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9 题号:21039558

奋跃而上 飞速奔跑

①春节期间,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青年官兵踏雪巡边,用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浓厚的节日氛围中,青年铁路人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守护万家团圆的旅途;__________……新年伊始,中华大地一幕幕火热的奋斗场景,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农历兔年,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当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用拼搏和汗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③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须苦练本领、精益求精。青年正处于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时期,应积极主动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练就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赛前训练和比赛时,都会拿出小卷尺仔细测量,认真寻找摆放起跑器的最佳位置。经年累月地总结经验、学习研究,成就了他在赛道上的成绩突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上打破亚洲纪录。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时间磨砺本领,青年人才能更有能力和底气追逐青春梦想、担当时代重任。

④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须脚踏实地、奋斗不息。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立克拢拢,从大山走出来又回到大山,帮助雪峰村贫困群众脱贫,用青春热血带着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福禄坪小学老师任纪兰,心怀感恩回报乡村,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乡村执教,传递爱与温暖……他们向下扎根、向上拼搏,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以实干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青年人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⑤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还须迎难而上、一往无前。通往光荣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就,但青春的火焰一旦被梦想点燃,就会产生百折不挠的恒心和斗志。“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在2018年的一次扫雷行动中,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手术后两个月,杜富国就在跑步机上练体能;生活能基本自理后,他练抓握、练写字……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归队。杜富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希望、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⑥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在梦想的指引下奋力奔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5日05版)

1.请根据语境,在第①段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①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②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④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⑤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说说第三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2016-11-18更新 | 10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散文阅读理解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守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x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交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作者在“今世的回眸”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请根据文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眺望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望绿色,祷告生命的繁衍兴旺→注视人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这些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想法?
3.第四段中:“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句子中的“最初的运算”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2018-10-20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梓小安琪


①“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
②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是年少,却韶华倾负,再无少年之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
③什么叫吃苦?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劳动者,在办公室里整整资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调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算是吃苦?认真的看看书,学学习,算吃苦?如果你为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就请不要妄图跨越深邃的幸福极限。
④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真好,可以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英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当你看了《亲密敌人》,你觉得投行男好帅,开着凯迪拉克,漫步澳大利亚的海滩,随手签着几百万的合同;当你看到一条精妙的广告赞不绝口,你觉得做营销好潮,可以把握市场脉搏,纵情挥洒自己的创意;当你看到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每天和有钱人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发着各种挥霍的微博,你觉得做房地产好赚钱;当你看到一位快消人员满世界出差,在各种地方住五星级酒店,你觉得做快消好风光。你疯狂的爱上了那种洋洋得意的状态,却不曾想到你日思夜想称之为梦想的状态,其实并不等于你看到的那样简单。
⑤他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从N年前的数据查到昨天,一点点的做着细致无比的分析;他所吃的苦,是为了去争取一个客户,和农民工挤在一辆卧铺大巴车上,冒着被偷被抢被撞车的风险,一边敲邮件,一边环顾周围诧异的眼神;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统的管理方法,而不断的和各个领导去磨合,去询问,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为了签下一个大订单,自己一个人在他乡,看着别人世界中的团圆,装饰着自己的相思梦;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个上市项目,在三天之内自学几十万字的材料,让自己在三天之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他也曾许多次摔倒在泥土里,甚至让别人从自己的身体上踩过去。
⑥他成功的取得了让人望尘莫及的荣耀,只因为他是一个懂得吃苦的人,能够承担得起那种厚重的魅力。他辛勤工作的身影,他随时洋溢的才华,他的一切禁得起岁月的推敲
⑦亲爱的朋友,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你就要学会吃得起苦。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奋斗的勇气。
⑧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⑨在你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应该欣喜若狂,并不是因为阳光的温暖,而是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毅然站立在前进的路上,做着坚韧上进的自己。其实你现在在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你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你终究会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方向。
⑩所以,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1.作者以网络流行语开篇有何用意?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他辛勤工作的身影,他随时洋溢的才华,他的一切禁得起岁月的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的画线句用到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④、⑤、⑥段的论证思路。
5.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划线处“那种厚重的魅力”,指的是他取得的让人望尘莫及的荣耀。
B.第段主要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体现了作者对所谓“吃苦”的质疑,增强了语势。
C.作者认为,在追梦的路上,拥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终究会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D.本文说理严谨,语言质朴,同时运用第一人称拉进读者的距离,读来令人亲切、信服。
6.习近平主席曾对青少年说过这样的话:“今天的梦想是用来奋斗的;未来有一天,梦想是用来回忆的。没有奋斗的青春,回忆是苍白的。”请联系本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17-11-14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