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9 题号:2043424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眺望灯光

徐厚文

火车在黑夜中穿行。我疲倦地靠着窗,隐约间觉得有光线映入眼帘。我知道离我所住的那个城市不远了,便极力地眺望着那微弱的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记得读初二那年,母亲突然生病住院,父亲整天陪护,家里只剩我一个人,有种说不出的自由感。(     )在这段日子里,家里不再有美味的晚餐,不再有笑声,            ,就连一个骂我的人都没有,于是我又陷入一片孤寂之中。

有天晚饭后,一股思念的感觉像火一般燃烧起来——我想见妈妈!这于我还是第一次。夜已深,我顾不上隆冬的寒冷,疯狂地向医院奔去……

我被值班护士挡在了门外,理由是病人已入睡。我沮丧地在医院的草坪上踱步。月亮的微光照着草坪,一片银白,给人一种冰凉的感觉。我猛地抬起头,但见草地尽头的病房大楼灯光星星点点。二楼的那扇窗透出浅浅的白光,窗台上有一株盛开的水仙,我知道那定是妈妈的病房。是啊!那是我亲手削的水仙,妈妈最喜欢水仙花的香味。透过那朦胧的灯光,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微笑,妈妈还没有睡,那她在干吗?一定在和爸爸聊天,或者仍在看那已经读过几遍的《红楼梦》,或许她也在惦记着我。妈妈在家时总想和我说说话,而我却常常不耐烦地称自己作业多,钻进自己房间。我明明看见她黯然的神色却视而不见,直到如今才体会到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啊!

望着那盏银白的灯,虽然是那么微弱却让人无法忽视,我的眼里溢满了泪花。我突然感到那盏淡淡的灯光显得无限明亮,照亮整个黑夜,照亮了我的心房。

⑥也许这就是生活。当许多东西在你身边时你并不在意,一旦失去了就格外想去珍惜。如果当初我在意妈妈的良苦用心,怎会在这小小的灯光面前变得如此脆弱,又怎会借那一缕灯光泄露无尽的感情。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遗失了对爱的感动,而那小小的灯光就好像一颗情感的启明星,让麻木的人找回了心灵的家园,催化了思念的感动!

⑦火车依然不停地向前行驶,渐渐地慢了下来,随着的一声响,我从回想中醒来。眺望着车窗外的灯光,虽然那灯光微不足道,但在黑夜里特别明亮,仿佛告诉我——到家了。

1.根据语境,第段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B.但是C.而且D.尽管
2.根据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眺望灯光”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对母爱的渴望,是全文的线索。
B.第段用“微弱”的光唤醒回忆,第⑦段用“明亮”的光表明要珍惜亲情的态度。
C.第段 “我沮丧地在医院的草坪上踱步”表达了看望母亲的犹豫不决。
D.第段“无限明亮”是内心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母爱和亲情。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了,一定要风筝放你

王开岭

①“一百年前,天上只有两位乘客:鸟和风筝。”那个下午,当那只软翅“大沙燕”摇头摆尾,只剩蝌蚪一点时,我对太太说。

②恰巧,有一架飞机掠过。——一个傲慢的现代入侵者。

③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放风筝,激动得脖子疼。

④当纸片儿腾空而起,你会浑身一颤,“呼”的一下,整个心思和脚跟被举了上去……飞啊飞啊飞,你成了风的乘客,腋下只有天,眼里只剩云……你脱胎换骨了,精神如烟、心生羽毛,你不再是深刻的人,你失重了、你变轻了,体内的淤物通了,块垒和板结碎了……

⑤别了,浑浑噩噩。别了,尘世烦忧。

⑥我头回牵一只会飞的家伙,它那么兴奋、有劲,让我手都酸了。风和我据理力争。线弯弯的,成了弧,像水中的钓线。天空突然钻出许多的手,抢这只漂亮的沙燕,犹如拔河比赛……显然,它不再中立,它背叛我了,它在冲着风喊“加油”。除了那条明白无误的线,它几乎要与我无关了。

⑦第一次把思绪送出这么高、这么远,我将地上的事忘了个干净,连自个儿都忽略不计了。那风筝,仿佛心里裁下的一角。什么叫远走高飞,腾云驾雾?什么叫心驰神往,目眩意迷?

⑧快快放风筝去吧。

⑨在老北京,凡扳着手指数日子、喜欢引颈仰天者,一定是风筝客。他们不肯错过一寸早春,一定要到半路上去等、去迎,然后大声宣布第一个遇见了春天。否则,他们便不原谅自个儿。我在什刹海边、玉渊潭湖堤、故宫护城河畔,见过很多精神矍铄的老人,提马扎、携干粮、戴墨镜,从早到晚神游于天际。

⑩望风、听风、嗅风、捕风、乘风、追风。一辈子爱风,胜过老婆孩子。他们红光满面、气定神闲,一看即活得飘飘袅袅之人。“鸢者长寿”,这话没错。每次途经,我都羡慕一阵,搭乘一会儿老人的快乐。我会想起“莫负春光”一词。

⑪不知为何,我一直没想过要放风筝。

⑫直到某天,猛然意识到自己临近不惑,竟还没牵过一样儿会飞的东西,竟还没亲手拉扯过春风,就像暗恋一个女孩子,竟还没牵过她的手……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不及格的春天爱好者,我既没出门去迎、去半路上等她,也没准备任何私人仪式和礼物。

⑬爱一个人,却没行动表示,这不是人生舞弊吗?这不是浪费韶华、侮辱青春吗?

⑭我的首只风筝是在玉渊潭买的,那种最傻瓜的塑料布大三角。

⑮我怀疑不是我在放飞,是它自个儿主动飘起来的,仿佛提前装好了程序。当发现风筝古称“纸鸢”,我更无法忍受了,想起塑料这种有毒化学物,即觉得对不住蓝天。还有,那大三角算怎么回事啊?毫无“鸢”之美,简直是污辱翅膀,欺骗风的感情……于是,我为自己选了北京最传统的大沙燕——软翅、纸扎,大沙燕是最像“鸢”的风筝。

⑯那个春天,我共牺牲了三只风筝。一只是拔河比赛我故意输了,我把它送给了风;一只是风向突变,不幸坠地,香消玉殒。我悲愤地想起孔尚任的那首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好孩子,骂得好,该骂。一只是飞到附近的村子,挂在树顶。我只好将线剪断,几秒工夫,“呼”的一下,风就把它接走了,不知藏到何处去了。

⑰春天来了,你一定要跑去打招呼,你一定要放风筝。

⑱不,你一定要让风筝放你,把你放得优哉游哉,从城市的罩子里逃出去,看一看蔚蓝,追一追神仙,呼吸一下晴空与辽阔,住一住云上的日子……

⑲然后,年年如是。

⑳去半路上娶春天。直到你飞完人生。

(有删改)

1.风筝随风翻飞,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根据提示,完善文章内容的梳理。

①第一次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羡慕,分享快乐
③想到没有放过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次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⑥段用拟人手法将放风筝写得情趣盎然。请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⑯段写到“我”放了三次风筝,“我”对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文章以“春天,一定要风筝放你”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述。
4.有人说,这是一篇追溯古典、修复记忆、保卫生活、唤醒感官和心灵的文章,请选取其中任一方面,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具体理由。
2023-03-12更新 | 3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社戏

①鲁迅笔下,描述了看社戏吃罗汉豆的趣事,而小时候的我,也很爱看社戏。

②那时,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社戏便成了村民们唯一的享受。那几天,是村民们最高兴的日子,呼朋请友,热热闹闹地快乐一番。我就是在那时迷上社戏的。

③演社戏是有讲究的。每逢过年或庙会之际,为感谢菩萨的保佑,也为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村里便有人牵头募集资金,请来戏班子,常常演两三天。那几天,整个村子像过盛大节日似的,家家都忙碌起来。杀猪宰羊,备好酒菜,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一起观看社戏

④我们孩子们也忙碌起来,背上凳子抬着桌子到演出场地抢地盘搭看台。这看台不能搭在戏台正中,因为正中是留给那些没拿凳子的外村人及壮年男子站着观看的。因此,看台一般都搭在戏台左右两侧。看台其实很简单,地上放一顶大方桌,看戏时坐在上面,坐得高,视线不会被别人遮住,戏台上的演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也有些胆大的,把看台搭在戏台前正中,但时间不长,就会被后面站着看戏的人群挤得摇摇晃晃,只得匆匆转移到旁边去。

⑤每逢村里演社戏,我必早早地搭好看台,边吃着从台下小贩那里买来的油炸臭豆腐、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

⑥那时的戏台形式各有不同,有用大块石板造就,上面盖有八角亭子式翅形顶棚的固定式戏台;也有一种半固定式的戏台,即左右两边用石板建造,中间用木板连接,平时卸下木板,供人通行,演戏时铺上木板,连成一个完整的戏台;还有一种是建造在河边的戏台,人们既可在岸上观看,也可驾一叶小舟把船泊在水上观看;更有一种用一根根杉木搭成,台顶盖上帆布的临时戏台。那戏台大都有一人多高,即使站在后面也能看到台上的演出。至于前来演出的戏班子,有演越剧的,也有演绍剧的。我最喜看绍剧了,如《龙虎斗》《火焰山》《五虎平西》等。打斗起来,最来精神。戏往往从下午两点左右开演,一直演到第二天凌晨。我每场必到,且一直要看到捧台廊柱(即结束)为止。

⑦有时候邻村演出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一般相距三五里的村子我们都会去看的。一次暑假,听说距我们村子五六里的中梅村演社戏,戏班子非常有名,是浙江绍剧团来演出,机会难得。虽说路远了点,但我仍兴冲冲地与伙伴们赶去看戏。当我们赶到那里,戏已经开演。只见一块五六亩方圆的空地上挤满了看戏的人们,足足有一千多人,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那戏台也非同寻常,是用两个临时戏台拼起来搭成的,显得特别高大而有气势。那天下午演出的是《孙悟空大闹无底洞》,都是些著名演员,有演孙悟空的六龄童,演猪八戒的七龄童,演唐僧的筱昌顺。果然打斗精彩,唱念俱佳,不时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这次看戏可说是最令我难忘的一次了。

⑧我长大后,人们都懒得跑到外村去看社戏了,即使在本村演出,也很少有人去看。只有那些老大妈、老大爷还难以割舍。而那社戏的规模也已远不如以前,往往只有十来个演员,观众就更少得可怜,只有寥寥几十人而已。但每次村里演社戏,我都要去到一到,追忆一下当年看社戏的情景。我总觉得社戏里有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感,正像是一杯醇厚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1.选文回忆了哪两种儿时看社戏的经历?请简要概括出来。
2.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句子的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3.选文尾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从选文描述的关于社戏的民风民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或情思?
2023-04-11更新 | 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第①段中最能体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
2.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后,为什么还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请你体会一下此句中“一直”包含的情感。
4.第③段中“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2017-12-18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