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4 题号:21922756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ㅤㅤ圈点和批注有四个要领:一、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三、较难的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四、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符号设定之后,每个人要养成固定使用的习惯,这样在整理读书笔记时才不至于凌乱。

(七下统编教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2021年5月,为了调查初中生对圈点批注法的认可程度,华中师范大学李雨衍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他设计了“在生僻字词、精彩句段等处做圈点勾画很有必要”和“一边读书一边批注自己的心得或疑惑很有用”这两个问题,调查学生对于圈点和批注的认可情况,具体调查数据如下图:

(数据来源:李雨衍《初中圈点批注阅读策略学习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材料三】
ㅤㅤ⚫比较法
ㅤㅤ阅读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或多本书后,把所看文章或书对同一主题阐述的观点进行记录、比较,并归纳总结。
ㅤㅤ⚫索引法
ㅤㅤ把自己读过的每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重要信息汇总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总,编成一个数字索引,便于查找。
ㅤㅤ⚫符号法
ㅤㅤ不同作用采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比如下划线(——)表示很重要的关键句,圆圈(。)圈画关键词语,斜线(/)标明段内层次,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有质疑。
ㅤㅤ⚫提要法
ㅤㅤ对于较为艰涩的文章或书,将其关键观点提炼出来,采取框架形式记下来,形成思维导图,便于掌握全书内容和逻辑结构。
ㅤㅤ⚫批注法
ㅤㅤ指阅读时在书面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批注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词义解释、句义分析、段义概括、表现手法等。批注的位置也很灵活,可以分为眉批,在文章的上眉或下眉(也叫页脚)做批注;首尾批,在文前(包括标题)和文后进行批注;里批,在字里行间或段落之间写批注;旁批,在文章的左右两侧写批注。
ㅤㅤ⚫纠谬法
ㅤㅤ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用笔记形式改正。
ㅤㅤ⚫摘录法
ㅤㅤ把认为有价值的句子或资料抄录下来,比如名言、警句、道理、典故等,标注出处、作者、页数,便于重温、查找。
ㅤㅤ⚫心得法
ㅤㅤ即读后感,把阅读心得写成短小文章或随笔,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是阅读后思考、理解、写作结合的结果。
ㅤㅤ⚫评荐法
ㅤㅤ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后如果觉得书籍或文章精彩、有意义,可以写评论文章推荐给其他人阅读,碰撞想法,形成共同阅读、互相讨论的风气。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教给孩子的9种阅读方法》)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圈点批注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专注力,便于复习巩固。
B.为了避免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勾画凌乱,圈点批注所采取的符号应该有各自的作用且尽量固定下来。
C.批注位置很灵活,比如可以利用字里行间的空隙处做“旁批”,在文章的上眉或下眉做“眉批”。
D.把同一主题下的文章或书的观点进行记录、比较,并归纳总结的阅读方法叫作比较法。
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下面是小深同学运用摘要法做的阅读笔记,有两处字迹模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并说说运用这种批注方法阅读的好处。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4.小深想要阅读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红岩》,但担心太难读不下来想要放弃,请你根据材料给他提出两个阅读建议。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由于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两者前后不差1-2日,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

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如图所示)

【材料二】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还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4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唯有清明。

清明的时间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的位置为清明,《岁时百问》对清明有着生动的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在冬至后第108天,有很深的含义,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材料三】

清明时节,北方早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原本为我国古代农业气象用词。在古代,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承载着寒食、扫墓与踏青的功能,随着时间流逝,清明与寒食节合为一天,才有了清明时节踏青、扫墓并纪念先祖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踏青,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也是成都都江堰的放水节祭祀大典,以祭拜李冰父子。因此,这个节日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扫墓,抒发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地得到山川的灵气。

此外,中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清明粿、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选自“共产党员网”)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所以是以全国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B.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同时具备两者的还有端午。
C.清明虽已进入春耕阶段,但由于时有冷空气侵袭,也要预防降温可能造成的危害。
D.清明是礼敬祖先的日子,所以清明之际扫墓的习俗从秦以前就有,到唐朝开始盛行。
2.阅读【材料四】,根据材料填写表格。

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竟出垂杨里。
民俗活动ABC
3.如果给选文材料加上一个结尾,要求:既能总结全文,同时又能与材料的语言基调保持一致,请仿照示例,围绕清明,写出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的句式保持一致)
示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浪漫,也是古人智慧的传承;……
2024-04-09更新 | 1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奋力拼搏   笃行不怠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的田野,机器轰鸣的车间,紧张忙碌的实验室……神州大地,一派春天里的奋斗景象。

②奋斗,浸润着梦想与激情、付出与汗水、勇毅与开拓。奋斗,意味着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奋勇前行的慷慨气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拼搏奋斗是最美的姿态、最动听的旋律。

③奋斗者不负春光,志在追梦圆梦。自然界的春天,标注着时间推移、岁月更替;创业者的春天,离不开追逐梦想、苦干实干。矢志追梦,才有奋进的力量;奋力创业,才有事业之成功。回溯历史,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奋斗绘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景。实践证明,每一个创业的春天,都是一座里程碑;每一段奋斗的征程,都在为追梦蓄力。

④奋斗者追风赶月,贵在笃行不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对于奋斗者而言,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机遇,追赶时间就是追赶胜利。回溯既往,袁庚带领大家紧追时光,将蛇口这个偏僻贫穷的小渔村,建成一座繁荣发达的工业园区,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黄大年只争朝夕、至诚报国,让相关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诠释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使命感。一代代奋斗者用实践证明,在追赶时光中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才能超越自我、写就奇迹,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⑤奋斗者攻坚克难,成在自信自强、坚持不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长征路上,战胜艰难险阻的底气从何而来?这样的底气,正来自坚如磐石的信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坚定信念、满怀信心,才能保持“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奋进姿态,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葆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这样的底气,也来自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壮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稳稳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北斗”全球组网、“九章”横空出世、“嫦娥”飞天揽月、“天和”筑梦天河……一项项不凡成就,激励我们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争做不负春光的奋斗者,继续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奋斗、不懈奋斗,满怀豪情一起向未来,我们必能信心百倍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②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运动员:“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今天,新时代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赛场上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们切磋技艺、超越自我,展现出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和开放自信、团结包容的精神风貌。冬奥赛场深刻启示我们,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每一次拼搏,都意味着不轻言放弃,都是在为成就梦想蓄积力量。

③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奋勇争先的搏击。事业有成者的经历表明,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耕耘、不懈奋斗。

④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景海鹏勇于自我加压,战胜生理心理的极限考验,书写“三度飞天”的传奇;苏炳添无惧伤痛,焕发精神与斗志,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飞”入决赛。正如歌曲《超越》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

⑤拼搏,彰显坚韧不拔的意志。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唯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唯有经受磨砺才能收获良机。努力奋斗者,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种力量源自信念,离不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贵在恒久,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难在坚持,离不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再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令人感佩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孕育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选自《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需要努力拼搏。
B.文本一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C.文本二第⑤段加点的“总是”强调了奋力拼搏的重要性。
D.两个文本的结尾段都号召我们要努力拼搏,努力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2.下面的【链接材料】最适合做文本二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北京时间2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展开争夺。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前两轮都落后法国选手勒德的情况下,第三轮选择做出了此前从未做出过的向左偏轴转体1620度动作,得到了94.50高分,也凭借总成绩188.25分夺得此项目金牌。

3.阅读文本二后,小明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帮助小明补全论证思路。
2024-03-19更新 | 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本届亚运会共有40个大项,报名参赛运动员人数超1.2万人,涵盖亚洲全部45个国家与地区奥委会,共设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除了31个参照巴黎奥运会设置的项目外,还包括了壁球、柔术和克柔术等9个非奥项目。杭州亚运会竞赛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朱启南表示:这些特色项目不仅体现了亚洲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特色,更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观赛需求。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2018年1月2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启动。7月30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团队设计的潮涌(见右图)从4263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亚奥理事会的批准,于8月6日正式发布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举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后因疫情推迟到2023年举行)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涨潮时是一大奇观)


【材料三】

杭州亚运会是中国第三次承办亚运会。从1990年的北京、2010年的广州,到2023年的杭州,见证了中国的进步和变迁。这种进步和变迁,不仅体现于中国体育实力的突飞猛进,也不仅体现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更体现于国人体育观念的改变、越发理性包容的金牌观、逐渐成为时尚的全民健身潮。

作为东道主,我们自然希望中国军团在本届亚运会上再续辉煌,但这或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叙事重点,我们更关心的是,东道主如何向世人兑现其办赛承诺,如何展示中国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独有魅力,如何展示中国青年和普通市民阳光、健康的形象,如何讲好杭州故事、中国故事和亚洲故事。

亚运会许多项目巨星云集,堪称世界级的较量。不仅如此,亚运会有9个非奥运项目,包括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区域特色的项目。这些项目形式多样,普遍亲民,更具有参与性,也能带动更多人关注亚运会。亚运会并非一个缩小的奥运会,而是自有鲜明特色、风采和不同凡俗的观赏性。

(摘编自《工人日报》)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设置项目最主要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观赛需求。
B.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精妙,体现了杭州的地域特点与文化魅力。
C.杭州作为中国的文化名城,获得三次亚运会的承办权。
D.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见证了中国的进步和变迁,在这样的进步与变迁中,国人对奖牌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2)会徽代表了一个城市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和理解,是亚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和文化载体,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会徽“潮涌”的深刻内涵。
2023-12-19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