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190736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蚕儿   文/陈忠实


ㅤㅤ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ㅤㅤ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以前的老师,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说自己的姓名。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ㅤㅤ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了血。
ㅤㅤ④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ㅤㅤ⑤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ㅤㅤ⑥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ㅤㅤ⑦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ㅤㅤ⑧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而好奇的光彩,说:你们养蚕干什么?
ㅤㅤ⑨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ㅤㅤ⑩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ㅤㅤ⑪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ㅤㅤ⑫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他在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ㅤㅤ⑬三天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ㅤㅤ⑭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ㅤㅤ⑮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可没过多久,老师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这儿的情况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ㅤㅤ⑯于是我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ㅤㅤ⑰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ㅤㅤ⑱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儿来。
ㅤㅤ⑲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哪能呢?我告诉他,我中学毕业后,回到乡间,也在那所小学里教书。当老师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儿,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ㅤㅤ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儿,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1.认真梳理文章,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故事情节“我”的心理感受
老师自报姓名新奇
老师为“我”治伤
高兴
师生养蚕网丝
难过

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ㅤㅤ他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3.从下面两个选段来看,两位老师对待学生有什么不同?
①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陈忠实《蚕儿》)
②“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故土,我的情

①年,是轰轰烈烈的,亦是慰藉心里的。我们用一个腊月盼望,却眨眼过去,像那些好看的花,用一年的蓄势才换上几天开放,更甚者短到几小时。我能一年一度地回故乡,完全地说就是沾了年的光。可今年的这一趟,让我隐约觉得是最后一次了。

②故乡在付家河下游,地势开阔,几个自然村交融在一起,多数姓王、张、罗、陈、徐、冯,还有少部分随搬迁而来的姓氏。一到春节,从年三十至十五,每天都能看见提礼物串门的,多时一伙一浪,少时也三三两两。在这里,年味、乡味,真是浓得化不开。

③而今年,这一切都变了。从年前回村的第一眼,我就觉察出来:首先一些人家拆迁走了,留下一堆的废墟。很多在建工厂的铁皮围栏,圈堵了联系的小路和门前的视线。田已不再平整,挖的坑堆的包,随处可见。这样子,注定这个年是不尽美的。索性,一些人家没挂红灯笼,没贴红对联。

④冬末的日子本就萧条,加上残墙断壁,我想再不走出门转转,到那后梁高处望一眼我的故乡,估计会后悔。门前已被高包一样的墙渣子挡住了,棱棱角角地裸露着砖块、水泥、石头,像一头倒在地上的怪兽。与年的新艳相比,路边坎下一家失修的土房格格不入。几根火柴似的铁条大门锈迹斑斑地合着,没上锁,撑连着朽的院墙。挨着的一家,门窗已卸去,空空洞洞。屋内高处白的墙和地砖上雨水沁的污渍都还清晰可见。而楼上的窗,却严实地钉着铁丝网,几声咕咕传来,原来是留下一群鸽子来看家呀,但这些鸽子一点儿也不安静,爪抓着铁丝网,嘴一个劲儿叫唤,狂躁得像是告诉我,它们关在这里好久了,想去飞、想去觅食。

⑤行至村后,连着的几家全走了。推倒的墙,砸毁了水沟,水无处可去,蓄成了一个小水滩,路也掩埋了,碎掉的砖渣,覆盖了后园子的葱、萝卜、菠菜,而这些生命都像落水的人,拼命地向上露出一个个脑袋,估计它们在喊叫,可又有谁听见呢,它们的存在已没有意义了。在远处坡根下我发现了一大片竹林,就是找不见房子,倾倒的土方已掩埋了一部分矮处,高处的就只剩眼前这一丛绿茵茵的脑袋了。我想起来以前竹子跟宝一样,他们编笼子、筛子、晒席等,现在都走了,没人要了。

⑥这些已拆迁走的人家,都或多或少地在原地留了一些拿不走而剩下的东西。譬如门前的花草,房后的树、菜园子,踏倒的鸡栅栏、猪圈,老式样的床、柜子、碟碟碗碗、坛坛罐罐,蜂窝煤炉和没烧掉的柴、炭块,再有就是建房子剩的瓦、砖、沙。这些粗糙的东西,原本就是属于农村的、属于农业社会的,注定带进不了城市精致狭小的房间,终究还是留在了这块儿土地。留吧,不留又能怎样呢,我想决定被留下的那一刻,人和物肯定都是不舍的,甚至是落眼泪式的挥别。

⑦这些废墟,多么像蚂蚁打窝时从地下翻起来的泥土。然而蚂蚁是不需要这些泥土的,因为它们住在下面,可我们人呢。说到蚂蚁,它们的确辛苦,一辈子从生到死都在奔波,为了家人它们一粒一粒地往回搬,一星一点地往回扛。人难道不像吗,一个个渺小的个体,赤裸裸地来,然后嫁娶成家,从社会的各个地方赚钱,换来衣食住行,再把生活需要的东西,一点点地搬回来供亲人享用,不知洒下多少汗水,逝去多少青春。今天,全都倒了,碎了,带不走了。我们可不是蚂蚁,走的时候只搬走口粮,我们还有搬不走的家,和从我们身体上流落下来的种种,以及混熟的日子、空气,这大概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往后,可能要用很多个日夜来释怀,也许是一辈子。

⑧早些年,我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有些人家进城住,村里的土房子还不拆去,过年回来打扫,带些肉菜住几天,过完年又进城。今天,全明白了,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留下一栋房子,表示我们还在这个村子,这里有我们亲近的人和逝去的祖先,我们无论走到哪儿,最终还能有回来落脚的地,房子、村子和祖先,是相互依存在一起的。猛地,我开始觉得亏欠那些留在村子里过活的人了,是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⑨太阳快落了,红霞一块一块像绸面一样印在西山上空,今日的太阳是留不住了,好吧,那让我目送你一点一点消失。我独自在梁顶,任凭这黑夜袭来。灯一盏盏地亮了起来,一边是密密麻麻的矮房子,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楼,或许几十年后,再没谁知道这块土地上的姓氏,更或许换来了更多的姓氏。

(原文/王宗烨,根据命题需要删改)

1.阅读①~③段,说说为什么“我”隐约感觉今年是最后一次回故乡了?请简要概括。
2.阅读④~⑥,请概括作者在村子里转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乡?
3.阅读⑦、⑧两段,请说说你对“和从我们身体上流落下来的种种”这句话中“种种”的理解。
4.阅读第⑨段,说说“今日的太阳是留不住了,好吧,那让我目送你一点一点消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2-05-31更新 | 1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啊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伯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品析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2.通读全文,从内容上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3.你觉得文中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2024-04-25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麦花与麦香

①一场春雪后,田野里熟睡一冬的麦苗被唤醒,身上暗旧的衣裳焕然一新,泛出葳蕤的光。叶子们不再有气无力地匍匐在地上,像生了筋骨,一片片支棱起来,开始在春风里舒展拳脚,与头顶的白云太阳絮语。

②在秦岭以北,麦子从种到收,几乎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如此长久眷恋土地的庄稼,只有麦子。也只有麦子,有能力彻底改变土地的颜色——麦子的嫩绿、翠绿、墨绿、黄绿与金黄,可以从眼前,一直铺展到远山和天边,这种大美,即使是最棒的画家,也难以描摹。

③开春,麦子起身,投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舞蹈。田野里,高矮、胖瘦整齐划一的麦苗,在风儿的指挥下,舞动拳脚,荡出好看的麦浪。站在麦垄上,听得到麦子拔节的声音,这轻微的毕剥声,是麦子自己用力的声音,是万千麦苗用生命进行的小提琴般的合奏。

④麦子拔节后,逐渐抽穗开花。麦子的花朵,是我见过的最朴素的花,也是极简的花朵,它们甚至不愿让人和动物为它们倾注目光。麦花摒弃了花瓣,摒弃了色彩,只保留雄蕊和雌蕊,像一粒粒细碎的虫卵,淡绿乳黄,半悬半挂地飘浮在麦穗上,让人忍不住为它们担心,担心一阵微风,就能把花朵吹掉。此时的田野和村庄,空气中氤氲着麦花的清香,这气味,让所有的呼吸变得平缓舒畅,使所有从麦田旁边经过的乡亲脚步踏实,也会使一个村庄,一座山坡,抑或一条河流,变得从容……

⑤花后,麦子开始灌浆。阳光寸寸抚摸,雨水滴滴滋润,热风阵阵拥抱,此后,麦穗,由翠绿转为黄绿;内外稃包裹着的小小麦粒,也逐渐鼓胀起来。我曾经尝过青麦粒的味道。上初中时,从家到学校的小路,要穿过一片麦田。每每穿过那片麦田时,青麦粒的甜香,就像一只只小手,不停地拽动我的衣襟。摘下一麦穗,拔掉长长麦芒,放到掌心里揉搓,一颗颗嫩麦粒渐渐脱去外套。深吸一口气,“噗”的一声吹向掌心,轻飘的麦糠飞走。余下的,是珍珠般圆润的麦粒。

⑥小时候最惦念的吃食,是母亲炸的新麦油饼。麦粒入仓后,母亲会舀出一升新麦面粉来炸油饼,犒劳一家人夏收后疲累的身子。面粉发好,揉到暄后,母亲在案板上把它们切成一个个小剂子,再擀成一个个圆饼,在面饼中间,用筷子戳一个洞。等铁锅里的热油开始晃动时,快速把面饼沿锅边滑进去。刺啦一声,面饼被无数大大小小的泡泡簇拥着从锅底托起,呼呼呼膨胀起来,像是面饼里有个小鼓风机。用长筷子给油饼翻个身,再炸,呼呼呼,这一面也鼓胀成袖珍“游泳圈”。香味,开始在鼻尖上缠绕。待油饼两面金黄时,母亲用筷子夹起油饼,砰砰砰,在锅沿上敲几下,控油后,哐啷一声,放进盘子里。等待了一年的油饼,终于可以吃了。吃罢一个油饼,还会意犹未尽地舔舔手指。

⑦大学毕业后,我落脚城市,和一粒麦子一样,扎根、分蘖、起身、出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在季节的更替里,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承受着成长的阵痛。

⑧这个初春的周末,当我驱车来到城郊,看到绿油油的麦田时,思绪,呼啦啦生出翅膀,带我飞回童年,和麦浪、打碗花、荠荠菜们握手言欢。“老槐苍苍嫩槐绿,小麦青青大麦黄”,“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诗里的画卷连同曾经熟悉的场景,一齐扑面而来,眼睛瞬间湿润。

⑨心,开始热热的噗通跳,和麦苗一样,怀了满满向上的心思。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3日20版)

1.选文以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分别写了麦子的生长过程和______的经历,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3.作者在写麦花之前,先用大段文字描写麦子改变土地颜色和麦子拔节的声音,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题目是“麦花与麦香”,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小时候吃炸油饼的经历?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香”既指麦花、麦粒的清香,也指温暖滋养人们,让人踏实、给人希望的精神。
B.“阳光寸寸抚摸,雨水滴滴滋润,热风阵阵拥抱”一句中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语言雄浑豪放。
C.第⑧段引用古诗使文章具有浓郁的诗情韵味。
D.选文结尾句“怀了满满向上的心思”是指作者也要像麦子一样努力地拔节、生成。
2019-05-29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