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0215029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名字。阿长名字的由来,是周家对先前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的女工的称呼,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B.第③段运用了细节描写,写了阿长不少陋习,如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看护过分、连管带吓、睡觉摆“大”字等,刻画了阿长粗俗率性的人物形象。
C.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收到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的表现比作是遇到一个霹雳,表明了“我”十分震惊。
D.长妈妈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使“我”的情感较之前产生了巨大转变,因此说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是对长妈妈无知可笑的调侃。
2.选文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3.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小鲁迅内心情感如波涛涌动。如果你是当年的小鲁迅,你会对长妈妈说些什么?
【知识点】 鲁迅(1881-1936)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回答问题。
1.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阿!闰土哥,——你来了?……”
(2)“老爷!……”
2.选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闰士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妻凉”的神情?
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选文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
2018-12-05更新 | 2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社戏》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与甲段文字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江南秀美的景色?并找出一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两处划直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2-17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社戏(节选)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这段文字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023-03-23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