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2155143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翁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 ! 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 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 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 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如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 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 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 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摘自《意林》总第 52 卷, 有删改)

1.请按要求赏析下列词语或句子。
①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品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翁动,似在默诵。(赏析这个句子)
2.读第⑧段画线句子思考: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3.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4.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②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见过了许多风景,走过了许多城市,也认识了更多的人。常会在心中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对应为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般旖旎繁华,还有贵气十足的楠木,风情万种的河柳……而我们小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且挺拔的白杨树吧!

③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却也显得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总绽放出神采,逢人会很腼腆地笑一下,露出两排干净整洁的牙齿来。

④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⑤他憨厚朴实,每当别人对他说谢谢时,他总会挠挠头,露出憨厚羞涩的笑容来,并会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最后总会讷讷地小声补充一句:“我是当过兵的呢……”

⑥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会下楼去菜市场买好多东西带回来,只要是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里。一来二去,我们全家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没事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⑦每次来家里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能否借阅。这样一个善良又勤奋好学的男孩,怎会让人忍心拒绝呢?我不曾想到的是,他竟然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他告诉我,在部队当兵时,每天除了训练和执行任务外,他都会去部队阅览室里找这类书籍看,说若不是因为家里条件差,现在的他应该也是大学毕业了,他曾经也有过很多的梦想……

⑧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却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⑨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后返程时,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当时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来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子,我好多次招手,却没有一辆车为我停下。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绝望和无助在我脑海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可否会有人来救救我?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保安小刘……

⑩四十分钟后,大汗淋漓的小刘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那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我面前的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少言寡语的小保安,而是我的弟弟。他从来未曾向我表示过什么友谊,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像老朋友一样,更像亲人一般。

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的时间不见他的身影,刚开始以为是回老家过节还未返回。元宵节过后依然不见他,我担心起来,如果是离职了,他应该会发信息告诉我一声的。一边想着,一边拨通了他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关机提示,我越发紧张了,跑去物业办打探,才知道他是受了伤休假了。

原来,他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发现一位老人在追一个小偷,他想都没想,毫不犹豫一阵猛追拦住了小偷,却被小偷手里的刀给刺中了。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小刘却倒在血泊中,整个春节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当他悄无声息地返回岗位时,我悬着的心总算轻松了。我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是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的,就算是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好一个热血男儿,你就是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杨,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贫瘠干涸,它都会努力生长。每一根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个树干,都高耸挺拔。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是枝枝透着精气,条条向着阳光……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与小刘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是被磁石吸住一般。
4.本文情节安排上的一大特点是埋下伏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019-10-28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1)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2)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垫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好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3)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4)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5)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6)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垫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7)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8)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9)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故事。
2.第(3)段中加点词语“它”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第(3)段在结构有什么作用?
4.根据神态描写,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2)段,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想:
(2)第(8)段,妈妈“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想:
5.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中加点词语“花招”是指什么。
6.小哲读了本文后,觉得应该在文末加个主旨句,请你帮他写出一个概括主旨的句子。
2023-12-22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老师讲课“入情”的,请举例说明。(3分)
3.选文中说“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4.“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此句中“雕镂下”一词能否换成“留下”?为什么?(2分)
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作者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加以描绘。(3分)
2011-10-26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