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13836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守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有多拧。他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守山去,说母亲不在了,守山一个人在老家孤单。“这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给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出反驳的话,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小时候,地里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一些野味。家里的日常生活,乃至他读书的费用,很多都是大山“给”的。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刚才忘记交代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叫“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了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地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守山拍着胸脯说。

“说正经的,那个盖房子的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终未说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和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工具,没法弄。”

“谁不知道你们的能耐?没有工具,照样能逮猎物。你父亲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说。

“二弟,我家里养了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守山低眉顺眼地道。

“我要的是四条腿的,不是两条腿的。”刘二说。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诓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扬长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上学,守山出山送儿子,父亲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和钢针,父亲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元,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守山还。也有人说,刘二是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父亲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元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元,还有五十元的……刘二的做法,让村里人都竖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于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来想去,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拿出蜂巢,把蜜“摇”出来。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佐料,是不是同样可以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饭店”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十几公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野蜜蜂都不出去采蜜,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守山回答。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哇,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野蜜蜂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我取得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被饿死。”

刘二不以为意地说:“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守山说。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的!”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不是欠我的,是欠大山的!”

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有删改)


在“全民读书日”活动中,语文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守山》这篇文章。
(1)初读·学贵有疑:文中刘二的饭店名字不断变换,名字不同,含义也不同。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店名含义
______专门售卖山中野味
时尚酒店档次升级,前卫时尚
蜂蜜美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读·学贵有法:阅读提示是对文章的精要指导和延伸阅读,发挥着重要的导学作用,一般包括文本体裁、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写作手法、阅读方法等。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写一段阅读提示。(不少于150字)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跟着父亲去直播

①父亲是个农民,这几年,他摇身一变,成了“搞野界”的“网红”,每天在老家的河沟中,滩涂里,潭穴处等地,网上直播网鱼捕虾,捞抓水中的野味。由于直播内容精彩,关注他的“粉丝”多达10万,引来不少商家投放广告,此外,直播时还有“粉丝”给他“打赏”。

②成绩不太好的我,想到父亲风光精彩的直播生活,厌学的情绪便在脑里蔓延。我想,读书能有什么用呢?又苦又累的,父亲没上过什么学,不照样在网上有很高的人气嘛,直播的收入也很可观,我也和他一样,当个轻轻松松,边玩边赚钱的搞野“网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他迟疑了一会儿,欲言又止,最后淡淡说了句,等你把这学年读完了再说吧。我暗喜,觉得退学有戏!

③很快,寒假到了,一天,父亲带着我去直播收渔网,他穿着防水裤,站在齐腰深的潭水中,一边小心地挪步,一边收着网,网中不断有鱼出现,直播间里一片热闹。

④但收到一半时,父亲发现有一段网被拖走了,卡在深潭底下的石头缝中,拉不上来,“下面一定有‘大货’(指体型大的鱼类),把网都拖拽走了,快拉上来看看!”直播间有粉丝说道,“对,快下去把网拉上来!”附和的粉丝越来越多,父亲迅速脱去防水裤,一个猛子扎入潭底,速度快得出乎我意料,他在水底忙了好一会儿,然后浮出来,换口气后,又潜了下去……尝试好几次后,网终于被取上来了,网内果然有一条大鲤鱼,直播间一片欢呼。

⑤直播一结束,父亲便浑身发抖,冷得直打颤,全身湿透的他赶紧骑上电动车。带着我飞速地朝家赶。路上,他的冷颤打得更厉害了,车带起的寒风,正毫不留情吹着他。

⑥“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敢潜入水底?”回到家后,我问父亲。“如果我不下去,粉丝们就会很失望,为了不掉粉,再冷,我都得下去!”

⑦父亲若有所指地说,“直播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轻松,‘网红’更不好当。”

⑧五一“劳动节”假期的第一晚,父亲又让我跟他去河沟里直播捕鱼,他用一根竹竿,在水草丛里轮番用力击打,里面的鱼虾便会被震晕,纷纷浮出水面,便可趁机将它们捞抓上来。因为灯光的吸引,蚊虫纷纷围拢了过来,然后叮咬我,让我的皮肤奇痒无比,我只能费劲地驱赶它们,并祈祷能早点结束直播,好回去,但父亲却不愿早归。

⑨好不容易熬到直播结束,父亲上岸后,我才发现他的大腿、手臂、脖子上,全是被蚊虫咬肿起来的包块,“水草丛里,蚊虫很多,被叮咬是常事,只能忍着。”父亲毫不在乎地说。

⑩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带我在滩涂上放地笼,在骄阳下钓鱼,在黑泥塘里摸鳖……开始我觉得有趣,后来就烦了,感觉又累又苦!

⑪期间,父亲还告诉我,有一次他划船,在溶洞里的暗流中钓甲鱼,直播时,外面突然下起暴雨,可他全然不知,暴雨很快引发山洪,洪水疯狂地涌入溶洞中,导致洞内水面猛涨,船也被冲走了,眼看着溶洞就要被淹没,好在,他水性好,体力充沛,拼命地在激流中游呀游,最后才死里逃生。

⑫我问他,你为何要去危险的溶洞里搞野呢?父亲说,现在直播竞争压力大,又有不断创新,甚至要冒险做些奇特的新花样,才能不被淘汰。

⑬假期结束,我要回学校了,临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任何行业的成功者,都有着别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不易,我也只是个短暂的小‘网红’,不是真的红,那些拥有渊博知识和真本领,对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人,才是真的永久‘网红’!爸爸希望有一天,你能成为那样的人!”

⑭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退学的念头突然不见了,我决心先要成为学习上的“网红”。


(1)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并概括情感变化。
文章情节“我”的情感

厌学情绪蔓延
想象父亲一样直播,父亲没有直接否决

开始觉得有趣,后来烦了,感觉又累又苦
父亲语重心长启发“我”

(2)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成绩不太好的我,想到父亲风光精彩的直播生活,厌学的情绪便在脑里蔓延
②他迟疑了一会儿,欲言又止,最后淡淡说了句,等你把这学年读完了再说吧。
(4)文章以“跟着父亲去直播”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021-08-29更新 | 2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坐在过道里的民工

在异乡。

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

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名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

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停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呼呼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

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使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

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

她头也没抬:还早呢。

还有几站?

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

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

她似乎也不太熟悉,很仔细地看了又看:似乎是一附院吧?

马道街还远吗?

她说:我也不知道。

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

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

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

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还有人力车,依稀是旧时的繁华。

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

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

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

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

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里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

(选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我”在车上见到一群民工,他们①______________;“我”听不清报站名,民工促狭地喊了一声站名;车近马道,民工②_______________;“我”挤下车,民工依然低头摆弄铁丝。
2.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这些民工的叫嚷,喧闹?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句中的加点词语本为“气量狭小,捉弄人”的意思,用在此处有何妙处?)
(2)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还有人力车,依稀是旧时的繁华。(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018-12-10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爱比征服更有力量(节选)

黄小平

一位少年跟师父学招式,觉得很辛苦,心想,如果有一招制敌的招式就好了,就用不着这样苦练了。少年把这种想法告诉师父,师父没有说有这种招式还是没有这种招式,只是要少年好好地去“悟”就行了。

一日,少年外出,被人不小心撞倒。倒在地上的少年不由攥紧了拳头,准备给予回击,这时,只见撞倒他的人笑着迎他而来,伸出手掌,握住他的手,把他扶了起来。少年看着那人与自己相握的手,满脸的笑容和真诚,心头的怒火顿时烟消云散。

少年回到师父身边,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一招制敌的招式。师父问:“是什么招式?”少年伸出手掌,笑着是向师父,握住师父的手掌说:“就是这一招。”

“看来,你开始真正悟到了一招制敌的本义了”师父说。

1.结合文章,说说少年悟到的“一招制敌的招式”的含义。
2.本文寓理于事,将“爱”的内涵阐释得别有深意。但也有人对“爱”有不同的看法。请联系下面任意一句或几句话,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100字)
(1)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2)爱是化敌为友的唯一力量。——马丁·路德·金
(3)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时间的检验。——肖复兴《宽容是一种爱》
2024-03-21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