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180074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

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注释】①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②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③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④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⑤红颜:容颜。⑥时欲沉:时将晚。⑦裁,免除。⑧抵(zhì)节:击节。节,乐器名。行路吟:指《行路难》诗。⑨柏梁铜雀: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⑩清吹:悠扬的管乐。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歌都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行路难》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拟行路难》以四个排比句领起,都仿佛在营造欢乐的气氛,其实在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B.《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典故,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阻绝。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C.《拟行路难》由献列各种精美的器玩以行乐解忧,导向人生苦痛、忧思难遣,再折回裁悲减思、击节吟唱,而结以清吹不永、胜概难继。转折处突兀,承接时自然,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苦闷与慰藉、排解而又难解的感情。
D.纵观《行路难》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时,仍然对前途允满信心。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七言律诗采用白描手法虚写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C.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D.五、六句中,“临易水”表达出将士们悲壮激烈的豪情;“霜重”点明天冷霜重,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战争形势的严峻。
2024-01-07更新 | 114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从军北征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释】①偏:同“遍”,广泛的,到处。②碛(qi):沙漠。
下列对本诗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艰苦环境和悲壮气氛。
B.“横笛偏吹行路难”体现出征人凄苦的心情。
C.“碛里”“月中”使人倍感环境的悲怆,也能感受到征人的建功立业的豪情。
D.诗人通过写笛声导致征人回望的细微动作,实写征人思亲怀乡的共同感受。
2023-05-20更新 | 78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以小景写大景。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未消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希望能托雁儿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人。尾联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020-06-11更新 | 4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