的语言中,极具感染力,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例句表达效果情感
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运用比喻手法,逼真地描摹出父亲因为多年劳累身心俱疲,却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的状态。我对父亲的怜惜、担忧之情。
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_(4)__________我为父亲晚年找到了自己的“家园”感到欣悦。

3.有人说父亲的一生是一幅黯淡落寞的画卷,也有人说父亲的一生是一首花好月圆的诗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吾心安处是吾乡”,父亲最终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家园,“家园”蕴含着丰富又深刻的含义,结合全文,联系文中父亲的形象,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2020-03-19更新 | 10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树樱桃绿映红

包利民

樱桃是我心里的点点星光,樱桃树便是生命中永不消散的一抹眷恋。那时邻家的南菜园里,便生长着一棵樱桃树,每当粉红的花儿绽满枝头,邻家小妹妹的笑脸里便漾满了春风的涟漪。那个时候,我就在树下,教她一笔一画地写字。

邻家那时极贫困,几个孩子都没上过学。而最小的妹妹,却很是渴望能认字看书,每一次我放学回来,她都要跑来看我写作业,就那样认真地看着,眼中闪着幽幽的光亮。她出人意料地聪慧,那些字,她都学得极快,夸她,她只是浅浅地笑,像风过水面。

樱桃树上的花儿落尽,嫩绿的叶片便悄悄地覆盖,就像换了一种心情。再过差不多两个月,樱桃便成熟了。这个时候,邻家小妹妹便会捧着樱桃送给我。那些珠儿般的红樱桃,就躺在她洁白的掌心,在阳光下,直入心灵的美。

二十五年过去,在这离乡千里的城市,当买下现在所住的房子时,惊喜地发现窗前竟有两棵樱桃树。于是有一种巨大的亲切感,仿佛故乡的气息,穿透重重的时光,轻轻地落入心底。

从故乡的小村搬走的时候,我才十四岁,是一个夏天,微雨,邻家的樱桃树正是果实成熟的时候,回头看,那些红红绿绿被雨洗得越发清新,而我的心,却被洗得满是濡湿的伤感。邻家小妹妹的眼中也下着雨,她就躲在樱桃树下,看着我坐的车渐行渐远。

一树樱桃绿映红,是我心里离别的背景,还有,树下那个小小的无助的身影。

当辗转的二十多年消散于时光深处,当那两棵樱桃树摇曳着走进我的眼睛,就像岁月的流水再度漫过心上,尘埃尽去。隔年的春天,樱桃树开花了,让我惊奇且惊喜的是,这两棵树,竟是白色的花朵。不是记忆中的浅粉,而是一种柔软的白,只有细细的几丝花蕊是粉红色,使得凝望间,在洁白之中闪过不易觉察的粉。

然后,樱桃就红了。在这异乡,那些鲜红的樱桃点亮了所有的过往。在红绿之间,每一缕风都缠绕着我的眷恋与回忆,让我在遥远之处,在每一个四季轮回间,都能于小小的窗前,感受到故土的气息。心儿便漫流成河,成海,任幸福将我围绕。

(选自2015年5月20日《开封日报》)

1.故乡樱桃树下有两幅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请分别为这两幅画配上简短的标题。
2.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夸她,她只是浅浅地笑,像风过水面。
(2)当买下现在所住的房子时,惊喜地发现窗前有两棵樱桃树。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得情景交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4.“在这异乡,那些鲜红的樱桃点亮了所有的过往”,请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5.请赏析题目“一树樱桃绿映红”的妙处。
2018-05-25更新 | 1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致大海

今天是给您送行的日子,冰心老太太!

我病了,没去成。十点钟整,是朋友们向您鞠躬告别的时刻,我在书房一片散尾竹的绿影里跪伏下来,向着西北方向——您遥远的静卧的地方,恭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打开音乐。本来心里缭乱又沉重,但我那特意选放的德彪西的《大海》发生了神奇的效力,涛声所至,愁云扩散, 心里渐如海天一般辽阔与平静。于是您往日神气十足的音容笑貌全都呈现出来,而且愈来愈清晰, 一直逼近眼前。

八十年代末,一个您生命的节日。我在天津拨通了您家的电话。

我对着话筒大声说:“老太太,我给您拜寿了!”

您马上来了幽默。您说:“你不来,打电话拜寿可不成。”您的口气还假装有点生气。但我却知道在电话那端,您一定在笑,我好像看见了您那慈祥的并带着童心的笑容。

为了哄您高兴,我说:“我该罚,我在这儿给您磕头了!”

您一听果然笑了,您说:“我看不见。”

我说:“我旁边有人,可以作证。”

您说:“他们都是你一伙的,我不信。”

谁说您老,您的机敏和反应能超过任何年轻人。我只好说:“您把这笔账先记上。等我和您见面时,保证补上。”

从此,它成了每次见面必说的一个玩笑的由头。只要说到这个笑话,便立即能感受到您的那种率真、亲切。

大约是九二年底,我和朋友一同去看您。那天您特别精神。您说,前不久有一位大人物来看您,说了些“长寿幸福”之类的吉祥话。您说,您虽长寿,却不总是幸福的。您的一生正好是“酸甜苦辣”四个字:少时留下许多辛酸;青年时代还算留下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年以后,“文革”十年,苦不堪言;现在老了,但却是——“姜是老的辣”。当说到这个“辣”字时,您的脖子一梗。我便看到了您身上的骨气。老太太,那一刻您身上真是闪闪发光呢!

您问我:“要是碰到大人物,你敢说话吗? ”没等我说,您又说,“说话谁都敢,看你说什么。冯骥才,你拿的工资可是人民给的,不是领导给的。拿了人民的钱就得为人民说话,不要怕!”

说完您还着意地看了我一眼。老太太,您这一眼可好厉害,似乎要把这几句话注入我的骨头里。

您历经那么多时代的不幸,对人间的诡诈与丑恶的体验较我深切得多;然而,您为何从不厌世,不避世,不警惕世人,却痴信您那句常常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格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我想到一件更远的事。

那天是您和吴先生金婚的纪念日。我和几位文友去看您。聊天时,没等我们问,您就自动讲起当年结婚时的情景。说话时您很快活,弄不清您是自嘲,还是为自己当年的清贫又洒脱而洋洋自得。后来,您话锋一转,忽问我:“冯骥才,你怎么结的婚?”

我说:“我还不如您哪。我是‘文革’高潮时结的婚!”我说,那时我和未婚妻两家都被抄了,结婚只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床是用砖块和木板搭的。结婚那天,我把劫后仅有的几件衣服叠了叠,放在自行车后车架上,但在路上颠掉了,结婚时两手空空。

我想我说完您一定会说出几句同情的话来。可是您却微笑又严肃地对我说:“冯骥才,你可别抱怨生活,你们这样的结婚才能永远记得,大鱼大肉的结婚都是大同小异,过后是什么也记不住的。”

您的话使我出其不意。一下子,您把我的目光从一片荆棘的困扰中引向一片大海。

德彪西的《大海》全是画面:被狂风掀起的水雾与低垂的阴云融成一片,雪色的排天大浪迸溅出的全是它晶莹透明的水珠。一束夕照射入它蓝幽幽的深处,加倍反映出夺目的光芒。瞬息间,整个世界全是细密的迷人的柔情的微波。

大海中从无云影,只有阳光,它永远跃动不已的是那浩瀚又坦荡的生命。这也正是您的海。我心里的您!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

1.回忆了作者与冰心交往的几件事,请细读文本,填写下表。

2.下列与第19段划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时没有尝过苦水的人,不能成长。
B.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永远要感恩生活。
C.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
D.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3.本文首尾都谈到了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大海》,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
4.联系上下文,从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词表现了冰心怎样的心理。
(1)您说,您虽长寿,却不总是幸福的。
(2)说完您还着意地看了我一眼。
5.冰心和傅雷都非常关心晚辈的成长,请从选文和【链接材料】中找出两人共同的观点加以印证。

【链接材料】

致 傅 聪

1956年2月29日夜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 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 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 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 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 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理智,偏于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 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 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 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

(选自《傅雷家书》,有删改)

6.选文标题“致大海”与【链接材料】中标题“致傅聪”相比,含义上有什么异同?
2019-05-13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