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143507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风的话

廖辅叔

去年我回来,                                 你们可记得,

你们刚穿新棉袍。                           池里荷花变莲蓬?

今年我来看你们,                           花少不愁没颜色,

你们变胖又变高。                            我把树叶都染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整首诗歌正文中都没有出现“西风”二字,但我们却能从多处感受到西风带来的变化。这与我们小学时学过的李峤的《风》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B.“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该句流露出一种平和、冲淡的心态。
C.本诗中的荷花与《荷叶·母亲》中的红莲一样,都象征了需要母亲庇护的孩子形象。
D.整首诗歌写出了秋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
2.本诗借 ____之口,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翩翩”一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8-21更新 | 11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的“破”既指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刮破,也暗指安史之乱使国“破”的现实。
B.“风怒号”“三重茅”,形象地表现了秋风呼啸,狂卷茅草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萧瑟凄凉的感受。
C.诗前三节是写实的叙事,诉说境遇之苦,情绪激越奔放;第四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含蓄压抑。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
2.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3-07-22更新 | 6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本词中的“谩”含意丰富,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2.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2023-08-2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