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 题号:2190743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土地形象与民族国家建构


ㅤㅤ①风景不仅是有别于人造世界的自然景观,更凝聚着家园情感、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等丰富内涵。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国家遭遇的危机更为剧烈,个人与民族的关系更为紧密。很多诗人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家国认同之感。
ㅤㅤ②在抗战时期,有大量书写季候循环的诗歌。艾青写道,我是季候的忠实的使者/报告时序的运转与变化/奔忙在世界上/经过悠久的黑暗与寒冷的统治/为金色的阳光所护送/向初醒的大地飞奔……春天孕育希望的喜悦,冬天降临不幸的死亡,生命处于持续运转之中。抒情者既游历于土地和人间之上,俯瞰着生命的生死荣枯和大道周行:又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厚同情,介入到生命的困苦之中,促进生命的发展。在生命完成一轮周期之后,又开始新的传播希望之旅。艾青等现代诗人诗歌中的季节循环,一方面继承了死亡一新生的象征意味:另一方面,又以自由、解放等丰富了季节循环的意义。
ㅤㅤ③除了体现生命运行的季节循环,空间的迁徙也被纳入民族国家新生的历程之中。穆旦写道: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呵平原,/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哺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着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在祖国大地漫长的迁徙途中,像考古勘探家认领民族的苦难与记忆那样,与深埋在地层中的文化记忆紧密联系。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拥有辽远边界线的庞大空间,很难让人直观地去体验它。这些诗人在一步步的迁徙之中,认领土地上的文化记忆,获得崇高感和仪式感,去贴近想象中的祖国形象。
ㅤㅤ④上述的时间运行和空间迁徙,还停留在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表层。真正令个人与现代民族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受难意识。艾青写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以承受雪花的降落为受难的隐喻,依托于土地的死亡与复活的想象,艾青在土地的死亡一复活的永恒循环之中,把日本侵略者带来的暴力和苦难,转化为一种必然的光明与复活。而令死亡一复活的情感逻辑得以成立的,正是诗人的受难意识。
ㅤㅤ⑤除了保留这种延续与进步的时间规律,_______。正如艾青在诗歌中表现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凤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土地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想象:在受难的大地上,各个阶级的人被统合在人民这一集体概念之下,形成了一个承受苦难与迎接新生的共同体。在大地上有着承受苦难而依然挺立的人民,他们正是历经劫难而依然灿然如花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土地成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节选自万冲《风景书写与民族国家想象一现代诗歌中国家形象的生成与演变》,原文有删改。)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出自艾青的哪首诗?
2.抗战时期的诗歌在表现家国认同之感时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画横线处,最适合补充上的一句话是(     
A.树木还提供了一个阔大的空间,将大地上的生灵联系起来。
B.土地还提供了一个阁大的空间,将大地上的人民联系起来。
C.树木还提供了一个阔大的空间,将大地上的人民联系起来。
D.土地还提供了一个阔大的空间,将大地上的生灵联系起来。
4.艾青早年是学习绘画的,后来从习画改作诗,才成了一个诗人。但他的诗作中仍保留了许多绘画的艺术。请从视觉艺术欣赏的角度,赏析如下诗段。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地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爬华山

王克楠

①车过了临潼就开始加速,急迫地想靠近华山。远看华山高耸入云,半山腰有白云一般的东西,导游告诉我,那不是云,是白色的巨石。

②次日清晨,攀爬华山,陡立而巨大的白石到处可见。有的山峰倒是用几块山石垒成,有的整座山就是一块完整的山石,令人惊叹。听当地文化人介绍说,老子当年驾青牛犁山开道是来过华山的,道家高士陈抟也在这里修行过。其至孤独的唐朝公主也来这里虔诚地修行“成仙”,想象是个好东西,能使人忘记忧愁和苦难。仙人,仙境,这些美好的词语在别的地方不好用,到了华山,一切都栩栩如生。

③因为我的腿关节炎犯了,不得已舍弃了从五龙桥徒步登山的快乐,直接坐索道抵达北峰,觉得“华山论剑”神话色彩太浓,不值得驻足,便径直拾阶而下,抵达猢狲愁拐弯处的那段路口。坐在台阶,看金色的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婆娑。山石渐渐包容了我,阳光扑簌簌地投在我全身,驱逐了经年存在身体里的疲劳,感觉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亮的。

④阳光很宽,山路很窄,宽和窄碰到了一起,就发生了有意思的事:阳光想把山路挤压得更加细区而山路则想把显得无所不达的阳光挤到山谷里,最好摔得重一些,无力再爬到山坡上。我在一级稍微宽些的石阶上打坐,看到对面的山壁上,镌刻“河山永寿”四个大字,很喜欢,真的想把它卸下来作门匾,装到自家的门楼上。

⑤再看正在爬山的人,一个个撅着屁股,手脚并用,像猿猴一般;即使有稍微从容一些的,也要狠狠地扯着山道边的铁锁链。他们一律气喘吁吁,不管个子高矮,不论贫富贵贱,胸部一律强烈地起伏,每起伏一次,都要发出同样的“吁——”的声音,自然而亲切,有粗壮和纤细之分,没有威严和猥琐之别。华山有道。道,讲究道法自然。在这里,人的自然与山的自然被热汗和阳光搅合到了一起。几乎所有登山的人都不是一口气爬上山顶的,爬一阵,停一阵;停一阵,爬一阵。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累极了,就顺势坐到石阶上,像是一滩稀泥。华山自古一条路,他们在起步爬山的时候谈笑风生,也许认为是件趣事,但是千尺幢和百尺峡消磨了他们的锐气,老君犁沟收找了他们的胆气,四千多个台阶吃掉了他们的风趣。他们就成了真正的登山者,沉默着,力气全用在了腿上。

⑥这些爬山者在山路转弯处看到我,大都停下来问我一~句;“师傅,快到山顶了吧?”。我立即给他们加油说:“马上到了,爬上这十几级石阶,路就平坦了。”再平常不过的话,效果竟然狠神奇,攀登者旋即精神一振,把信任的微笑送给我,经过疲劳的洗礼,此时的笑容在阳光下真诚而透明。虽然没有去爬其余四峰,但我周身披满了这样的微笑,这微笑也感染着周围的山石,它们似乎没那么陡险了。“无限风光在险峰”,平坦处自然不会留住这些攀登者的脚步,闯过“仙人砭”,登上“天梯”,跨越“苍龙岭”,华山南峰正对他们翘着以待。当太阳西斜时,“长空栈迸”士会有他们不懈的身影,“鹛子翻身处”会留下他们攀登的脚印。

⑦回到邯郸,许多文友问我,华山定很高很险吧?我说,笑可以降低高度,削掉险峻,再高再险也敌不过攀登者的纯真之笑。其实,我算不得华山真正的攀登者,然而却披着满身的微笑,盛了满眼的自然凯旋了。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坐在台阶上,看金色的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婆娑
(2)山石渐渐包容了我,阳光扑簌簌地投在我全身,
2.第⑤段中“人的自然与山的自然被热汗和阳光揽合到了一起”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在语言上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文眼是“爬”,有人认为是“笑”,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8-10-30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四)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龙 灯 罗念生

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新疆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材料一】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2018-05-10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树槐花飘香来

①每年的五月都是鲜花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当年我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门口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听大人说,马路边曾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白杨树和梧桐树,不知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蔫不拉几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城市里搞绿化建设,某一年,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鲜花怒放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那年我恰好出生。

③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④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山,下了班的,在家休息的,或是放了学的孩子便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孩子耐不住寂寞,围着槐树跑来跑去,又是捉迷藏,又是“过家家”,欢笑声在整条马路上回荡。不过这温馨的时光很短暂。槐花花期不长,一般十天八日,最多不超过半月。欣赏过后,邻居们便拿着竹竿,端着小盆开始采摘,高处够不着,干脆扛来梯子。褪去花朵的槐树像是卸去了沉重的负担,显得更加挺拔干练。它一定是在调整状态,积蓄力量,以便来年再现繁荣。

⑤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

⑥槐树对人类的贡献是很无私的,美丽芳香的花让人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并且生命力强,自然界里这样的物种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日“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高大的槐树上,挂着浓密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1.开头第①段对写槐花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段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其目的是什么?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
4.文章第②~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写槐花?请简要概括。
“我”与槐花的渊源→__________→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__________
5.结尾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3-24更新 | 3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