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21516743
南朝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阅读文本,回答小题。
【甲】

骈体之称,其意何如?a《说文解字》:“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段玉裁注曰: “骈之引伸,凡二物并曰骈。”其所概括的,就是此种文体的最突出特点——b 语句的平行、对称。这个特点既是中国语言和汉字的单音节、多声调特点决定的;c 同时也是这种文体的美学追求。南朝骈赋在词采、d 用典和音韵等方面有其独特历史渊源与审美价值。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样式,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最为壮丽的奇观。

(节选自《南朝骈文初探》)


【乙】

高松赋

〔南朝·梁〕沈约

郁彼高松,栖根得地,托北园于上邸,依平台而养翠。若夫蟠株耸干之懿 ,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 ,露滋而不润,风未动而先知。既梢云于清汉,亦倒景于华池,轻阴蒙密,乔布护,叶禽踪,枝通猿路。听骚骚于既,望隐隐于将暮,暧平湖而漾青绿,拂缯绮而笼丹素。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檀栾之竹可咏,邹枚之客存焉。

(选自《全梁文。卷二十五》)


【注释】①懿(yὶ):美好。②羁雌:失偶的雌鸟。③乔:高。④暧:这里指使昏暗,不明朗。⑤檀栾:美好的样子。⑥邹枚:汉代邹阳、枚乘的并称,两人皆以才辩著称。
【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甲】文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A.aB.bC.cD.d
2.根据提示,解释【乙】文中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
①露滋而不润(提示:成语推溯,联系成语“虽死犹荣 ”)(       )
②乔布护(提示:联系课内,关联《与朱元思书》“横上蔽 ”)(      )
③叶禽踪(提示:成分分析,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
④听骚骚于既(提示:结合语境,联系下句“望隐隐于将暮 ”)(      )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于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
4.根据乙文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文中原句松树特点写作手法
_____生长环境优越环境烘托
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_______正面描写
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无私庇护生灵____(修辞手法)

5.结合【甲】文,分析【乙】文在句式、节奏方面的特点,说说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6.【乙】文和刘桢《赠从弟(其二)》一诗都是咏物之作,两者借“松树”所寄寓的情思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诗歌鉴赏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

渔家傲

答谢中书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正音写字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yīn)勤问我归何处B.我报路长(jiē)日暮
C.夕日欲(tuí)D.未复有能(yǔ)其奇者
2.理解词义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星河欲千帆舞       玉壶光,一夜鱼龙舞
B.山川       多助至,天下顺之
C.晓雾将       骤雨初
D.沉竟跃       甲光向日金
3.直译文句   请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1)九万里风鹏正举。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对比探究   这两则选文都描绘了“仙境”之美,但“仙境”所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你结合诗文具体语境完成下面的表格。
选文“仙境”描绘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渔家傲
答谢中书书现实中如人间天堂般的山水美景画卷

2022-12-03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古诗文联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①畜(xù):饲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起(暴躁)B.恐前后受其(攻击)
C.乃悟前狼假(睡觉)D.增笑耳(只是)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此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此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动人心魄。
4.对《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故事情节曲折,语言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启示。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5.下面对《狼子野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讲富人收养两条狼,却差点命丧狼口,幸亏家犬相救,最终杀狼取其皮。
B.“狼子野心”意思是狼崽虽幼,却有凶恶的野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C.故事中的狼除了野心难改,还有阴险狡诈的特点。
D.故事中的狗自始至终保持了对狼的高度警惕。
6.用“/”给《狼子野心》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021-03-14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食,一豆
2.《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到了______的表达方式,以_____气势收束全篇。
3.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4.《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文天祥的故事可以证明这篇文章的观点吗?
2023-10-07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