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1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666804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①掬:双手捧起;②翠微:指山腰青翠曲深处,泛指青山。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领全诗,后面诗句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春天山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诗人只顾玩赏,忘路之远近,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内心不禁懊恼沮丧。
C.颈联写诗人沉醉在山中月下美景中,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将要离开的时候,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产生了惜别之意。
D.尾联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借钟鸣之音衬托出春山月夜的幽静。
2.仿照示例,补全下表中的内容。
诗句炼字效果情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生、入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日生残夜,驱尽黑暗,春入旧年,赶走严冬的图景,表现出时序更替。抒发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又蕴含乐观的希望。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掬、弄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
D.“此中有真意”指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2.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
2024-01-09更新 | 75次组卷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上片描写出猎场面,写得狂放豪迈;下片由实而虚,“_________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渴望。
2.“鬓微霜”以一“微”字,写出词人对年老的不在意,更表明自己壮心犹在。下面这首《定风波》中“微冷”的“微”字有何妙处?请你简要分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沙湖:在黄州(苏轼被贬谪之地)东南。
2023-09-11更新 | 40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断无烟。

1.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从题材上看都是属于边塞诗。从格律上看两首都是五律。从内容情感上来说,都写到了边塞的景物以及紧张的战事,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B.【甲】诗中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从“单车”“征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失意;【乙】诗写军使走马扬鞭的迅疾,可以看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C.【甲】诗中诗人看到了大漠壮美的风光,内心的抑郁之情为之冲淡;【乙】诗军使先于烽火而至传递紧张军情,也反映了诗人镇定、充满自信的情绪。
D.【甲】【乙】两诗的五、六句描写出了大漠的壮观的景象,表现出了大漠雄浑的气象。
2.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三、四句用“出”“入”描绘静态景物,第五、六句用“直”“圆”描绘动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B.【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堪称千古绝句,和“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两句,都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C.【乙】诗“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烘托边关的紧急状况和紧急气氛。
D.【乙】诗反映边塞战争却不正面描写战争。
2024-02-29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