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097110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大剧院

①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A)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②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③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④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B)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⑤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⑥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⑦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⑧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⑨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
4.文章AB两处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的劳动节

民国以前、倒是没劳动节这个说法。可是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农业劳动都是其生存的基础。因此,尽管没有劳动节,但类似的日子还是有的。

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劳动。因此,凡是明君,大都得劝民农桑,减轻赋税。为了鼓励农民积极耕种,哪怕是养尊处优的皇帝,每年也得出宫劳动一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代的劳动节就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在以农为本的古代,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开春,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的仪式。

这个仪式,就是由皇帝本人当模范,亲自耕田,以表示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既然天子都亲自表率,百姓们自然也不落人后。几乎可以说,从有农业开始的年代,就已经有了这个仪式。根据史书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之后,《史记》中也记载,周武王每年也都会郑重其事地举行亲耕仪式。自此之后,历朝历代也都颇为重视这一仪式。

将这个劳动节发挥到极致的要数清代的雍正皇帝。雍正帝在位时,设了一个一亩园,就是由皇帝亲自耕种的一亩地。每年的劳动节,雍正都会到一亩园里耕种。当然,平日里皇帝事务繁多,一亩园内的农务则由底下的人代劳。尽管如此,这也实属不易。这个习惯只有雍正皇帝坚持到底;到了乾隆后期,一亩园渐渐荒弛;到嘉庆、道光时期,一亩园彻底被废除。

直到民国,劳动节才在中国得以推广,这与蔡元培等人有很大的关系。

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京大学举行了一次演讲会。在这次会上,蔡元培、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轮番上阵,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又以蔡元培的演讲最引人瞩目。蔡元培的演讲题目为《劳工神圣》。在演讲中,他号召青年学子们要改变过去唯有读书高的想法,重新认识劳工的价值,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最后,蔡元培总结道:劳工神圣,劳动神圣!

这次演讲在知识界掀起了一股劳动神圣的潮流。不少人在蔡元培的影响下,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因如此,两年后的1920年,北京大学破天荒地举行了第一次劳动节的纪念活动。在此之前,全国都没有在劳动节这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先例。

这种劳动神圣的观念,尽管是经由蔡元培而得到推广。但在这之前,其实已经有相关的思潮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各种思想从西方传入,有一种思想即主张以劳动救国,在思想界中有一定影响。但这一思想在蔡元培推广之前。始终未能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可见,尽管劳动节并非发源于蔡元培,但却是因蔡元培而日渐为国人所知。在此之后,劳动节也日益重要。

纵观古往今来的劳动节,尽管劳动节这个正式的名称传入中国不过短短百年,但劳动的意义却早已为人们所认同。

1.对于劳动节,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2.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纵观古往今来的劳动节,劳动的意义早已为人们所认同,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劳动并不重视,甚至丧失了劳动力,结合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

201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4-05-17更新 | 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数字人”技术拓展文艺新业态

翁冬冬

①在大学实验室里,一位“京剧大师”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表演。这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由3D影视级计算机动画技术、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技术以及3D引擎实时渲染技术打造出来的“数字梅兰芳”。近几年来,“数字人”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陆续投入应用,正在打开一片艺术新天地

②“数字人”是指以人影外貌呈现并与人交互的,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应用,能够帮助提高内容制作效率、丰富用户体验“数字人”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真实人类的形象和行为,还可以创造出有个性的虚拟角色,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加自然的互动和沉浸体验。

③近年来。“数字人”技术迎来新的飞跃。“数字人”能够自动生成和优化外观、表情、语音,动作等,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创作难度。 例如,使用专用软件开发工具包,创作者能够在几分钟内创建出高质量的“数字人”。此外,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5G、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交互。

④“数字人”技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段和传播途径,正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以“数字梅兰芳”为例,团队采用真实人物雕刻结合激光扫描的方式,得到了人物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3D数据与4D数据结合的方式完成动态表情的构建与迁移,使“数字人”表情更加自然。为使“数字人”的肌肤更加逼真,团队采用了光度测量方法计算获取高精度的人脸皮肤纹理数据、此外,团队还使用支持物理解算的毛发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细节重现,使得“数字人”在视觉上更加真实。“数字梅兰芳”的研制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团队成员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边探索边总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路线,最终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实现预定目标。

⑤除了数字技术的探索和研发,“数字梅兰芳”的制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深入了解京剧文化、感受古老艺术魅力的过程。创作团队学习京剧的动作、念白、服饰等方面知识,研究梅兰芳生平、轶事和典故,探究京剧艺术的艺术语言、美学特征和内涵精髓,并将这些理解融入“数字人”的制作,让人物更加符合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要求。“数字梅兰芳”的成功制作为数字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基础,将来,“数字人”不仅可以在博物馆里为观众提供细致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像真人演员一般演绎动人的戏剧影视作品,为舞台和银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⑥未来,“数字梅兰芳”将不断进行模型实时化升级并在多个场景应用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实时交互的“京剧数字人”。这一项目不仅为“数字人”技术提供了新的应用范例,也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途径。艺术家们可以轻松地与其他领域专家展开合作,共同探讨和实践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丰富艺术内涵。同时,观众可以与虚拟角色充分互动,参与艺术作品创作过程,更好地沉浸于作品营造的情境中,提升审美体验,“数字人”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载体,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全新内容形式和广阔想象空间。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方式方法技术难题呈现效果
3D数据与4D数据结合动态表情的构建与迁移
光度测量方法计算“数字人”的肌肤更加逼真
高精度的细节重现“数字人“在视觉上更真实

2.下列句中加点词删除后,最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A.“数字人”能够自动生成和优化外观、表情、语音、动作等,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创作难度。
B.最终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实现预定目标。
C.“数字梅兰芳”的成功制作为数字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基础。
D.观众可以与虚拟角色充分互动,参与艺术作品创作过程。
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大学实验室里,一位“京剧大师”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表演,这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由31D 影视级计算机动画技术、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技术以及 3D引擎实时渲染技术打造出来的“数字梅兰芳”。
4.“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游记》故事家喻户晓。请你从师徒四人中任选其一,利用“数字人”技术进行创设,并谈谈创设理由。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 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2.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3.选文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019-01-29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