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181732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农家小院走出来的航天将军

①聂海胜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挡镇,是家中第六个孩子。因家里人口多,父母早出晚归的收入不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他上小学时,咸菜杂面是这个十口之家最主要的口粮。他经常打着赤脚,穿着姐姐们“传承”下来的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上学。

②小学阶段,他贪玩,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亲友建议下,父亲干脆让他退学,帮家里割草、喂牛、做农活。可聂海胜天生是个倔脾气,不让他上学,他却偏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不停地学习。

③再次进入学校,聂海胜像变了个人似的,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数学,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可幸运并没有因此而垂青他。初二那年,积劳成疾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得更加艰苦,因交不起学费,聂海胜前前后后辍学了四次,都被老师登门挽留并免除了全部学费,才能继续在校学习。

④聂海胜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家里到学校两公里的道路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有他健步如飞的身影。晚自习放学后,他一个人仍然在教室的煤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苦读。困了,趴在课桌上一觉到天亮是家常便饭。中考时,他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考入重点中学的三名学生之一。

⑤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每当遇到难题,聂海胜便像着了迷似的问老师、查资料,不弄清楚不罢休。高中即将毕业时,听说空军在学校招飞行员,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然而,全校250个报名的学生第一轮就被军医刷下了100多个,许多同学对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失去了信心而选择放弃,但聂海胜却下定参军报国的决心,练长跑,吊单杠,为体检精心做准备,最终成功进入了长春航校。

⑥聂海胜进入航校才知道,通过校外的层层筛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天之骄子”,真正的大浪淘沙才刚刚开始。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以及外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停飞,这让聂海胜如临大敌。刚过了30圈正反转眩晕测试,紧接着的高空走钢丝他格外谨慎。有一点空闲,他就见缝插针拿起外语课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他从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飞行部队成为歼击机飞行员。

⑦一次,聂海胜驾驶的歼击机突然发生故障,在飞机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地处理险情。他多次试图将飞机空滑返回基地,失败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00米处,他忍痛割爱,弃机跳伞后昏倒在地。

⑧然而,失败和挫折不但没有动摇他,反而更增加了聂海胜对飞行事业的热爱。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成立,聂海胜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严格的挑选进入了航天大队。在承受6~8倍体重的超负荷等情况下,他仍然能对上百个复杂仪表、电门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独立战斗值班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耐力,以及独立思考、综合处置能力都让战友们惊叹。

⑨两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聂海胜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直到2021年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办公室主任助理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作者:衡玉坤。有删改)

1.本文以聂海胜的求学之路为线索,讲述了聂海胜勤勉的学习经历。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学习阶段,逐一概括他在求学路上面临的困难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
2.文章第②③段写聂海胜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可幸运并没有因此而垂青他。(幸运未垂青,他遇到了哪些不幸?)
(2)失败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00米处,他忍痛割爱,弃机跳伞后昏倒在地。(“不到”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和《植树的牧羊人》都体现出“坚持的力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小扇轻摇的时光

①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③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③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④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⑤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⑥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⑦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⑧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⑨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⑩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⑪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⑫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⑬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⑭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⑮“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⑯“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⑰“人啊!”母亲叹一声。

⑱“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简要概括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另外两件事。
①母亲催“我”暑假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段中的加点词。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3.第⑫段中加横线部分的有何作用?
4.说说你对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的理解。
2023-03-01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课文第8~20段,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内容。
(2)语句“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14段反复手法和委婉语气的表达作用。
2024-02-05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落槐花点地

宁显福

①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

②今年雨水多,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泰米,细细获就、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

③民间有槐落三度之说,而北京槐花起落至少有两度。只不过,那些赶趁三四月开的是刺槐,而盛夏姗姗迟来的则是国槐,而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

④中国是槐树之乡。据载,北魏洛阳、唐朝长安早有广植国槐作为行道树的历史,而我国现存最老的一株则在甘肃平凉,距今已3200多年,可谓华夏古槐王。老北京同样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蓟辽幽燕,到元大都、明清北京作为行道树,再到上世纪80年代国槐正式成为首都市树,古槐与北京俨然一对风雨伉俪,一伴千年。

⑤京城每一处老槐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光说景山,最老的树要数观德殿西侧的一株千岁唐槐,远观高耸挺拔、叶繁荫茂,近看才知其主干其实早已朽空,只制外围栓层和树皮维系生机,奇巧的是在树干中空又生出一株小槐,成为京中独一无二的怀(槐)中槐,这株古槐前瞰朝廷峨宫,后踞清廷历代皇帝神像供所寿皇殿,联系朝代兴替、风云变幻追寻历史,不禁令人嘘唏。

⑥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香浓岁月、镌刻风霜。在国槐与北京千余年的历史交葛中,老槐树正以其生生不息的顽强劲儿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贞守,演绎着古与今、旧与新、变与不变的时空转寰,已然成为触摸北京千年古都文化传承、历史脉动的重要线索。

⑦槐之于京,虽举目于,其实卿本宫廷,乃皇家贵胄身世,如今遍落北京街头巷陌,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⑧槐别名挺多,如槐蕊、豆槐、细叶槐、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槐之、槐之,槐才成为人们内心中无需约定、当之无愧家园故土的象征。明朝时洪洞移民就有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洪洞大槐树流传五百多年至今,已不再单单是山西迁民的寄托,而成为华夏儿女对祖先故土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因此槐树也上升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传统符号。

⑨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荫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遥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家国天地人亲君师的统一。槐在家为乔、举国为桢。高槐,则直接把对国士英才的期待提拔到制高点。槐寄托太多,其情切之处是家、其忠页之骂便是国。而今谁解槐魂赋,老树深恩怎报偿?而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灵星之精的神树,意蕴家承荫嗣绵长、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

(《北京文学》2021.6)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名称所在地树龄
3200多年
景山观德殿西侧
“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
2.体会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

3.第③段中作者说“国槐生在北京,却别有一番特殊意义”,你觉得有哪些“特殊意义”?
4.仿照链接材料,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批注,说说选文如何由对槐树的记叙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链接材料】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节选自《灯笼》)


【批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2023-07-1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