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20388892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是诗人途经荆门时有感而作。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了此次出行的目的是①________;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描绘出荆门一带景物的壮阔和境界的高远;颈联以静观的视角,用两幅美丽的画面描摹江上美景,第一幅是②________,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尾联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③________之情。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2017-06-06更新 | 10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节;这可以从诗中运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
2.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写出两种你从诗中读出的情感。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与《过故人庄》中所描写的“菊”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2020-09-08更新 | 291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____”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____;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____的情感。
2.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2020-02-18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