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15 引用次数:146 题号:2201075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①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②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值由抗敌前线调往后方任闲职。③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④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⑤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1.联系诗人经历,说说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深意?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有何作用?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次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了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2.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023-11-07更新 | 123次组卷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词人形象。
B.词的下片的前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
C.这首词借助一件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来抒写词人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
D.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写景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
2.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3.“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4.下片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5.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作分析。
2020-02-26更新 | 56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用“______”和“_____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2.酒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试分析本诗“暂凭杯长精神”中诗人借用“酒”这一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2023-12-17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