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150636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如何表现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的?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古诗阅读。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中秋月”。晏殊的《中秋月》以“霜影”起笔,渲染了一种 _____的气氛;苏轼的《中秋月》首句中的“_____”一字,深得月光如水之妙趣。
(2)两首诗都是借月抒怀,但诗人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的最后两句作具体分析。
2022-10-03更新 | 6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直接议论,以“离愁”点明诗人离开家乡的愁绪。
B.作者在诗中感慨无限,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的心境相交织。
C.诗中的“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吟”的意思是“吟诗”。
D.这首诗直抒胸臆,联想丰富,移情于物,情感自然而朴实。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0-07-29更新 | 453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

杜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释】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采用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
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
2020-01-28更新 | 2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