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3 题号:21921406

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在我们的包厢里,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
2.文中第⑨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第⑩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4.请以作者的名义,给发短信的朋友回一条短信,共享旅途上的收获,30字左右。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了根的空床

那天,小艾跟妻子商量说,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 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在理,便同意了。

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到菜市场买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

上大学后, 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你住在哪儿?

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父母就敷衍着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

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我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 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

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没了还不习惯。

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挽着袖子走了过去。

正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 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 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

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 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

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小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主要事件
搬进新房没几年和妻子商量确定把次卧的空床撤掉。
上大学后
最近

2.请结合文本,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标题“生了根的空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2017-05-22更新 | 2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湖

蒋冬梅

鱼把头(轻声,tou)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

他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父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父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古了,那里的冬捕事业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把头去开荒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

鱼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人虽然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

“鱼知水性,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鱼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父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父的脸冻得皲裂流血了,他让鱼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进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常现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风吹得非常猛烈,鱼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父带着鱼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父在,鱼把头的心里踏实。“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父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父天天带着鱼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里,嗜酒的师父都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父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这一刻,鱼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用力砸下鱼铲,在冰花的錠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液。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鱼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季节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们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鱼把头抱起第一条出水的鱼,人们欢呼雀跃,将鱼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鱼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鱼把头拎着一瓶烧酒钻进帐篷,像师父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鱼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父坐过的位置,陷入沉思。

他想起那一次,没有像人们期盼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鱼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父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父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里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不承想,一下车就在这里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

鱼把头叹了口气说:“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的鱼,可知道大鱼在哪呢!”“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8期,有删改)


【注】把头:旧指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的行帮头目。
1.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情节

开端

(1)

发展

鱼把头趴在冰面上观察气泡找鱼

高潮

(2)

结局

(3)


2.结合文章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异常现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理解句子含义)
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⑪段中师父手抖和⑫段中鱼把头手抖的原因有何不同。
①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②这一刻,鱼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4.请联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链接材料:查干湖冬捕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传承千年。冬捕过程中由鱼把头带领人们祭湖、醒网、凿冰、撒网,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极富民族特色,又保有对自然最原始的崇敬。

2022-12-01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百味人生

厨师的哲学

尤今

①我点了三道菜: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份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

⑨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⑾他一脸自豪地说:“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⑿“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 我又问。

⒀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⒁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⒂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⒄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自《读者》2017年第7期)

1.文章以三道菜开头,有什么作用?
2.本文以“厨师的哲学”为题有何含义?
3.按要求品析下列词句。
(1)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认为这位厨师“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厨师的人生算是成功吗?
【链接材料】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季羡林《成功》

2017-12-27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