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21 题号:217223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湖南株洲,人们可以看到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辆辆酷似火车的列车在城市交通道路上行驶着。它们没有轨道,不用天线牵引,甚至从侧面都看不到车轮,整辆车犹如悬浮在地面上一样,极具科幻感。这就是新型的智轨列车。

株洲的智轨列车是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新交通工具,为中国首创,全球首发。中国拥有智轨列车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车上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智轨列车是怎样运行的?它看似无轨,实际上是有轨的。它的轨道是地面上画的白色虚线,这些白色虚线的涂料并不特殊,跟平常的路面涂料完全相同。智轨列车识别地面的虚线轨道靠的是摄像头——智轨列车上一共安装了十几个摄像头,摄像头就像列车的眼睛,通过它们可以感知周边的环境,从而测定和锁定白色的虚拟轨道,然后列车会沿着虚拟轨道自动行驶。总之,智轨列车通过车载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和周边情况,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智轨列车的造价很低,据了解,我国地铁造价约为47亿元/千米,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造价约为1.52亿元/千米,而智轨列车仅需要4000万元/千米左右,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智轨列车的建设周期也短,一条运行线仅需一年的建设周期就能快速投入使用。

智轨列车具有城市交通大数据集成系统,可以根据客流变化调节客运能力,像地铁一样进行编组,当遇到高峰期时,可以将多节车厢进行编组,增加载客量。它可根据不同线路、不同时段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灵活调控,大大提高运力。

智轨列车充电10分钟,可以满载续航25千米。智轨列车具有轻轨、地铁等轨道列车零排放、无污染的特性,并支持多种供电方式。智轨列车借助电力运行,既可以使用无触网的快速智能充电供电技术自行管理能源消耗和运行效率,还可以使用快充钛酸锂电池进行供电。

智轨列车具有地面通信信号系统,它快要到达红绿灯路口时,会向红绿灯基站提出优先口令,红灯会立马变绿灯,保障智轨列车优先通行,并且保证智轨列车的运行速度。

(摘自沈羡云《智轨列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轨列车没有轨道也没有车轮,不用天线牵引,整辆车犹如悬浮在地面上一样。
B.全球首发的株洲智轨列车是中国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交通工具。
C.智轨列车可以根据客流变化调节客运,将一节车厢进行多次编组,增加载客量。
D.智轨列车快要到达红绿灯路口时,会自动向红绿灯基站提出绿灯变红灯的口令。
2.请根据选文中智轨列车运行说明,把以下空白处补充完整。

3.请简要概括智轨列车的优点。
【知识点】 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书对大脑的要求更高

①听书,不仅可以解放疲劳的双眼,还不限制时间地点。但比起传统的看书,听书难以集中注意力,留下的印象也没有“看”书那么深刻。

②实际上,不管是对文字,还是对语言的处理,大脑都是一视同仁的。大脑收集信息后,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贮存、识别、记忆和理解处理。

③首先是贮存。人的感觉器官就像一台24小时工作的监控摄像头,会忠实地记录下所有看到、听到的影像。然而大脑却并不想对如此繁复冗杂的信息照单全收,它通常会先进行短暂的存储,方便接下来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这个贮存的过程相当短。

④接着是识别。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对信息进行过滤,排除一些它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上。由于成年人平时接触到的大量视觉信息都是通过文字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后是记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字和语言的需求和依赖远不如成年人,他们的大脑在刺激信号传入后还是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如实地记录所听所见,“遗觉象”。可能正因如此,我们有时能清晰地想起儿时的一些事情。不过这种种视觉遗觉象、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触觉遗觉象等,能持续保持到成年期的并不多。

⑥最后便是理解。我们在阅读时,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不同;左脑先理解后记忆,记住慢、遗忘快,更适合记忆的消化、吸收;而右脑则会将语言变成图像,可以大量、快速地记忆,且记忆质量很高,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也就是说,当右脑分析一个词时,比如阅读到“猫”这个词时,就会自动在右脑影像库中搜寻猫的形象,然后将猫这个词与它的图片链接在一起,加深印象。如果是分析一句话,比如“猫在睡觉”,影像库中可能出现的就是一只猫在太阳底下蜷成一团睡觉的图像,或许还夹杂着轻微的鼾声。因此,语言对大脑会有更进一步的刺激,所以听书有时比阅读还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

⑦因此,听书其实对大脑的要求更高,也更有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脑对语言和文字的处理过程一样,因此认为听书给人留下的印象没有看书深刻是没有道理的。
B.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信息后,全部被大脑贮存,然后经过大脑识别,加以记忆。
C.第⑥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右脑会将语言变成图像,可大量、快速地记忆。
D.文章在说明“听书对大脑的要求更高”时,采用了逻辑说明的说明顺序。
2.文段画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专注于言语会话的主要信息
②交给负责处理文字的大脑区域去分析和理解
③它会优先检索出这部分内容
④然后做出反应
⑤大脑会认为文字信息很重要
⑥同时它也会过滤一些不重要的虫鸣鸟叫、机械轰响
A.⑤③⑥④②①B.③②④①⑤⑥C.⑤③②⑥①④D.②④③①⑥⑤
2023-02-16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性变”不用做手术

王珀

在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里,有的动物可以自行发生性别改变,以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这一现象令人惊奇。

动物世界的性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生活在海边礁盘、石块上的牡蛎,出生时是雄性,一年以后就变成了雌性。而另一种鱼类黄鳝则恰恰相反,小的时候都是雌性,能够产卵,而在产过一次卵之后,便逐步变成了雄性。生长在我国福建沿海的一种鲎,最早的时候都是雌性。进入繁殖期之后,一半雌鲎就变化为雄鲎,并且,一只雄鲎总是趴附在另一只雌鲎的背上,紧紧地靠在一起,成双成对,永不分离。在红海中,生活着一种红鲷鱼。这种鱼以20条左右为一群,其中,只有一条雄鱼。一旦这条雄鱼死去便出现了奇怪的事情:在剩余的雌鱼中,身体最强壮的一尾便发生体态变化,鳍逐渐变小,体色变艳,内部器官也随之发生变化,成为彻头彻尾的雄鱼。如果这条变化而来的雄鱼再死去,在剩余的雌鱼中,另一尾最强壮的雌鱼就又要“升格”为雄鱼。更为有趣的是,红鲷鱼的这种变化,和它们的礼堂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当雌鱼看不到有雄鱼存在时,才会发生这种变化。倘若,雌鱼能够看到有雄鱼存在,上述变化就不会发生。

有些动物的性别变化,情况更为复杂。甲鱼(鳖)在25℃时鳖卵孵出的全部是雄性,而在温度升高后孵出的则是雌性。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产卵的时候,一对婚配的鱼在一天要发生5次性别的变化。印度洋红海珊瑚丛中的白头翁鱼,每到生殖季节,性别全部转换。不过,雌鱼变成雄鱼后的20多天里仍然能够产卵。

环境污染对动物的繁衍产生不良作用,也可以引起性别的改变。美国科研人员发现,污染物通过破坏一种被称为芳香酶的脑酶,把睾丸激素变成雌激素来影响性发育。在鱼脑和人脑的雌激素合成中,芳香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如果在生命的早期干扰它,就可能对性别发育产生影响。改变鱼脑中芳香酶的数量,同时也改变了鱼脑中睾丸激素和雌性激素的数量。

动物的性变功能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一个课题。经过人们的共同努力,解开其中的奥秘已为时不远。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主要从哪几方面说明动物的“性变”?
2.概括回答第二段中动物“性变”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3.第三段主要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四段中黑体的“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一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7-06-01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一文,完成问题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2.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打比方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打比方D.列数字,作比较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2023-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