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177173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学琴记

①儿子的钢琴老师不苟言笑,儿子是个话痨,儿子却特别喜欢上他的钢琴课。我很好奇这个寡言的老师是怎么征服儿子的。于是,我经常找机会和他一起去上课,想看看这个老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②每次去上课,儿子先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有时他弹得很不错,准确流畅,也有时候紧张起来弹得磕磕巴巴。每次听到他卡顿的琴声,我的心都被提着,倒吸一口气。有一次儿子弹得实在是太糟糕,卡顿的像竹筒里倒豆,艰难至极。我在一旁偷偷打量着钢琴老师,想象着一般老师可能会如何批评这糟糕的弹奏。你刚才弹得一定很难受很尴尬,钢琴老师说,此时儿子已经蔫巴巴地耷拉下脑袋,如果你不想再有这样糟糕的体验,就请你以后练琴的时候认真一些。这个焦灼的黑色时刻竟这样风轻云淡结束了!

③和不轻易批评儿子一样,钢琴老师也极少夸赞他。有时候,儿子曲子弹得不错的时候,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你这样做很专业,不错,继续。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晒钢琴老师给女儿的奖励,印章本和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礼物,我心里不禁暗暗生出一丝羡慕。毕竟,一个被老师发奖励的琴童可以更自觉,让缓解陪练妈妈的不少焦虑,也会稍稍满足一下脆弱的虚荣心。老师们之间都很流行用一些小玩意儿来奖励孩子,可我儿子的这个钢琴老师从不这么做。但仔细回想,其实不是儿子做的不够好,而是他的老师并不在意奖励学生这个方式。每一次优秀作业等价于一朵小红花的奖励,细想起来,确实有不合情理的地方。

④有时我在想,批评与奖励真的能帮助一个孩子把事情做好吗?也许会,但这样的好有时限。这些外在的评价多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让他们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探索与感受。能够把琴弹好本身的愉悦要远大于一朵小红花的快乐,而自己糟糕的感受与体验又远比严厉的批评更直击心灵。这些深邃贴己的感受,那么微弱稀薄,一不经意就冲淡了。弹琴就像任何一门手艺的学习,保持注意力专注,不被脑海里随意滋生的声音干扰和牵引,这大概是学习发生的第一步。想到此不由地感叹,孩子不够专注有时真是拜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所赐。

⑤练琴确实是一件有些乏味的事,一段曲子要弹上二十遍、五十遍,甚至于上百遍,哪有动画片和漫画书好看。一些快乐的获得是那么容易,而另一些快乐的获得却又是那么艰难。每天要坚持练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孩磨蹭着在钢琴前坐下来,上厕所、喝水、全身瘙痒、发呆各种练琴综合症就找上来了。但当儿子意识到无逃脱的可能,只得硬着头皮苦练。老师还告诉他,对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重点练习。因为大部分技艺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反复打磨的历程。这些其实是所有学习发生的路径

⑥这些天在看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到一段文字深有感触: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现代的父母已经给孩子提供了过多消极的娱乐活动,却可能没有认识到,过着日复一日外表相同但精神专注的生活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他此时对钢琴的练习毋宁说是练习对单调的承受,对专注这一重要能力的持续训练。他全神贯注于此,就是在过一种有力量的精神生活。

⑦儿子也有懈怠的时候,每每此时我便提醒他,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现在刚来到一座宫殿的门槛处,下一脚就迈入殿堂,你难道真的不想走进去探究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吗?学习嘛,就是一个慢而不息的过程,至于究竟抵达何处,也许真的只有一步步走才知道。

1.阅读①至③段,说说钢琴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一朵小红花的奖励”不合情理的原因。
3.阅读第⑤段,说说学习发生的路径是怎样的。
4.阅读⑥⑦段,说说作者对现代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细雨如丝锦城

①成都的春雨,多在夜里开始。清晨起来,隔着窗户听见在枝叶间发出春蚕咀嚼般“沙沙沙”的声音,就能感知春雨的节奏。

②成都的春雨,是极柔的,柔得像蘸饱了墨的毛笔在宣纸上轻轻晕出来一般,没有冬雨的寒冷,夏雨的急骤,秋雨的惆怅,更多的是温暖、柔和和甜蜜。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花花草草,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绿意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人们心里。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楼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春雨悠悠,远处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茗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意境。

④感受成都的雨,还有一种方式,是闻。

⑤推窗观春雨,移步闻花香。沿着成都温江的江安河滨,是蜿蜒的林子和草坪铺开的画卷,你会遇见海棠、红梅、翠柳,也会遇见薄雾中成群的白鹭和三两的黄鹂,有时还会遇见戴着斗笠垂钓的老人。古人反复吟唱的一幕幕,此刻就在眼前舒展开来。

⑥几场春雨过后,春阳便灿烂起来。无须远行,沿锦江溯河而上,一个接一个的花木园子早已蓄满了春色。无须进到园中,在花影横斜的绿道,便可看到招展过墙的花枝。这时你会发现,浩浩荡荡的春天早已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走其间,衣袂带香,惬意无比。无论是垂丝海棠、樱花、红叶李、玉兰,还是黄花风铃木,全都大大方方地绽放开来。不仅一处处主题赏花基地、公园、小区,就连街头路旁也将变成花海。一朵朵、一丛丛带露的花,与镌刻在记忆中的诗句遥相呼应,带你穿过绵延的时光。娇羞、妩媚、奔放,因这春雨,添了无限情趣,说她姹紫嫣红也好,说她千姿百态也罢,终归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二十里中香不断”。

⑦时空越千年,春雨催好诗。成都的春雨滋养了万物,也滋养了心田,叫人心里萌动着无限喜悦、生机和活力。

(文宋豪新,有删改)


【注释】①锦城:成都。
1.以“细雨如丝锦城春”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②段写冬雨、夏雨和秋雨有何作用?
3.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时空越千年,春雨催好诗。”下面诗句最符合文章中雨的情态的一项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023-01-07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同行的时光

房 蒙

①旧历八月的北方小镇,碧空如洗,阳光柔软而熨帖——真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了。

②可是再好的时光里也会有人变老,我的外婆,她也一年一年老去了。早先几年,外婆就被姨妈接到城里去住了。

③听说我要回来,外婆早早地下楼,在路口处晒着太阳等我。年近九十岁的她的确是苍老了,梳在耳后的头发从花白变成雪白,牙齿也几近掉光了,像是一件古旧的物件蜷曲在光影里。

④我很乐意加入他们晒太阳的队伍里。时间在阳光和影子的胶着中缓缓而过,夕阳西下,黄昏的样子,使人想起“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我扶她回姨妈家,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零星地散落着几片枯黄的叶子。

⑤我陪她慢慢地挪步,如同小时候她扶我学步的样子。傍晚的街道上,少有行人,世界有一种难得的安静。木质手杖杵地的声响在暮色里传出很远,像是大地上的某种震颤,又仿佛世间只有我们两个在走。在要拐弯的时候,她忽然说:“咱们再往前走一段吧。”她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咱们走到那里,再走回来。”

⑥说实话,她这个提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毛病的她,几乎从不出门。也因此,虽然自父亲故去后我就同她一起生活,但真正同行一段路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⑦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要去对面村子上学了。我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个个子不高红脸膛的民办教师。开学不久,他让我在黑板上听写,写到“圈”字的时候,我想当然先写一个“口”字,再在里面填上一个“卷”字——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仅有的两个老师打架跑掉了,我其实已有大半年没有上过课了——他就把我推出门去,然后把门关上再让我进去。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可那时的我,却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我铁了心要转到另外一个班上去,那个班的班主任是学校的校长,一个看上去相当和蔼的人。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被一口回绝。于是又告诉外婆,她竟毫不犹豫地要陪我去学校一趟——那个校长平日里喊她嫂子,大概她一出面,这事儿就好办了。那一次似乎是她这些年里走得最长的一段路了。事情自然得到了解决。

⑧还有一次是更早的时候,我大概只有四五岁,那是我记忆里外婆唯一一次到山上劳作的情形,并且带上我。

⑨四年前,外婆胆结石的毛病变得严重了,隔三岔五地复发,浑身战栗,发高烧,呕吐。我回到老家,租了一辆小面包车,送她到城里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担心路上的颠簸,就让她靠在我的臂弯里。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她如此贴近,也是第一次察觉到她瘦小身躯里藏匿的羸弱。我像是捧着一团细小的火苗。那时,我真是担心她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糟糕,后来我陪她到省城做了一个简单的腹腔镜手术,住了几天院就回来了。前来探望的人见到她精神矍铄的样子甚至有些吃惊——他们以为从此要卧床不起了。这大概算作我人生里最重大的一次凯旋

⑩三十年来,我所能记起的与她同行的时光就只有这么多了。

⑪暮色逼近,我同外婆相互搀扶着上楼。

⑫过了而立之年,我才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我与外婆的角色,似乎也在这样的时光流转里相互对换,我变成一个大人,而她慢慢退缩成一个需要时刻关照的孩子。然而,即便年近不惑,我也还是时常感到人生中的一些缝隙,不知何时皲裂开来,那是任何成长都于事无补的裂隙。

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裂隙让我感到惧怕。即便只是黄昏里短短的一段路,我也害怕走着走着,会丢掉搀携的那个人。从此再没有人指引我折回的旧路,只能独自一个人走进浩大而幽深的森林——那时,我将永远丢掉一个叫作“孩子”的身份。   

(《光明日报》2019年12月6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阳光柔软而熨帖”,为下文晒太阳的情节作了铺垫。
B.外婆支持“我”转班,表现了外婆对“我”无原则的迁就。
C.文中多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我”和外婆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D.本文运用插叙的叙述顺序回忆了“我”与外婆同行的时光。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划线句子。
(1)我像是捧着一团细小的火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这大概算作我人生里最重大的一次凯旋。(赏析加点词语)
3.文章写了几段“我”与外婆“同行的时光”,请简要概括。
4.如何理解“即便只是黄昏里短短的一段路,我也害怕走着走着,会丢掉搀携的那个人。从此再没有人指引我折回的旧路,只能独自一个人走进浩大而幽深的森林——那时,我将永远丢掉一个叫作‘孩子’的身份。”这段话?
2020-05-07更新 | 2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火车上的爱

①八个小时的站票,我心里就打鼓,那么长的路程,我全身的坏损零件能不能坚持连续站立八个小时还是个问题,何况还带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②手里攥着车票,心里极不情愿接受无座的事实。无座车票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尤其是远程无座,我更是无法克服身体的缺陷和心理的恐惧。

③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第一次乘火车时的情景。候车室人山人海,排着杂乱的长队,检票口处极其拥堵,我至今心有余悸。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上的火车,恍惚记得,我是被挤上去的。在车厢里,根本没有站立的地方,四个小时的行程,我无法动弹,脚跟好像就没有挨着火车皮,大汗淋漓,口渴难耐,嗓子冒火,却也没有办法挪动一下身体,双腿疼痛麻木,下车后我用两天时间也没有缓过劲儿来。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敢买无座车次了,哪怕是晚两天也不赶时间乘无座火车了。

④这次的时间却不允许我去等待有座位的火车,我必须买这趟无座车次,带着孩子乘坐火车。我咬咬牙,大不了让孩子体验体验挤火车的滋味,我也挑战一下自己。

⑤等上了车,我才知道,这趟长途车,卧铺一直到我下车的地点都没有一个空位,餐车也坐满了人,我们只能站在车厢里了。左手拉着行李箱右手领着孩子,一边说“借过”一边往里走。找到一个能同时站立两个人的地方,我们就停了下来,一个中年男子问:“怎么不走了?”我笑笑说:“我们是站票,这里相对稀松一些,就站在这里吧。”中年男子说:“把箱子放在上面吧。”说着,就举起我的行李箱,将它平稳地放在行李架上,我赶紧道谢。他微微一笑:“不用谢,举手之劳。”刚过了十几分钟的样子,孩子的兴奋劲儿过去了,说:“妈妈,我累了!”我刚要安慰她,旁边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姑娘说:“小妹妹,来这里坐!”边说边往里挤了挤,并且自己侧着身子,留出足够一个孩子坐的空地。我感激地向她道谢,她说:“没事的,孩子占不了多大点儿地方。”

⑥很快到了下一站,车厢里站着的人更多了,肩挨肩,背靠背,偶有踩脚的,一句“对不起”,一个微笑就轻轻地化解了。孩子要方便,我带着她去洗手间,返回车厢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在我刚才站立的附近有了两个空座位,周围站立着好几位乘客,没有一个落座的意思。我知道自己没有座位,也不好意思坐下,这时一位身穿黑连衣裙脚踩高跟鞋的年轻女子说:“我坐累了,你们坐这里歇会儿吧。”我正好有些累,说了谢谢就顺势坐了下来,让孩子站在身旁,另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大男孩说:“让孩子坐在里面,我走动走动。”孩子说:“我想站会儿,一会儿再坐。”此时,刚才给我放行李箱的中年男子过来说:“要不,让我媳妇坐会儿吧?我们也是站票,她晕车。”谁知男子媳妇一坐下就开始睡觉,一直到她睡醒,也没有一个人打搅她。这种长时间长距离地让座,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我在座位上眯了一会儿赶紧起来,找给我让座的年轻女子,才发现她在车厢的中部倚靠在座位背上专注地看着她的手机,仿佛自己也是无座位的人一样。又过了两个车站,下车上车,黑裙子年轻女子,始终站在那里看着她的手机,大男孩走动走动到现在还没有走过来,我这才意识到他们是有意识地给我和孩子让座,我也不好意思起来。正好,上来一位老大爷,我让孩子起来,把座位让给爷爷,爷爷客气后,还是坐下了,“谢谢你!我没有买到有座位的车票,但我心脏不好,还担心站一路受不了,没有想到火车上也有人让座位。”虽然我是借花献佛,但也献对了人,心里暗喜,终于可以给黑裙子年轻女子和大男孩最好的回报了。

⑦再过一站,中年男子的媳妇睡醒了,她赶紧起身,让孩子坐,我说:“孩子也刚起来,你再坐会儿吧。”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说:“小妹妹,坐这里,我下一站下车。”我也有些累了,道了谢坐了下来,让孩子坐在我的腿上。当我下车回望车厢的时候,我看到了黑裙子年轻女子又回到了给我让座的位置,也看到了借口走动的大男孩回到了他的座位上。我向他们挥手道别,点头致谢。他们也友好地向我微笑挥手。

⑧走在出站口的路上,感觉长长的八个小时,不仅不累,还很温暖,无座车票带给我的不再是噩梦,而是一场温暖友爱的旅行!

⑨时间在消逝,年轮在增长,而文明礼让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最终汇成一条爱的河流,流遍大江南北,流在每一个善良的人血液里!让爱永生!

(选自“江山文学网”微信公众号,2019年4月13日)

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在火车上遇见了哪些爱心事件?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咬咬牙,大不了让孩子体验体验挤火车的滋味,我也挑战一下自己。
(2)心里暗喜,终于可以给黑裙子年轻女子和大男孩最好的回报了。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

【链接材料】10月19日早,地铁上,吴妈妈刚走进车厢,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给吴妈妈让座,但吴妈妈坚持不坐,她说:“你们年轻人每天上班比我们更辛苦,我不坐,你就安安稳稳地坐着。”下了地铁,有人不解地问吴妈妈为什么不坐,吴妈妈说:“她让座是她的礼貌与修养,年轻人应该让座;但我不能倚老卖老,我的身体也还好得很,她们现在每天上班更辛苦。人应该互相尊重。”

2021-12-06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