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1742549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侯,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 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 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 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本文以“疼痛”为线索,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的理解。
5.读完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迪?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___________→父母因车祸受伤,____________→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3.品析下列句子。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4.有人把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2022-10-28更新 | 1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夜,静止了一般,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油灯”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
B.第②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
C.第⑤段具体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
D.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
2.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022-11-16更新 | 1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米丽宏

①咯吱咯吱,嘎嘣嘎嘣,咔嚓咔嚓。

②脆脆的嚼食之声,听起来,很迷人,嚼起来,更迷人。这种由牙齿与耳朵共同完成的脆感,更是令人欲罢不能的口福。

③脆,是五味之外幽邃深沉的一味。

④中国美食诉诸听觉的例子多多,如三鲜锅巴——焦脆的锅巴盛于盘,上桌时滚烫的菜往上一倒,发出爆炸的声响,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再如三大炮,炸响铃,也都以声取胜;而一款松鼠黄鱼,甜酸焦脆加上华丽的造型,堪称复合之美。

⑤还有一种颇具霸气的小吃,叫做爆肚。一个响彻云霄,气势非凡。看字面,以为是油锅,其实是热水,很特殊。闪电般的、急速的,甫下锅、又迅疾捞起的操作,保持了它特有的脆劲

⑥清人张漱石在《梦中缘传奇》中说,北京人听戏,喜欢的只有梆子,罗腔,京腔;梨园若上演昆曲,一众看客便须臾轰然散去。也难怪,慷慨悲歌的北地人,喜的就是那种展截,那种脆。梆子鼓点如马蹄,节奏鲜明,铿锵有力;鼓弦声涛里,有刀来剑挡的武气,良辰吉日的喜气,赶考京城的文气,除暴安良的硬气。如此种种,正合一个字。

⑦现实中,一个人说话之声息态度,是其头脑和办事能力的具体外化。《红楼梦》里丫头小红,口齿伶俐,头脑清楚,面对王熙凤交待的差事,四五门子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爽脆,无一丝拖泥带水: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约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这番话如连珠,如爆豆,正显示了思维的流畅与通达,表达的清通与脆亮。奶奶奶奶的,把李纨都绕晕了,王熙凤赞不绝口,将小红调到了自己身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王熙凤好钢口,自然欣赏拥有同样能力的小红。

⑧脆,是为人的自信与品性,不中庸,不圆融,不攀附,不索求,灿烂有神,格局开扬,甚至有点钢,有点杠,有点易折易碎。

⑨大漠长风里的三毛,顶一蓬散发,着长袍一字拖,啪嗒啪嗒一路脆响,让无数人心折。其不羁洒脱,超越时代几十年,灵魂与身体一直在路上。

我们没有她那样汩汩不竭的才华怎么办?那就不妨做块铁,在持续的叮叮当当锤打声中,发出耀眼火花,锻造纯粹灵魂。

⑪脆,是一种活着的精神,一种生命的清朗状态。它只合宁折不弯,大义凛然,而不会婉媚讨巧,夹缝求生。

⑫鲁迅的一生,眼光那么犀利,没有什么奸滑可以逃过他的火眼金睛,没有什么卑缩可以躲过他的如椽巨笔。他毫不留情地揭露,无所畏惧地道破,简直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到不通世故,纯粹到如歌如诗。

⑬生活中,总是有阴有晴,但之间的辨证与张力,构成了全部的世态与人生。白居易有两句诗千古传诵: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作家汪曾祺也说,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是的,有时候,生命比薄胎瓷更容易破碎。而脆的东西,大抵都是不错的宝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更应该善待自己、珍惜他人,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选自《四川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脆”的具体含义。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3.文章最后一句话中“这个道理”是指什么? 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多个拟声词开篇,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又吸引读者。
B.第⑦段引用《红楼梦》中的片段是为了表现小红的办事能力强。
C.文章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D.作者由浅入深地论述了“脆”,赞美了“脆”,并提醒我们保护好“脆”。
2024-02-22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