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1420696
完成下面有关名著《朝花夕拾》的习题
(1)下列对《朝花夕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猖会》讲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揭露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B.《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哭竹生笋”的故事可疑,而“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
C.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D.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迷信又唠叨,鲁迅厌烦她,但当她送给鲁迅隐鼠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

(2)圈点批注是阅读名著的一种好方法。请你参考示例,对下面《父亲的病》的选段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投入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率真又博学的人。
选段: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3)在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以“名著中的‘理性的批判’与‘温情的回忆’”为主题对《朝花夕拾》进行了探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文章内容,对《朝花夕拾》的“温情的回忆”进行阐述。
示例:
我认为《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有许多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会》中对封建强权教育,《<二十四孝图>》中对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父亲的病》中对庸医故弄玄虚、草营人命的本质,鲁迅先生的憎恶与批判鲜明而深刻。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两个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来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热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侯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提,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结合原著分析,选段中的“书”指的是《____》。
(2)请结合《五猖会》,简要谈谈你对“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这一说法的理解。
2022-08-11更新 | 119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各题。
(1)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幼年鲁迅最喜欢在①______(地点)玩耍;少年鲁迅对②______(人物)堂而皇之地招摇撞骗感到无比愤恨,青年鲁迅在仙台医专时做出了③______(事件)这一重要的人生抉择。
(2)《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以下人物中,哪个不属于鲁迅先生温馨回忆的范畴,请选出人物,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阿长       衍太太       范爱农
2022-12-26更新 | 90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⑴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
⑵加点词语“忐忑”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怎样看待文中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2-22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