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2071437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这三则材料运用了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55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迎来总决赛,来自上海的民警陈曦骏在0:3落后的情况下,连下5分逆转夺冠,书写了诗词大会的新传奇。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诗读词的热潮。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

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如下: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3)请写出材料三中徽标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100字左右)
2024-01-25更新 | 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格力官网广告图片

CKER病霉净化系统即低温等离子体高效过滤协同热处理技术,包含格力自主研发的CEP等离子体恒效净化技术,以及基于目标温度的复杂风场内表面温度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捕捉杀灭空气中的病源,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H13等级滤网,单次过滤效率达99.95%,1h内在密闭空间对100nm(0.1微米)大小的颗粒物能有效净化,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或其他尺寸相近的污染物也可过滤。

通过格力自主研发的智能控沿系统能够在不同风速、复杂风场、以及不同环境温度、湿度条件下实现自动感知并精准控温,使整个滤网的表面都能均匀持续维持在56℃以上高温,有效杀灭附着在滤网上的新型冠状病毒。

CEP技术利用高压电离技术在发生极产生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及病毒的蛋白质,杀灭细菌和病毒,颗粒物残骸掉落在收集极,定期清洗即可。


【材料二】

格力杀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诞生记:55天把“防护盾牌”送到武汉

04-09   14:01   艾肯家电网

大年初一晚上八点,正在茂名老家的格力电器产品开发所劳所长接到了部门领导汪院长的一个电话。

大年初二晚上,劳所长回到公司,明白了他的任务:紧急研发出一款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

“我们讨论到凌晨三四点,结合新冠病毒粒径小、传染性强等特点,以能杀灭病菌和确保病菌不漏跑为目标,在初三的时候初沙确定了用CEP等离子技术和有效的后端灭杀技术方案。”劳所长回忆道。

正值春节休假,加上疫情防控要求,原本热闹的厂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使得障碍重重的现状更加棘手:厂区和原材料供应商都无法提供支持,材料难和人手难的两难困局让实验方案难以执行,研发被迫停滞不前。

“有的厂区关了门,我们就翻墙进去找。有些材料实在找不到,我们拆了现有的产品来代替。遇到大小不合适的钣金材料,我们就手动用锯子割成理想的长度。”劳所长回忆,他们总共拆卸了几十台格力杀病毒净化器、上百件关键零部件和控制器。

不过,材料难只是研发项目所有困难中的冰山一角。CEP技术结合温度场,是消杀新冠病毒的关键,也是研发中最难攻克的一关。在两个月的研发历程中,研发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温度打交道。

研发进入到调试测试阶段。格力九期检测中心与格力科技大楼相距甚远,疫情期间电梯无法使用,他们便抬着63公斤重的样机徒步爬上六楼。

整个研发期间,团队成员甚至把“家”搬到了公司,“要在最快的时间内研发出成果”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

3月21日,首批共60台可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送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泰康同济医院,为一线抗疫送去坚硬的科技“防护盾牌”。

“他们很了不起。在疫情面前,不断发扬格力的‘吃亏精神’,承担起责任与使命。他们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信所在,”董明珠骄傲地说,“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这帮敢于付出的年轻人,这是格力的收获。”


【材料三】

董明珠推荐的格力“新冠猎手”净化器值1.2万么?

2020-03-29   12:47   搜狐网

格力“新冠猎手”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是H13级别滤网,代表对大于0.3微米的过滤效率为99.95%,这里有一个公式,用来评判一台空气净化器的“良心”。

CADR值=X(H级别)乘以V(吸入空气量)

一般来说,如果只强调X(H级别),忽略V(吸入空气量)就是在耍流氓。CADR值是X和V做乘法,最终结果还是要看V等于多少。

根据“能量守恒”来看,假使一个30平米空间的室外进风量大于空气净化产品的V值,那么这台空气加净化器就只能充当摆设了……


【材料四】

杀灭99%新冠病毒无依据?格力空气净化器借疫情营销被批不道德

2020-03-20   17:54   搜狐网

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硕士明对媒体表示,生产企业宣称有“消杀”功能的产品,需要提供由第三方国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和卫健部门颁发的《消杀许可证》,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产品是否具有相关证明和证书。

目前,格力“杀灭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只是拥有来自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的一份实验报告。公开资料显示,该实验室作为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旗下的学术机构,并未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更不具备为社会提供用于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的公证数据的权力。也就是说,格力空气净化器对于“杀灭新冠病毒”的功能宣传缺乏法律依据。一份实验室的实验报告是无法取代检测报告,更不意味着其具备“消毒杀菌”的能力。

1.看图片,读材料,下列选项与上述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在格力空气净化器的研制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材料、人手、经费三大困难。
B.格力出具了来自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的一份实验报告,来证明空气净化器具备杀灭新冠病毒的能力。
C.格力“新冠猎手”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是113级别滤网,代表对小于0.3微米的过滤效率为99.95%。
D.格力空气净化器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
2.请依据格力官网的广告图片,简述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
3.浏览网页上的新闻:《格力杀新冠病毒空气净化器诞生记》。文中多处引用劳所长和董明珠的话,请选择一人的引语分析其作用。
4.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格力空气净化器的不同信息,探究分析信息差异的原因(可从发布平台、写作目的等角度)。
2021-05-30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让榜样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顶流”

①在2020年底举行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作主题发言时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当下社会,偶像常年霸榜社交媒体热搜,围绕于此的话题和争议不断。特别是年轻人,张口闭口“偶像”,在偶像光环下的无知盲从,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钟南山院士呼吁“消除对偶像的盲从”,是对年轻人的必要提醒。

②“长大后我将成为你”,很多人喜欢用这句话寄托自己的理想期许。这个“你”,是个人的选择,更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呈现。疫情当前,儿女学着父辈的样子,白衣执甲,星夜逆行;洪水肆虐,当年在地震中被解放军救下的孩子们身着军绿,守护家乡:大山深处,学成归来的大学生扎根乡村,感念师思,续写烛光……可以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自己想要努力成为的形象,与其称之为“偶像”,不如称之为“榜样”。“两弹元勋”邓稼先“草帽书记”杨善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溯新中国70多年发展长卷,一代代坚守者、奉献者和牺牲者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也激励、引领着无数后辈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这些榜样所闪耀的光芒,照亮的是一个大国筑梦圆梦的历史征程。

③学习榜样,不是盲目的偶像宗拜,不是为了娱乐感官、宣泄情绪,而是要去关注那些大写的人生,像榜样一样去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榜样是学出来的,人生是干出来的。今天的中国应该让主流价值成为看得见的哲理,让榜样成为最闪耀的“顶流”,这个时代才更有脚踏实地的蓬勃朝气,才能书写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选自《北京日报》2020年11月6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如何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②增强志气,就要坚定理想信念。青春的航向,要靠理想掌舵。一个人有无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曾深情回忆:“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正是强烈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

③增强骨气,就要勇于攻坚克难。当年钱学森回国之后,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提问,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正是在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下,“两弹一星”挺起新中国的腰板。今天,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无不需要广大青年勇于担当,始终葆有无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精气神。

④增强底气,就要树立必胜信心。前不久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期间,一组辛丑年对比图刷屏网络。从120年前的《辛丑条约》谈判,到今天“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宣示,我们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拥有“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深厚底气。这份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看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发展前进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年轻人要增强自信、树立必胜信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前行。

(选自《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第①段引用钟南山院士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时讲的一段话,意在提醒青年人选择合适的偶像,消除对偶像的盲从。
B.文本二从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三个层面论述了“当代青年应该如何肩负重任”的论题,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C.文本二第③段引用钱学森的话,举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研制出“两弹一星”的例子,证明了只有树立必胜信心才能增强骨气的观点。
D.文本二第④段将120年前《辛丑条约》谈判与如今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场景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底气的重要作用。
E.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论点。
2.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
3.青春无畏,青春担当。班级将开展“这才是青少年该有的模样”主题演讲活动。请你结合以上两个文本的内容并联系自身,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只写正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2022-12-1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