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3 题号:2183182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
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
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2.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2014·浙江杭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一天的等待

家里的人还未起床,他走进我的房间,关上窗。他的脸色发白,全身哆嗦,好像每跨一步都十分痛苦。

“怎么啦,斯加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到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当我下楼时,斯加茨装束整齐,坐在火炉旁。这孩子才九岁,似乎被病折磨得厉害。我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热得很。

我说:“上床吧,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他终于上楼躺下了。

医生来了,他给斯加茨量了量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颜色胶囊的药、服药的说明。一种退热的,一种止泻的,第三种是供病情严重时吃的。他好像对流行性感冒非常内行,解释流行性感冒的病菌只在病情严重时,才威胁生命。如果体温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不必担心了。孩子的感冒并不严重,只需防止染上肺炎,就不会有危险了。

回到斯加茨的卧室,我记下孩子的温度以及吃药时间。

“你要听我读点东西吗?”

“好吧。如果您愿意的话。”斯加茨说话时的脸色苍白,一圈很深的黑晕印在眼眶外。他躺在床上,静静的,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

我大声朗读《海盗》,这是霍德华·派尔写的,然而我发觉他并没有听进去。

我问他:“你有什么感觉,斯加茨?”

“还是那样。”

我守在他床旁,一边读着书,一边等待给他服药。此时斯加茨最好能入睡。可是,我抬起头来时,他正盯住床脚,一副奇怪的神态。

“你不想睡睡?到时我会叫你吃药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斯加茨对我说:“您不必守着我,爸爸,如果打扰您的话。”

“一点也不。”

“不,我是说,如果这样打扰您的话,您就不必在这儿。”

也许他只是有点头晕。十一点钟,让他按医生的吩咐吃了药后,我出去了一会儿。

晴朗而又寒冷的一天,大地覆盖着一层雨雪,冻得结结实实。光秃秃的树干、矮小的灌丛、砍下的柴禾堆,连着光光的大地,被冰雪装饰一新。我带上小猎犬,沿着冰封的小河,朝着路的一端散步。在这滑如玻璃的路面上站立或行走都很困难,红毛猎犬老是滑跤,我也重重地摔倒了两回。有一次我的枪掉了,在冰上滑出去好远。

来到泥筑的高高的堤岸下面,忽地,一窝鹌鹑惊飞而起。在鹑鹌飞越堤顶,想溜过我的视线时,我举枪射中了两只。鹌鹑窝有些安在树上,大部分散布在柴禾堆上,它们在飞出窝前,要在被冰包裹着的柴堆子上跳几跳。如果你发现了鹌鹑的窝,可你还没在冰上站稳脚跟,这些鹌鹑会立刻从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柴堆里钻出来,四散飞去。我仅仅打到两只,五只从枪口下逃掉了。从外面回来时,我欣喜地又发现一个鹌鹑窝,紧靠着我的房子。有朝一日再发现更多的鹌鹑窝,那才幸运呢。

进了家,家里人说孩子不许任何人进他的卧室。

“你不能进来,”他说道,“你可不能像我这样。”

我靠近他,斯加茨仍然是我先前在这里时的姿势,苍白的,两块颊尖上烧得通红,他目不转睛地盯住床脚

我给他量了体温。

“多少度?”

“一百左右。”我说道。体温是一百零二点二五度。

“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正常,”我说,“不用为此担心。”

“我可不担心,”他说,“我总忍不住去想。”

我说:“别想。只管安心罢了。”

“我是很安心的。”他说着,两眼直直地看着正前方。很明显,他心里死死地抱着什么东西。

“把这个用水喝下去。”

“你认为它会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啦。”

我坐下,开始读《海盗》,而我能察觉他心不在焉,所以停下来。

“你以为我大约在什么时候死?”他问道。

“什么?”

“还有多长时间,我就死?”

“死?你怎么啦?”

“嗯,我要死了。是的,医生说是一百零二度。”

“体温一百零二度时,人是不会死的。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懂,这种情况人是会死的。我在法国上学时,学校里的孩子们告诉我:体温升到四十四度,人就要死了。而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从早上,整整一天,他在等待死亡的到来。

“可怜的斯加茨。”我说,“可怜的斯加茨,这可是驴唇不对马嘴,你不会死的。那是另一温度计,那上面的三十七度为正常,而这种温度计上九十八度才是正常。”

“你能肯定?”

“完全肯定。”我说,“这就犹如英里与公里的区别。你是清楚的,我们开车七十英里,那跑了多少公里?”

“哦。”他应道。

继而,斯加茨呆滞在床脚的目光慢慢活泼起来,他那紧张的心理也松懈了。第二天,这种莫名的心理云消雾散了。他动不动就吵着要一些无用的小玩意儿。

(选自《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冰山漂浮在海面上,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高明的作家会让读者去想象和填补文字背后的具体内容。请根据全文文意,概括这篇小说中作者一直没有明写但你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细读文中画线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我抬起头来时,他正盯住床脚,一副奇怪的神态。……我靠近他,斯加茨仍然是我先前在这里时的姿势,苍白的,两块颊尖上烧得通红,他目不转睛地盯住床脚。(文中为何反复写儿子“盯着床脚”?)
(2)“我可不担心,”他说,“我总忍不住去想。”……“我是很安心的。”他说着,两眼直直地看着正前方。很明显,他心里死死地抱着什么东西。(儿子为何强调自己“不担心”“很安心”?)
3.小说写了一处看似与主题无关的“打猎”,有什么作用?
4.对本文的主题有多种解读。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①体现一个孩子的无知幼稚。        ②面对病痛折磨的脆弱恐惧。
③面对死亡威胁的坚强勇敢。        ④父亲对孩子的巨大的影响。
2021-04-21更新 | 2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晩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而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1.你们边读小说边做整理,小琪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小说的情节演进,你将对应的人物感情变化填写完整。

小说情节演进

租金太高

老人出现

老人坐等

得知真相

做出决定

小路的感情变化

心酸

感激

(1)______

(2)_____

(3)_____



2.你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觉得好,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小琪教你用比较法来品读,就是把这句话改成普通的句子加以比较,你品读出了原句怎样的表达效果?
原句: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
改句:碗的胎料是骨瓷,胎体薄而剔透,釉色泛着凝白的光芒。
3.小琪和小夏在探究“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4.小夏不能理解小说中老人为什么一直不跟小路实话实说,他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合理。你认为这个情节安排与老人的性格特点是一致的,并把你的解读告诉了她。
2021-09-01更新 | 2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三角梅》,完成下列小题。

三角梅(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本文的②~⑤节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请结合文中三角梅的生长经历,说说你对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2018-05-23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