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172401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1.下面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战戟折断沉沙却未销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乙诗次句的“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甲诗后两句直接从侧面落笔,描绘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后的失败场面。
D.甲乙两诗同属于怀古咏史诗,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2.【甲】【乙】两诗都是借史抒怀,请结合内容分析两诗有何异同?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2023-01-07更新 | 6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既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情感。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大。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下片内容,并说说划线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022-11-27更新 | 10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水初涨,白云重叠,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轮廓。
B.诗人用词准确,“争”“啄”描绘出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谁家”似问非问,灵巧俏皮。
C.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面到点,又由点回到面,其结构之妙,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D.全诗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大自然之景,展现出早春西湖的勃勃生机,让诗人流连忘返。
2.本诗紧扣“早春”,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请试着举出一例进行简要分析。
2023-11-04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