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364 题号:20280037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饱经忧惠终于重返朝廷,却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之事,被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②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③崚嶒(línɡ   cénɡ):形容山势高峻。④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⑤箭栝(ɡ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⑥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下列对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
B.颔联通过想象,发出疑问,“安得”二字,既是前行之路艰难的体现,也是诗人困惑之感的体现。
C.颈联写进了车箱谷就不好走回头路,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进一步突出了华山的险峻。
D.尾联写诗人想要探寻白帝之居,与甲诗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勇攀高峰的决心。
2.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这两句虽未及人,但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仿佛可见。
B.“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了眼前的实景,画面由静转动,气势雄伟,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C.本诗感情奔放,思想却含蓄,作者通过实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情理结合,耐人寻味。
D.诗人心潮澎湃,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画面。
2022-10-27更新 | 153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运用叠词“家家”、“处处”,既使诗前后形式工整,同时读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B.“黄梅时节”、“青草池塘”交代了诗人约客的时间与地点,同时也渲染了诗情画意的约客环境。
C.客人“夜半”还未来,很可能是“家家雨”导致行途不便,但诗人仍在等待,侧面说明客人对诗人的重要性,也能表现两人之间有着深厚情谊。
D.“落灯花”照应前文的“夜半”,点明了诗题。
(2)诗中的“敲”字换成“玩”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018-07-26更新 | 41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颔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本诗的尾联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两位诗人的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